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时代1979! > 第六十五章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求月票)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最关键的是,无论是未来还是现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都不在国内。

    因此,

    比较文学标榜的“跨文明对话”,在实践中往往沦为“文化霸权的温柔殖民”。

    早期西方中心主义尚未根除,当代研究又陷入“反向自卑”或“刻意求同”的极端。

    把非西方文学当作“西方理论的注脚”。

    比如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硬套《窦娥冤》,指责其“缺乏悲剧精神”。

    却忽视了中国戏曲“苦乐相错”的审美传统。

    或用“现实主义”标准衡量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将其视为“非主流”。

    文化可以与世界交流,但最重要的前提是对等交流。

    “美美与共”才能“天下大同”。

    说人话就是,

    以西方理论为中心的比较文学不好!

    以中国理论为中心的比较文学好!

    要建立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理论研究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对外输出中国文化。

    可以用中国文化核心解释全世界,但是世界不能简单物化解释中国文化。

    有些事就得双标。

    为啥?

    因为文化霸权有多厉害所有人都知道。

    韩流、日漫、美国电影...

    许成军沉默良久,缓缓开口:“贾教授,1979年的当下,文化断层还没弥合,文学界刚从‘假大空’里挣脱,伤痕文学正成为风潮,西方理论正隐隐大行其道。

    “但其中的隐患我想各位教授应该比我更清楚。”

    “可以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研究传统文化,如果不研究,不守住文化的根,我们的精神堤坝就会被冲垮,而我们这代人也会被后人‘唾弃’。”

    开篇惊雷,震的几位教授欲死欲仙。

    几位教授都是行业的顶尖人物,也想过类似的问题和隐患。

    但谁也没开天眼,

    谁敢下结论?

    有人在这个年代下这样“武断”的结论,不可谓不大胆。

    但就要大胆啊。

    你以为哪个年代的出来的“公知”是最多?

    干碎他们!

    而且不大胆怎么跳本读研啊?

    许成军顿了顿,声音愈发清晰:“如何研究传统文化?首先是找根。咱们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不是博物馆里的青铜器,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从《诗经》的‘风雅颂’到明清小说的人情世故,这些文字里藏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丢了根就成了无源之水。”

    “我们从文化背景把握民族思想方式、价值标准,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学创作的底气,丢了它,‘真正民族风格的文学’从何谈起?”

    看着朱东润赞许地点头,

    许成军心稍微放下。

    胆子要大不是让你作死。

    虽然讲究“讲台上的自由”,但是也得把握度。

    许成军又接着说:“更重要的是找魂。孔子讲‘仁者爱人’,老子说‘道法自然’,这些智慧不是封建糟粕,是解决当下问题的钥匙。现在搞建设要讲和谐,处理国际关系要讲中庸,这些不都是传统文化里的核心理念吗?”

    “试图重构民族文化精神当文学根基,就是在给咱们的创作、咱们的社会找‘魂’,让文化传统里的优秀成分,能滋养当下。”

    “长远来讲,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学的灵魂!只有塑造伟大民族精神,我们民族才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话就立意高了。

    是往后四十几年总结出来的一套成熟经验,

    许成军可太想让他们早点与这个世界见面了。

    物质精神平衡发展。

    是这个激荡岁月、黄金年代最缺的骨血!

    物质自信不代表精神就能自信、文化就能自信。

    但只有文化自信了,中国人才能平等的看世界。

    会议室的气氛有点沉。

    教授们都若有所思,他们这两代人经历的时代都充满了荆棘和坎坷。

    他们本能的会有迟疑,

    因为那样壮丽的景象他们不敢想,

    或者说他们真的想太久了,想到...

    但是至少,他们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光”。

    就像他写的《向光而行》一样。

    世上的鲜花会相继盛开,

    壮丽而不朽的事物会接踵而来。

    这片近百年经历了无数苦难和坎坷的大地也...

    该开出花了吧。

    朱老的眼角有点湿润。

    王水照看了朱老一眼一眼,轻轻地放下茶杯,仿佛怕惊到什么:“可现在讲究现代化,这些老道理能跟上趟?”

    “不是让传统跟现代赛跑,是让传统为现代指路。”

    许成军语气坚定,“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没有翅膀却能灵动飘逸,这种浪漫想象启发了多少现代艺术?张衡的浑天仪蕴含的宇宙观,至今还在滋养着天文研究。”

    “传统文化从来不是死的标本,是能生长的活树。”

    传统文学讲完了,中国精神的私货加了。

    该讲比较文学了,不能喷的狠了。

    “贾老是研究比较文学的,比较文学的核心是是在差异中找共鸣,在共鸣中见差异。”

    “它不是简单地把中外作品摆在一起比长短,更不是用西方理论硬套中国文学,而是搭建一座能让不同文化真正对话的桥梁。但要警惕比较文学成为没有理论的‘悬浮逻辑’。”

    贾值芳皱眉,这小子话虽然没直说,但是能感受到话里话外对比较文学的“阴阳”。

    老爷子岁数大了,还是有素质的,嘴角动了动。

    算了,待会老子再喷你。

    苏连诚到是在一边暗暗点头,他是研究传统文论的,比章培横的要单一的多。

    你们都去研究西方理论了,研究比较文学了。

    我这研究算啥。

    好小子,说的好!

    回头打你能轻点动手。

    不用打死,半死差不多了。

    许成军不知道这帮教授内心在想啥,但是看到贾值芳表情逐渐不耐,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还是把比较文学的话头止住。

    点到为止,说话留三分是中国人的智慧嘛!

    你们自己品!

    “借世界文学视镜挖中国文化生命力,把民族的和世界的打通,这才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法子。不是丢了自己去学别人,是拿着自家宝贝和世界对话。”

    他说到兴起,从座位站了起来,教授们也不以为忤。

    他继续道:“我在乡下插队,见过凤阳花鼓等许多民俗,这些民俗里藏着最鲜活的文化密码。研究它们不是为了复古,是为了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更清楚该往哪里去。”

    “文学要激浊扬清、兼容并蓄,借着传统文化,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反思咱们民族该怎么往前走,这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意义一脉相承。”

    苏连诚眼中闪过亮光,终究是没忍住:“那跟外面的世界比起来,咱们的传统文化又有什么分量?”

    “民族的,才更有资格成为世界的。”

    这话一出,听的章培横、朱润东、苏连诚“啪”的一拍桌子。

    说的真好啊!

    金句叠出,又还很有道理,真的说到了这些做古代文论研究的教授心坎里了!

    这都可以写一篇论文了。

    不对,从头到尾这知青的每一个回答都有新意、有格局、有内容。

    他们可以肯定的是,

    虽然不知道怎么练就的,

    但这年轻人有自己的一套做学文的方法论!

    许成军:怎么练就的?你考遴选你也会。

    贾值芳依旧眉头紧皱,王水照听得认真。

    许成军看着几位教授鼓励的眼神,正了正神色,目光灼灼,“就像京剧的唱念做打,古琴的清微淡远,这些带着民族印记的文化瑰宝,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

    “民族文化吃透了、挖深了,才能真正和世界文学接轨。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懂得珍惜研究,又怎能指望别人尊重认可?”

    “同时我私以为,眼下的伤痕文学是不长远的,随着我们思想越来越开放,改革逐渐深入,我们可能发展出‘改革文学’‘反思文学’诸如此类的各种题材,但是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寻根’,寻找文化的根源。”

    这视野!

    你特么直接读博吧!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