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此去直上青云路 > 第 257 章 崔阁老打赏乞丐也就这个价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说是我朝有个大奸臣大贪官。”李瑜走到刘砚声旁边,笑着道:“所以让我回来捉大贪官呢。”

    闻言崔延龄冷笑一声:“这么说等你捉完了大奸臣大贪官以后,阎王爷还是得给你逮回去咯?”

    什么鬼神之说他才不信,这李子璇就是说来唬人的。

    “那就不晓得了呀。”

    李瑜语气慢悠悠的,走到崔延龄身边拱手道。

    “不过肯定比阎王爷说的那个大奸臣大贪官活得长,还没多谢崔阁老这些日子送的灵芝补品。”

    他可是让人都看过了,确实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这崔老登也是真大方,换了他可舍不得送给自己政敌。

    “哼。”

    崔延龄知道这小子在阴阳自己,只不过他也丝毫不怕,他就不信陛下真的会把他怎么样。

    “不必……”

    他刚想说不必客气,可刘砚声却又接过了他的话头。

    “子璇你不必与崔阁老客气,崔阁老的好东西多的很,崔氏一族的田产遍七省,此次数十万白银的税款,人家眼睛不眨地就拿出来了。”

    “不过就就区区几株药材,崔阁老打发乞丐也就这个价儿。”

    说实话,有时候李瑜真的很不喜欢刘砚声这张嘴。

    这说的是什么话?

    瞧瞧这说得是什么话?

    这跟骂自己是乞丐有什么区别?

    可想着他历来如此不会说话,倒也不是针对自己,所以倒不生气反而很给面子地道。

    “哟,那京城的乞丐以后可得将崔阁老供起来……”

    俩人在那里一唱一和的,将崔延龄气得脸都涨红了。

    “你……你们……”

    这些日子好不容易身子松快了些,连太医都说他身子好了不少。

    没想到李瑜一回来,他就感觉要被气的立刻驾鹤西去了。

    寇朋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不再吭声,暗暗庆幸还好自己没有轻举妄动。

    他就知道李子璇这个祸害死不了!

    骗子,都是骗人的。

    只是不知道李子璇为何要骗人?

    这时候王怀恩却匆匆赶来,脸都笑成花儿了。

    “李部堂,陛下听说您身子大安,宣您去紫宸殿用午膳呢。”

    这李尚书就是李尚书,就没见哪个大臣能这么被惦记着。

    李瑜嘴角微微上扬,恭敬地应道:“臣遵旨。”

    他回来没有第一时间去见皇帝,皇帝急了。

    说罢,他向崔延龄等人微微拱手。

    “诸位,陛下召见,李某就先行一步了。”

    崔延龄冷哼一声别过脸去,不想搭理这个眼中没老没少的东西。

    刘砚声拍了拍李瑜的肩膀,然后便回到自己位置上坐下。

    王怀恩在前面带路,时不时回头跟李瑜寒暄几句。

    李瑜对他也很是客气,还关心他值夜班累不累?

    给王怀恩感动的,不怪陛下和干爹都喜欢李部堂啊。

    紫宸殿。

    隔着老远儿呢,李瑜就看到赵翊倚靠在大殿门口等着自己,见自己来了连忙上前几步相迎。

    并在李瑜要行礼的时候,伸手快速扶住了他。

    “子璇不必多礼。”

    贤良的君王在看见能臣的时候,总是会屈尊降贵一些。

    李瑜确实有些受宠若惊,他觉得自己在赵翊的心里的档次。

    大概率又重了几分。

    这去干了得罪天下人的差事儿,在皇帝面前的待遇就是不一样啊。

    本想说吃点差的洗洗肠胃,没想到中午又是满桌子的珍馐海味。

    太子赵明拿着酒壶要给李瑜斟酒,李瑜忙起身道,

    “太子殿下,不敢不敢……”

    “欸,你随他去。”

    赵翊一把将李瑜拉着坐下,赵明斟完酒才笑着坐下听两人说话。

    “朕就知道让你去教许焕章是对的,这江浙不就立马从一动不动,到如今动得飞速了吗?”

    “子璇呐,让你称病这两个月,可真是委屈你了。”

    听说那京城里头装裹店的掌柜,最近老是去李家周围转悠。

    有时候为了抢位置还打起来,都妄想抢到这了不得的生意。

    还有那些镖局的。

    别问干镖局什么事儿,这落叶归根落叶归根。

    古代有钱人那棺材里多少好东西,几千里的路程扶棺回乡,没有点儿功夫厉害的镖局护送行吗?

    你说子璇这年纪轻轻的,难免有种被诅咒之感呐。

    “陛下言重了,微臣不觉得委屈。”

    李瑜不觉得自己的事儿是事,他只惦记着老二那边的事儿。

    “只是臣回来的路上,听说了山西汾州知府自尽一事,深感沈旦此人做事不够稳重。”

    “总是惹事让陛下烦心烦忧,不如还是……”

    不如还是将他调回来,这几个字还没等李瑜说完。

    就见赵翊笑着摆摆手:“启昭何时让朕烦心烦忧过,今早刚传回来的消息也不怪你不知道。”

    “太子啊,你去将沈启昭的那封奏疏拿过来。”

    原来那知府不是自愿想死的,而是府衙里的人强行将他勒死,然后再装成自尽的样子。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沈启昭之所以查出此事的不对劲,最后摸出此事的真相,是因为看到了汾州知府李鸣写的话本子。”

    话本子?

    李瑜默了默,这知府居然还有时间写话本子?

    不忙啊?

    他三国都断更老久了。

    还有读者专门写信来骂他呢,可是他有什么办法啊?

    太忙了,忙完就想耍,哪里有时间写小说啊?

    赵明将话本子递给李瑜,示意他可以先看一看再说。

    李瑜翻开了话本子,这话本子的主人公是个满怀为民请命、造福一方抱负的知县姓李。

    和李鸣同姓。

    他在走马上任的头一天才二十一岁,而为首的老吏、刑房书吏、三班衙役都已经在衙门当了许多年的差了。

    交接公务的时候,这些胥吏们便抱来如山般的卷宗。

    用极快的语速和专业语录,还说着本地的方言,给主角汇报钱粮、刑名、徭役等事项。

    主角听得云里雾里,可又不想失了自己的官威,所以就只能不懂装懂地点头,挨了个大大的下马威。

    后来主角要重新清丈土地,打击豪强隐瞒田产。

    这些人表面上唯唯诺诺,领命而去。

    可实际上不是说天气不好、人手不足就是说账目需核对,等等理由拖延拒绝为主角办事。

    清丈前衙役故意透露给地方士绅,士绅便贿赂那些衙役称为土敬,衙役们丈量的时候就会故意放水。

    当清丈引发民怨的时候,衙役们还会将责任丢给知县,说他不近人情、苛待百姓等等。

    年轻的主角不但什么都没做成,还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