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从婴儿开始修行 > 第54章 别人家的孩子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程立心、四十五岁,年轻时曾进京赶考数次落榜。

    后回到北境从私塾的教书先生做起,却培养出了如今朝堂中数位少壮派官员。

    如此战绩自然会被北境上层关注,于是破格提拔,将他纳入了天戈院学府中,自此开始有了官方身份,也算是小小的平步青云。

    只是此人性格十足清高,只认院规,不认上级,难以避免的被分到了蒙堂。

    所谓蒙堂,就是刚入学孩子启蒙的地方,最苦最累最难管不说,这天戈院里权贵子弟又占了大多数,时常就需要更高层级的院方院士们出面调和。

    好在他名声在外,也堪堪算得上北境这重武轻文大环境里的知名儒士,都是为了孩子好,再加上带出的学生成绩不错,所以才没被一脚踢出天戈院。

    上级也曾苦口婆心的劝,他也试图改进,近两年被磨平了不少棱角,但人对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像滴在衣服上的油花顽固难洗,所以晋升职位这种事情自然与他无缘。

    昨日世子入学,若是按以往他的赏罚规矩,殿下连续两次堂上睡觉,简直目无尊长,第二次就绝不是罚站,而是要拿戒尺敲手板了。

    但他毕竟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所以只是罚了又站,询问了声可知错,知错便算。

    俗语有云,一再二不再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可今儿殿下又睡着了!

    这次程立心当真忍无可忍了,直接停了课,把世子唤醒后,叫去了隔壁先生们用的教习间。

    无课的房内先生们一见睡眼惺忪的世子,就知道...

    但纷纷见礼:“参见殿下!”

    赵乘风连忙:“先生们免礼,免礼,在这里我只是学子,不用每次见面都见礼,麻烦死了。”

    高高瘦瘦的程立心本来气不打一出来,一听一看间,无奈叹气,此时是站也不好站,坐也不好坐。

    倒是世子体贴,见其他先生们鸟兽群三但没散多远,全部聚集在了门口窗沿处,将教习间彻底留给了两人,他就道:“先生您坐。”

    程立心:“……”终究还是觉得自己站理,不客气的坐了下来。

    只是不待他发问,赵乘风就挠了挠头又道:“先生,我知错了...”

    程立心一肚子话被这一句憋了回来。

    眼前这位身份太过尊贵,是自天戈院建院以来最尊贵的一位。

    他犯错按理说无论任何先生来,胆子最大的也就敢走个过场,私下还得千恩万谢的哄着。

    但程立心绝不会那样做,可偏偏世子又不拿身不拿架,认错态度积极良好,就是一犯再犯。

    他能说什么?

    只能绷个脸道:“错在何处?”

    赵乘风一脸懊悔::“错在堂上睡觉,知错再错,属实罪加一等!”

    程立心:“……”

    他能看出世子殿下是真的知错,不是作伪,但这就更难办...

    于是只能:“既知错,为何一错再错?”

    赵乘风皱着眉略一思索:“可能是学生难得放松,也有可能是朗朗读书声太过悦耳,当然必须要说的一点是...”

    “是甚?”

    “可能对学生来说启蒙堂的知识有一点点幼稚了...”

    听不进去课,是赵乘风思考过后的最大的问题,也是他认为导致自己实在忍不住睡觉的罪魁祸首,此时直言,但也知不太友好,声调渐低。

    程立心闻言挑眉,之前他的感觉太难受,好似一拳打在棉花上,碍于世子尊贵身份,又说不得碰不得,此时这句话可着实触碰到了他的专业领域,他问道:“幼稚,好,既如此,不如在下考校殿下一番?”

    此言一出,教习间外一片惊呼,其中有人抬起手指:“你大胆!”

    间内二人却置若罔闻,赵乘风态度依然良好:“可考,可考,但先生叫我乘风便好。”

    不理世子殿下如此礼贤下士,不理间外同僚们的眼神,程立心道:“好,乘风,我且问你《地官》言'五家为比',《书子》却载'五家为轨',二者孰是?“

    此言一出,当即间外有人呵斥:“程立心这哪是蒙堂知识,你竟敢刻意刁难殿下!”

