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25章 风波定(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油塘工业区,兴隆电子厂。

    午休的铃声响起。

    工人们如同开闸的洪水涌向厂门。

    线长黎家华揉了揉酸痛的脖子,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门口、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老乡阿萍。

    “阿萍!发什么呆呢?快走,吃饭去!今天去陈记?”黎家华笑着招呼,习惯性地就往那辆熟悉的红色陈记流动餐车方向走。

    阿萍脚步一顿,脸上掠过一丝犹豫,下意识地想到昨天那碗芝麻糊。

    现在想起来,自己舌尖还有股苦涩的回味,胃还有点不舒服。

    阿萍拉住黎家华的胳膊,声音压低了点,“家华,我昨天喝陈记的芝麻糊觉得有点苦,我们今天吃别的吧。”

    黎家华恍然道:“你也觉得昨天的芝麻糊不对味是不是?没有之前香滑了,有点回苦!我还以为就我那碗没煮好呢。怎么,你也喝到了?”

    “嗯……”阿萍点点头,“你说,陈记生意做大了,是不是就开始偷工减料了?还是换了师傅,手艺不行了?”

    之前对陈记糖水铺那种“物美价廉、品质可靠”的印象,瞬间蒙上了一层阴影。

    她甚至有点后悔昨天花了钱,感觉像是被骗了。

    “唉,谁知道呢?街坊生意最怕这个,开头做得好好,一红就开始变味。”黎家华也叹了口气,有点意兴阑珊,“那......去隔壁粉摊吃点粉面?”

    两人正要转身,阿萍的目光却被陈记餐车旁聚集的几个人影吸引住了。

    几个工友正围在陈记餐车侧面,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什么。

    “咦?那边贴了什么?”阿萍好奇心起,拉着黎家华走了过去。

    只见餐车侧面最醒目的位置,新贴了一张非常正式、印刷精美的红色告示。

    斗大的标题写着:

    “致所有支持陈记糖水的街坊朋友:诚恳致歉与郑重承诺”

    “......”

    告示的内容正是芝麻糊发苦事件的缘由和处理结果。

    最下方写明了对购买苦味芝麻糊顾客的补偿。

    看完告示,周围工友的议论声嗡嗡响起:

    “哇!原来是水的问题!怪不得味道不对!”

    “装了净水器?那得花不少钱吧?陈老板舍得啊!”

    “看看这日期!就是昨天!阿萍,华姐,你们昨天不是买了芝麻糊吗,有补偿的哦!”旁边一个工友对黎家华和阿萍说道。

    “免费补偿一碗糖水加点心?不错哦!这手笔,够诚意啊!”黎家华惊讶地说,心里的不满已经消散了大半。

    “原来是观塘的水有问题,连累了陈记的芝麻糊......”阿萍恍然大悟,语气里满是理解和释然。

    “是啊!这态度,真没得挑!”黎家华用力点头,“阿萍,今天我们还就在这儿吃!试试他们装了净水器后做的芝麻糊!”

    “好!家华,我们就在这儿吃!”阿萍拉着黎家华,重新排到了陈记流动餐车的队伍后面。

    陈记糖水处理问题的态度,工友们看到了真诚和担当,以及把顾客真正放在心上的尊重。

    这在一切以利益在前提的社会,这样的品质实在难能可贵。

    这场芝麻糊风波,非但没有损害陈记的声誉,反而在油塘工业区的工友们心中,为这块陈记糖水的红底金字招牌,镀上了一层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光泽。

    《港岛商报》的年轻记者林晓伟刚结束了对附近一家电子元件厂的采访,正巧路过这里。

    忙活了一上午,此时他已经饥肠辘辘,正想找个地方解决午餐。

    远远看到陈记那辆醒目的红色餐车旁围着不少人,似乎并非普通的排队买糖水场景,这立刻引起了他的职业敏感。

    “咦?这么多人围着,出什么事了?”林晓伟好奇地快步走了过去。他挤进人群,目光立刻被餐车侧面那张异常醒目、印刷精美的红色告示吸引住了。

    作为财经商业版的记者,林晓伟见过太多商家处理客诉的场面。

    但像眼前这份如此正式、透明、不惜成本的致歉公告,在街头小贩这个层级几乎闻所未闻。

    他立刻掏出随身的笔记本和钢笔,现场随机采访起来。

    ......

    陈秉文不知道因为他的举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他正带着高振海在港岛理工大学应用科学系的实验室,神色专注地听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教授讲解。

    “......陈生,你的推测非常准确。”

    周教授推了推眼镜,指着实验台上刚出炉的那份检测报告,“我们对比了你送来的长沙湾水样、观塘水样,以及昨天生产的那批有问题的芝麻糊残留样本、新生产的芝麻糊样本,结果很明确......”

    周教授拿着报告说了一阵很专业的词语和数据,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芝麻糊发苦的原因确实是由于观塘地区水质的问题引起的。

    但这个水质作为普通饮用水却没有超标。

    这样的结果意味着陈记糖水损失的二十几桶芝麻糊以及后续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全部要由陈秉文买单。

    陈秉文看着报告上那些专业的数据和图表,心中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至少某种程度上说,这次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只是在芝麻糊上诱发出来了。

    “周教授,非常感谢您的专业分析!”陈秉文由衷地说,“这份报告对我们至关重要,不仅证实了问题根源,更让我们未来在品控上有了更科学的依据。”

    “分内之事。”周教授温和地笑了笑,“陈生,说实话,你这份对产品质量近乎苛刻的执着,和对科学实证的尊重,在实业界,尤其是你这个年纪的创业者中,实属罕见。

    这份报告我们会出具正式文件给你。”

