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292章 论威名,他六下江南,万民夹道迎驾??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他回身仰望天幕,那行金字依旧闪烁,似在嘲讽他的怒火。

    “传朕旨意!”

    声音如刀,斩钉截铁。

    “令翰林院即刻撰文驳斥天幕之妄言,详列先皇丰功伟业;

    令锦衣卫彻查天下,凡散布此等谣语者,一律从严惩处!

    朕要让天下人明白——

    我大明开国之主,乃英武之雄君,不容玷辱!”

    “臣等遵旨!”

    百官齐声应和,声音震动梁柱。

    朱棣深吸一口气,抑住胸中怒意。

    他明白,愤怒并不能洗清污言,唯有以史为证、以行动正名,方能守护父皇英灵。

    他走回龙案前,拾起那份被清水打湿的奏折,凝视片刻,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好了,都起来吧。”

    朱棣语调渐缓,却依旧威严,“江南漕运之事,照例议来。

    如今国事为重,治国安民,方是告慰先皇的最好方式。”

    百官纷纷起身,奉天殿的空气虽仍凝重,却多了份坚决。

    朱棣心知,这场守护父名的战役,才刚启幕。

    他要用事实、用时代的昌盛,让父亲的功业永照山河。

    天幕上的那行字仍旧闪烁不去。

    但此刻,朱棣的眼神已无怒意,唯有不屈与笃定。

    他相信——真相终将击碎谎言,

    而先皇的荣光,终会被世人铭记。

    ……

    康熙时期!

    紫禁城南书房内,书香与檀香交织,静谧如水。

    墙上悬着的康熙南巡图在灯光下流转,江南烟雨与百姓笑语似乎跃然画中。

    康熙端坐于紫檀软椅,手中捧着一册明史,神情专注。

    指尖缓缓拂过书页,纸上留下浅浅印痕。

    窗外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投下斑驳光影。

    几只麻雀在梧桐枝头啼鸣,为这静谧添了几分生气。

    殿中太监屏息而立,步履轻微,唯恐惊扰圣心。

    忽然——

    天幕骤亮,一行金字燃现虚空:

    “明太祖朱元璋,曾卖钩为生。”

    平静的气氛,顷刻粉碎。

    康熙手中明史一顿,书页被捏得微微变形。

    他抬起头,眼神陡然锐利,眉间“川”字深锁,沉思中透出肃然之气。

    身为通晓史学之君,他深知朱元璋一生的坎坷与伟业——

    从濠州白丁到一统天下,从草莽英雄到帝王之尊,每一步都踏满血与泪。

    怎会与“卖钩”这等污秽字眼相连?

    “此言荒唐,实有悖史理!”

    康熙的声音不高,却如玉敲金石,震人心弦。

    他将书缓缓放下,双目直视天幕,目光深邃如渊。

    侍立一旁的张廷玉心中也是一震,赶忙上前一步,恭身奏道:

    “陛下英明,野史多半荒诞不经!”

    “信口编排,不足为据。”

    “明太祖乃开国英主,雄略盖世,断无此等有辱身份之行!”

    康熙微微颔首,指尖轻敲案几,神色若有所思。

    “朕自然知这类野史不足为信。”

    康熙沉声道,眉宇间却浮起一丝疑虑,

    “但天幕此前所显之事,虽偶有偏颇,却并非全然虚妄。

    如今它忽然抛出如此惊世之言,若不澄清,岂非要误导天下人对明太祖的观感?”

    他起身踱步于南书房内,龙袍下摆轻拂地面,衣袂生风。

    “明朝虽有昏庸后嗣,但太祖立国之功,不容抹杀。”

    “朕以为,他确是当得起‘历史十大帝王’之名!”

    “张廷玉。”

    康熙忽地转身,语气愈发沉稳:

    “命翰林院即刻调阅馆中所有关于明初的史料,特别是太祖早年之记载。”

    “凡有蛛丝马迹,务必查明,勿遗一字。”

    “臣遵旨。”

    张廷玉俯首应命,心中明白,皇上此举,不单是为辨史实,更是在维护帝王史道的庄严。

    康熙走到窗前,凝望庭中那棵银杏树,金叶在秋风中轻颤。

    他缓缓开口:“明太祖寒微出身,却能由布衣而定鼎中原,实乃天命所钟。”

    “他勤政节俭、平定乱世,使民得以安生。”

    “若因无稽之谈而污其名,岂非不公?”

    张廷玉俯首附和:“陛下圣心仁明。”

    “是非自有史官评断,岂容荒唐传言玷污圣贤?”

    康熙回身,眼神坚定:

    “朕要的不仅是一个清白,而是让天下人懂得,评史当持公心,不可随波逐流。”

    “若查无实据,便以圣旨昭告天下,驳此虚妄之谈!”

    “臣明白。”

    张廷玉再度躬身领命。

    康熙重新坐回御案,取起清茶,浅尝一口。

    茶香弥散,令他心神微定。

    他心中暗想:历史之镜,若被尘垢蒙蔽,天下人所见皆为虚影。此事,必须彻查。

    ……

    乾隆时期!

    圆明园西洋楼内。

    阳光透过琉璃穹顶洒落,照在鎏金廊柱上,辉光流转。

    喷泉水珠在半空交织,幻化出一弯短暂的彩虹。

    乾隆帝着石青常服,立于御案前,手中执笔,在新绘的南巡图上凝神题字。

    笔尖悬空,良久不落。

    案角记录着天幕刚才播放的历代帝王评鉴。

    他摊开看着,页页翻旧,停在“十大帝王”一栏——

    唯独没有“爱新觉罗·弘历”。

    “哼,一群酸儒,岂懂帝王之业?”

    乾隆冷笑,将狼毫重重搁下,墨点溅在砚台,晕出一片乌痕。

    自从那“十大帝王榜”公布,他心中便若芒在背。

    论疆土,他平定准噶尔、开疆拓土;

    论文治,他修四库全书,弘扬文教;

    论威名,他六下江南,万民夹道迎驾。

    如此丰功伟业,却不入榜?

    侍立一旁的和珅垂手奉茶,神情恭敬。

    他知道,陛下这几日龙颜不悦,御膳房更换三次糕点,皆无转机。

    忽然,天幕再度闪耀——

    一行金字跃现半空:【明太祖朱元璋,曾卖钩子】。

    乾隆微愣片刻,旋即失笑。

    那一丝郁气,竟在顷刻间消散几分。

    他接过和珅奉上的茶盏,轻啜一口,笑道:

    “哈哈,这倒有趣!”

    “天幕也未必尽错,连朱元璋这等人,也有不堪往事。”

    他放下茶盖,轻响回荡。

    和珅心中暗惊,却忙堆笑道:

    “陛下圣明,那朱元璋草莽出身,行迹本多不经,天幕不过据实揭露罢了。”

    乾隆眯眼,语气淡淡:

    “你以为朕真信这些胡言?”

    他缓步行至窗前,目光投向园外修剪整齐的花圃。

    “朱元璋若真如传言所述,岂能聚英才、创基业?”

    “马皇后又岂会下嫁此辈?”

    “这天幕,不过是添枝加叶、惑乱人心。”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