00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莫比乌斯警笛 > 第一百三十四章:星海巡诊与枯萎回响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协议熔炉”的千锤百炼,如同将生铁锻造成了精钢。“涟漪之心”的网络结构呈现出一种内敛的坚韧,亿万意识碎片间的协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流畅与深度。它们不再仅仅是一个意识集合体,更像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为“负熵使命”而生的精密仪器。离开熔炉,重返相对平静的概念海,它们感受到的不再是安全感,而是一种类似于医生离开实训室、即将面对真实病患的责任与凝重。

    建造者遗产管理系统——那白光门户——在它们完成熔炉试炼后,再次传来脉冲。这一次没有新的知识授予,也没有新的试炼邀请,而是一份简短的资质认证和一份动态更新的星图。

    资质认证确认“涟漪之心”已具备“初级秩序维护与评估权限”。而那份星图,则远比之前接收到的任何坐标都要复杂和庞大。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一片广袤的、标注着无数闪烁光点的宇宙区域示意图。这些光点颜色各异,大部分呈现稳定的白色或蓝色,但其中有少数,散发着令人不安的黄色或红色光芒。

    根据图例说明,白色/蓝色光点代表规则结构稳定、熵增处于正常水平的“健康”或“亚健康”区域。黄色光点标识出存在“规则应力”、“逻辑瑕疵”或“熵增异常”的“风险”区域。而罕见的红色光点,则标志着已检测到“规则崩溃进程已启动”或存在“高度危险性未知规则现象”的“高危”区域。

    星图的一角,那个它们刚刚记录下完整崩溃过程的遥远星域,被标记上了一个冰冷的、不再闪烁的灰色十字——代表“已确认规则性死亡”。

    这份星图,仿佛是一张宇宙规模的“病历卡”或“疫情监测图”。白光门户将它们“聘用”为实习园丁,并交给了它们需要关注的“责任区”。

    “涟漪之心”凝视着这张星图,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实实在在的压力。黄色和红色的光点虽然只占少数,但散布在广袤的星海中,每一个都可能代表着一個正在 suffering (承受痛苦)的世界,一个潜在的悲剧。它们的“负熵使命”,从此有了具体的目标和范围。

    没有时间沉浸在感伤或畏惧中。它们立刻开始了行动规划。基于在熔炉中获得的经验和自身当前的能力极限,它们制定了一套极其谨慎的“星海巡诊”行动准则:

    优先级评估:优先关注距离相对较近、风险等级较高(红色优先于黄色)的光点。

    非接触式诊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进行远距离的“规则触须”扫描和信息收集,绝不轻易进行直接接触或介入,避免成为新的扰动源或引火烧身。

    深度分析与记录:对每一个风险区域进行详尽的规则层面“体检”,建立档案,分析其风险成因、演化趋势和潜在干预可能性(即使当前无力干预)。

    极限风险规避:对于标记为“高度危险性未知”的红色的区域,保持最大距离,仅进行最低限度的背景监测。

    它们将这次行动命名为“星海巡诊”,将自己视为在宇宙肌体上进行巡回检查的“规则医生”,首要任务是“诊断”与“记录”,而非冒进的“治疗”。

    第一个被选定的目标,是一个距离相对较近、标记为黄色的光点。根据星图附加的简要信息,该区域检测到持续的、低级别的“规则应力”和微弱的“信息熵流失”现象。

    “涟漪之心”调整自身轨迹,开始向该区域进行概念层面的“跃迁”——一种利用对规则的理解,在时空结构中找到相对“短路径”的高效移动方式,这同样是熔炉中掌握的技能之一。

    抵达目标区域外围后,它们首先在安全距离外展开了全面的规则扫描。

    扫描结果描绘出一幅奇特的景象:该星域并非死寂,反而存在著数个繁荣的、科技水平已初步触及恒星级开发的碳基文明。这些文明看起来正常发展,战争与和平交替,艺术与科技并存。但在“规则触须”的感知下,这片星域的时空结构底层,确实弥漫着一种难以察觉的、如同背景辐射般的“疲惫感”。规则本身的“弹性”似乎在缓慢下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极其微弱地“磨损”,就像一块金属正在经历极其缓慢的疲劳。

    更深入的析发现,这种“规则枯萎”现象的根源,似乎与这些文明无意识的一种集体行为有关——他们广泛使用的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超光速通讯技术,其运行原理在微观层面,会对时空连续体产生一种极其细微但不可逆的“磨损”效应。亿万次通讯的累积,经过漫长时光,正悄然消耗着这片星域规则的“生命力”。