    说着,他话锋一转,试探道:“陈生,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一套完整的、值得研究的质量管理方法论。

    我看的出,您对食品工业化生产和标准化似乎有很深的思考,不知是否方便,改日去你的工厂参观交流一下?我对你们如何将经验转化为参数,再用设备稳定输出的过程很感兴趣。”

    港岛理工学院是港岛综合学科研究比较全面的院校,应用科学系更是能够开展食品及相关应用研究的院系。

    陈秉文深知,陈记糖水若想真正突破街头巷尾的局限,在食品工业领域走得更远,开发出像瓶装饮品一样便捷、标准、能走入千家万户和便利店的新产品,周教授及其背后的学术资源将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听到周教授主动示好,陈秉文眼睛瞬间亮了,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与港岛理工这样的学府建立联系,对陈记未来的技术升级、新品研发和人才培养,意义不可估量。

    “当然欢迎!周教授能莅临指导,是我们陈记的荣幸!”

    陈秉文立刻热情回应,“我们随时恭候。关于标准化,我们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经验和数据,虽然还很初级,但效果显著。

    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向您和专家们请教,希望能得到更专业的优化建议。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让传统糖水突破现制现售的限制,走得更远。”

    说到这里,陈秉文话锋一转,直接点出了糖水行业当前最大的瓶颈:“周教授,正如您所说的,传统糖水的魅力在于新鲜,但也受困于新鲜。

    现制现售的模式,就像一道无形的天花板,严重限制了它的销售范围、消费场景和市场规模。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现代食品科技,在尽可能保留传统风味精髓的前提下,打破现制现售的枷锁?

    比如,让它能像汽水一样装进瓶子、罐子,安全地储存、方便地运输,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不仅是个未来快消品的发展方向,更是陈记能否从一家成功的糖水铺,蜕变为一个真正现代化食品品牌的关键问题。

    陈秉文一直在留意,只是苦于身边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现在有机会与周教授交流,自然不会放过。

    周教授听罢,兴奋的用力地点点头:“陈生,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现代食品工程领域最核心、也最具挑战性的命题之一,如何在工业化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锁住风味、留住新鲜!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开发。”

    “乐意之至!”

    陈秉文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振奋,回应着周教授的热情提议。

    这声“乐意之至”绝非客套,而是发自肺腑的期待。

    虽然他拥有超越时代的记忆,知晓未来食品工业发展的大方向,甚至能清晰地勾勒出解决“锁鲜保质”问题的关键路径。

    但这些终究是宏观方向,真正要将其变为现实,将概念转化为可落地、可量化、可复制的工业化生产流程,每一步都需要扎实的科学实验、严谨的数据支撑和无数次枯燥的优化调试。

    而这,正是周教授及其港岛理工团队的核心价值所在。

    “好!陈生,有你这份决心和开放态度,我对我们的合作充满信心!”周教授伸出手,与陈秉文用力一握,“我尽快安排时间,带团队去你工厂实地考察!

    让我们从一碗小小的糖水开始,共同探索传统美食工业化的无限可能!”

    港岛理工学院一行,不但查明观塘厂加工用水的具体情况。

    更是为陈记糖水未来发展找到技术外援。

    这让陈秉文心情非常愉快。

    “文哥,这下总算踏实了!”高振海长长吁了口气,“周教授真厉害,讲得明明白白。”

    陈秉文笑道:“那可是港岛应用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以后肯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请到周教授......”

    回到观塘厂时已是下午,出租车刚停稳,高振海便指着厂区入口处对陈秉文说道:“文哥,你看!那是不是记者?还扛着相机!”

    厂门口,一个穿着记者马甲、脖子上挂着相机的年轻人,正踮着脚朝厂区内张望,手里还拿着笔记本。

    陈秉文心里一突,目光扫过那个穿马甲的身影。

    记者的出现出乎意料,是福是祸?

    他脑中瞬间掠过无数种可能:是有人针对负面事件继续追打?还是有其他目的?

    “文哥?要不要......”高振海脸上带着明显的警惕,手甚至下意识地摸向车门开关,似乎想先下车把人拦住问个清楚。

    他的想法很简单:刚摆平麻烦,又来记者,准没好事!

    “阿海,”陈秉文的声音沉稳地响起,及时制止了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们正大光明做事,没什么好怕的。走,看看他怎么说。”

    他推开车门,大步走向厂区门口,主动开口问道:“先生你好,请问找哪位?”

    那年轻记者听到声音,立刻转过身,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笑容:“您好!我是《港岛商报》商业版的见习记者,林晓伟。”

    说着林晓伟掏出名片,语速很快地说明来意,“是这样的,今天我在油塘工业区见到贵厂那份致歉告示和处理方案,觉得非常特别。

    这种处理方式在港岛商界很少见,所以我想冒昧前来,想做个专访,不知是否方便?”

    “原来是林记者,幸会。”

    陈秉文接过名片,大大方方说道:“我是陈秉文,这个厂的负责人。

    采访没有问题,这次事件虽然是个意外,但确实暴露了我们管理中的不足,也促使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质性的改进。

    如果能通过您的报道,让更多市民了解我们对品质的坚持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倒也算因祸得福了。”

    他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林记者想了解哪方面?我们边走边聊?

    正好让您看看我们厂的生产。”

    他没有带林晓伟去办公室,而是直接引向那套此刻正嗡嗡运转着的崭新工业级净水设备。

    “林记者请看,”陈秉文指着那管道交错的净水设备,“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我们这次整改的核心。”

    说完,他朝一直跟在身边的高振海使了个眼色。

    高振海秒懂,立刻从包里取出带着港岛理工学院印章的水质检测报告递给林晓伟。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