    程立心这次终于侧头,回复了这位同僚:“殿下既言蒙堂知识幼稚,想来家学渊源,自是要考些超越蒙堂之识。”

    “你!”

    赵乘风连忙摆手,示意安静,从容回答道:“《昭礼》乃理想官制,《书子》实记周法。考古曾出'子禾子釜',其容积恰合五家共耕之需,可证'轨'为周制特称,'比'乃昭制通名。“

    程立心闻言不惊,镇北王府什么地方,殿下既敢口出狂言,自会有些真材实料。

    他随手一拿起一排桌上竹简,问了个更过分的问题:“《圣人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言'澹台灭明南游至江',然《史记·弟子列传》无此载,尔谓此章真伪?”

    赵乘风略一思索:“注本《家语》已疑为伪书。今考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其'君子南面'之说与澹台子羽'行不由径'相契,可知大昭成国前时确有澹台氏南传儒学,然细节或经昭人增饰。”

    间外教习们闻言无人不惊,有人甚至拍手叫好,为世子加油鼓劲。

    倒是程立心不忙不慌,继续考校。

    赵乘风自幼看书极多,又爱思考,再加不断爆体后,记忆力方面也远超常人,竟是做到了对答如流。

    于是,两人一问一答间,由于速度太过,有了些唇枪齿剑互不相让的意思,倒是本来渐渐剑拔弩张的气氛竟渐渐消解。

    这主要源于世子回答时虽快,但语调平和。

    连续答题后,程立心也不自觉的面容缓和了不少,语调之中没了针锋之意。

    如此这般一炷香的时间后,程立心对世子学识已有认知,老脸不再严肃,竟出现了些许快意:“最后一个问题,《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然《庸》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岂非道兼形上形下?”

    赵乘风回:“譬如砚台:石质为器(形下),发墨之理为道(形上)。《庸》所谓'不离',正谓道器一体,如墨存石中。”

    程立心拍案,实在忍不住又问了句:“妙喻!若以此解《系辞》'仁者见之谓之仁',当如何?”

    间外有人喊道:“臭不要脸,不是说最后一个问题?怎么又问!”

    赵乘风却一笑:“犹观此砚:匠人见其雕工(仁),商贾计其价值(智),各得一端,而全体自在。“

    程立心品其意,竟不觉摇头击掌,引得间外此时已经围满的人群也跟其动作。

    掌声间歇后,他道:“蒙堂所讲之识如此看来对殿下却有些幼稚了,乘风你却有堂上小憩资格。”

    赵乘风却否定:“先生莫要妄语,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学生若非控制不住,自是不会再睡的。”

    程立心闻言心中感慨所致晃起了头。

    完全明白世子殿下此番并非刻意摆弄,只是有理说理,也知错认错,认得规矩,不拿身份压人不说,还如此平易近人,再加上身负学识...

    不得不说,北境后继有人,程先生此时老怀安慰。

    “既如此,我们就按规矩走。”

    “如此甚好。”

    言罢二人起身,在一片瞩目之下回到了蒙堂之外。

    程立心自是回堂授课。

    赵乘风则站在了堂外,按规矩自然就是受罚。

    于是摇铃再响,世子殿下又成了天戈院一景。

    有学院师兄远远高呼:“殿下,咋又出来站着了,是院里风景好吗?”

    饶是赵乘风两世为人,被三次罚站终究小脸有点挂不住,他双手一摊,气急但不败坏:“春困懂吗?春困!”

    那师兄哈哈一笑:“殿下,不瞒你说,我不止春困,还秋乏、夏盹、冬眠。”

    堂歇间这天戈院上下楼阁,书廊中的众学子们闻言,乐不可支者有,感同身受者也存,一时间欢声笑语,气氛好不融洽。

    倒是身后摇铃声响并未歇的身后蒙堂此时传来了程立心的怒喝。

    不知是谁犯了错,也不知事情原委,只闻得先生恨铁不成钢的一句:

    “你看看人家赵乘风!”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