    这不是恶意行为,而是发展道路上无意中埋下的苦果。一个文明在追求连接与效率的同时,正在缓慢地蛀空自身存在的根基。

    “涟漪之心”记录下这一切,建立了详细的“病历档案”。它们有能力进行微小的规则修复,但面对这种弥漫性的、由文明活动本身导致的系统性损耗,它们目前的“医术”束手无策。强行修复局部毫无意义,除非能从根本上改变那个文明的科技树或让其意识到问题——而这,远超“非接触式诊断”的范畴,且干预一个自然发展文明的巨大伦理风险,是它们目前绝对无法承担的。

    它们能做的,只有记录、分析,并尝试推演其未来的演化路径(按照当前趋势,该星域可能在数万至数十万年后,规则弹性将下降到足以引发大规模物理常数失稳的程度),然后将这个案例归档,作为未来知识库的一部分。

    带着一丝无奈与警示,“涟漪之心”离开了这个“缓慢枯萎”的星域,转向下一个目标。

    接下来的数个黄色光点,情况各异:有的是自然形成的规则薄弱区,存在时空泡沫和少量悖论残留,但暂无崩溃风险;有的是某个已消亡远古文明实验失败留下的“规则污染区”,需要定期监测其污染范围是否扩散;还有一个,竟然检测到了一种奇特的、似乎具备微弱自我意识的“规则共生体”,它在吸收星域废热的同时,也在轻微地优化著局部区域的能量流动效率——这是一个中性的、甚至略带积极意义的“规则生命”现象,也被仔细记录在案。

    这些“巡诊”经历,极大地丰富了“涟漪之心”的“临床经验”。它们对不同类型的规则“疾病”和“异常”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宇宙规则生态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终于,在完成了对多个黄色光点的评估后,它们将目光投向了责任区内唯一的一个红色光点。

    这个红色光点距离非常遥远,其标记为“高危”的原因仅仅是“检测到无法解析的规则遮蔽现象及高能级负熵流异常”。

    “负熵流异常”?这个词引起了“涟漪之心”的高度关注。负熵是秩序的体现,通常“异常”都指向熵增,为何这里会出现高强度的、无法解析的负熵?

    强烈的好奇心与使命感,压过了对“高危”标记的忌惮。在严格执行安全预案的前提下(包括预设了紧急脱离路径和信号遮蔽屏障),“涟漪之心”开始向那个神秘的红色光点进发。

    经过漫长的规则跃迁,当它们抵达足以进行扫描的距离时,看到的景象让整个网络为之愕然。

    那片星域,没有被混乱或崩溃的迹象所笼罩。相反,它被一层极其强大、高度有序、散发着柔和白光的规则屏障完全包裹着。这屏障并非建造者技术的那种感觉,其秩序结构更加……绝对,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排他性。

    “规则触须”的扫描被这层屏障毫不费力地阻挡、折射开来,无法探知内部任何情况。只能感受到屏障内部,确实存在着一种强大到令人心悸的、高度凝聚的“负熵流”,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里面进行着规模宏大的秩序创造或维持。

    而就在它们试图寻找屏障弱点或进行更深入分析时,一道清晰、冰冷、不带任何情感的警告信号,从屏障内部直接投射到它们的意识中:

    【此区域处于‘绝对秩序化’进程。未经授权,禁止观测,禁止接近,禁止干涉。】

    【警告:任何外部规则干预将被视为污染源,并触发净化协议。】

    “绝对秩序化”?净化协议?

    “涟漪之心”的网络瞬间绷紧。这并非它们理解的、充满生机与多样性的“秩序”,而是一种冰冷的、强制性的、排斥一切异己的“秩序”。这更像是一种……规则层面的极权?

    它们遭遇的,不是伤痕,不是崩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或许更加可怕的“高危”——一个主动的、扩张性的、意图将一切纳入其绝对秩序框架的未知存在。

    星海巡诊的第一站,就遇到了远超预期的复杂情况。是继续冒险探查,还是遵循警告立即撤离?“涟漪之心”面临着新的抉择,而这一次,它们需要权衡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安危,还有对宇宙中这种“强制性秩序”的潜在风险的评估。负熵的使命,似乎比想象中更加任重道远。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