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我和女儿共长生 > 第219章 有教无类传薪火,百家争鸣初显形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那名误入山谷的少年,名叫“野”。

    这是一个在洪荒大地上最常见的名字,代表着生于荒野,顽强如草芥。

    当他看到那座整洁得不像话的村落,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谷物香气时,他以为自己饿昏了头,闯入了传说中神仙的居所。

    他畏惧、迟疑,但腹中的饥饿最终战胜了恐惧。

    迎接他的,不是神仙的威严,而是一位笑容和蔼的妇人。妇人递给了他一个热气腾腾的麦饼,和一碗温热的清水。

    那是“野”有生以来,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

    随后,他被带到了稷下宫。

    在这里,他见到了那位如同月宫仙子般的宫主,江一一。

    江一一没有问他的来历,只是温和地问他:“你想留下来吗?在这里,有饱饭吃,有暖屋住,但需要用你的双手去劳动,用你的头脑去学习。”

    “学习?”“野”不懂这个词的含义,但他听懂了前两句。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

    于是,“野”成为了稷下学宫的第一位外来弟子。

    他被安排跟着一位叫江木学习。他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识字”。

    江木用一根木炭,在光滑的石板上,写下了两个符号,告诉他:“这个,读‘人’。你看,它就像一个站立行走的人。我们,就是人。”

    “这个,读‘一’。代表着开始,也代表着所有。宫主的名字,就叫一一。”

    “野”瞪大了眼睛,仿佛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他面前缓缓打开。

    他从未想过,口中的声音,可以用符号记录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对“野”而言,是颠覆性的。

    清晨,他和其他人族的孩子一起,在稷下宫宽敞明亮的大厅里,跟着江木学习文字和简单的算术。他们知道了如何记录自己的名字,如何计算一天能收获多少果实。

    上午,他会跟着壮年男子们去田间劳作,或者去工坊学习。他学会了如何使用一种叫做“犁”的工具,它比用手刨地快上十倍不止。他也见识了如何用卯榫结构,将两块木头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造出坚固的桌椅。

    下午,是草药课。一位名叫“芷”的妇人,会带着他们进入山林,教他们辨认哪些植物可以果腹,哪些可以治伤,哪些又含有剧毒。

    而到了夜晚,当星辰布满天空时,便是最神秘,也最让“野”期待的时刻。

    江一一会亲自走上讲台。

    她不讲高深的仙法,不谈玄奥的大道。

    她讲的,是天上的星辰。她告诉他们,那些闪烁的星点,并非神仙的眼睛,而是一个个巨大无比的火球,离他们无比遥远。她教他们如何通过北极星辨别方向,如何通过星辰的运转判断季节的更替。

    她讲的,是脚下的大地。她告诉他们,大地是圆的,高山之下有地脉,江河奔流有其规律。

    她讲的,是人体的奥秘。她以最浅显的语言,描述了“气”在人体内的运转,教给他们一套简单的呼吸吐纳之法。这套方法不能让他们飞天遁地,却能让他们精力充沛,百病不生。

    江一一将这些知识,统称为“格物”。格物致知,探究万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真知。

    “野”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一切。他的眼中,曾经的蒙昧与畏惧,渐渐被求知的渴望与自信的光芒所取代。

    而像“野”这样的“奇遇”,并非个例。

    稷下学宫虽然隐蔽,但江一一并没有完全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她让一些已经学有所成的族人,定期离开山谷,以“游商”的身份,去往周边的部落。

    他们带去的,不是丝绸或珠宝,而是锋利的钢铁器具、陶制的器皿,以及最重要的——用草药制成的伤药和解毒丹。

    他们用这些东西,换取部落的皮毛或特产。但交易并非唯一目的。

    每到一个部落,他们都会展示这些工具的用法,会为部落里的病人诊治,会教孩子们几个简单的文字。

    渐渐地,“渭水之畔,有一神秘村落,其民智慧,其物精良”的传言,开始在方圆数百里的部落间流传。

    越来越多像“野”一样,对未来充满渴望、不甘于蒙昧的年轻人,开始踏上寻找“稷下宫”的道路。

    江一一对所有前来求学者,都秉持截教“有教无类”的原则,无论出身,无论男女,只要心诚,皆可入学。

    短短两年时间,稷下学宫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三百余人,扩展到了近千人。

    山谷内的建筑一扩再扩,田地也开垦到了山腰。整个山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书声琅琅的景象。

    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的萌芽,开始在这里悄然生长。

    在江一一的刻意引导下,稷下学宫的教学并非铁板一块。那三百名来自蓬莱的“元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侧重和理念。

    江木,这位博学的老者,认为“礼”与“德”是维系族群的根本。他强调长幼有序,尊师重道,认为人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进而安邦。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批崇尚秩序与道德的学者,形成了“儒”家的雏形。

    另一位名叫“墨翟”的壮汉,他本是工匠出身,精通机关器械。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兼爱非攻”,互助互利。他带着一批弟子,专注于研究更实用的工具、更坚固的城防器械,并主张节约,反对一切不必要的奢华。

    还有一位对耕种极有天赋的农师“神农氏后人”,他认为土地是万物之母,人族的根本在于农耕。他带领弟子研究四时节气,改良谷物,试图让天下所有人都免于饥饿。这是“农”家的思想。

    更有甚者,开始研究江一一所传“格物”之学,试图从天地万物的运转中,总结出普适的“法”与“理”,并主张以此为准绳,来管理人群。这便是“法”家的萌芽。

    儒、墨、农、法、医、工……

    新的“百家争鸣”的种子,竟然在这小小的山谷中,被江一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全部播撒了下去!

    她不偏袒任何一家,甚至鼓励他们互相辩论。

    稷下宫的广场上,经常能看到江木的弟子与墨翟的门人,为了“礼”与“利”哪个更重要而争得面红耳赤。也能看到农家的学者与工家的匠人,探讨如何结合彼此的知识,制造出更高效的耕作机械。

    江一一只是含笑看着这一切。

    她要的,不是培养出一批唯她之命是从的信徒。她要的,是培养出千千万万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只有当人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璀璨的、多元的思想文明,他们才能真正地站立起来,不再是任何神魔的附庸。

    然而,这股新生文明的“气”,虽然被阵法遮掩,但其汇聚的速度实在太快,其本质也太过独特,终究还是引起了“本土神灵”的注意。

    这一日,山谷所在地域的土地神,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小老头,从土里钻了出来。他看着山谷内那股让他感到既亲切又陌生的冲天“文思之气”,满脸的困惑与震惊。

    “怪哉,怪哉!此地不似仙家洞府,也无妖魔气息,为何会有如此浓厚的人道气运汇聚?而且……这气运之中,竟蕴含着教化之功德?”

    他只是最低阶的神祇,看不透山谷的虚实,更不敢擅闯。犹豫再三,他化作一道流光,向着自己的上司——此地的城隍庙,飞奔而去。

    他要将这件“怪事”,层层上报。

    稷下学宫的宁静与低调,即将迎来它的第一个挑战。而江一一,对此似乎早有预料,她的目光,平静地望向了山谷之外,深邃而悠远。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