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119章 生为帝王愧山河,死作忠魂佑百姓——!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洪武时期!

    朱元璋看着天幕,眉头越皱越紧。

    这个子孙,确实有胆识啊。

    刚登基就敢清除掌权多年的魏忠贤,可谓雷霆手段。

    在他眼里,宦官专权之祸不可轻视,魏忠贤一类,的确该除。

    但也正因如此,他觉得朱由检出手太快了。

    与那些文臣相比,有时候宦官反倒更听话、更能用些。

    太过依赖文臣,往往也会自缚手脚。

    “标儿,你怎么看?”

    他转头问身旁的太子朱标。

    朱标沉吟良久,答道:

    “联手东林党除阉党,从道义上说,是拨乱反正。”

    “但若一股势力坐大,无人牵制,后患无穷。”

    若换他来执政,或许会选择在两者之间维持微妙平衡。

    从而逐步蚕食二者,不至于立刻失衡。

    “唉——!”

    朱元璋轻叹。

    作为开国皇帝,他们往往不需要受旧规束缚,可以从零开始,纵横捭阖。

    可后世的皇帝,则必须在既有的制度和派系中艰难取舍。

    “船大难转弯”,说的正是这样的困境。

    ……

    嘉靖时期!

    “唉。”

    嘉靖帝的叹息,也从清静精舍中传来。

    他望着画面中的朱由检,心中五味杂陈。

    这子孙,初登皇位就迈错了一步。

    魏忠贤虽是权奸,但杀得太早太急。

    嘉靖深知,和宦官打交道尚可,而文臣则更加难缠。

    一个皇帝最关键的本领,不是清除谁,而是“制衡”。

    他回想自己初登大宝,地位同样尴尬,藩王入京,毫无根基。

    但他没贸然动手。

    而是在借“大礼议”一事,辨忠奸、聚亲信,渐渐建立起自己的班底。

    他很清楚,有些时候,皇帝只需静观其变,任由党争激烈进行。

    只要局势始终在自己掌控之中,便是最好的帝王术。

    朱由检急于清除阉党,虽然姿态正确,却步子太快了。

    阉党一去,朝中势必权力真空。

    而东林党趁机而起,之后若想另起一派平衡局势,便难如登天了。

    【崇祯三年,袁崇焕仍未忘五年前许下的“平辽”誓言,可满清铁骑已然兵临城下。】

    【最终,朱由检亲手下达了凌迟的命令,袁崇焕血染刑场,残肢被刽子手高高挑起。】

    【彼时,黄土高原上,“闯”字大旗猎猎飞扬,李自成振臂一呼。】

    【而在宫廷深处,朱由检宣布废除所有宴饮歌舞。】

    【在将三千宫女遣散,却未察觉宦官们早已将仓库中的陈年余粮偷偷运出宫外。】

    【宗室王爷相继战死或流亡,连列祖列宗的陵寝也遭百姓践踏。】

    【原本用以筹资的各地税册或在战火中焚毁,或在混乱中失效。】

    【财政方案也如空中楼阁般飘散。】

    【一旦缺乏银粮支撑,他的诏令传出金銮殿,便如废纸一般被弃置。】

    【种种打击,使朱由检的心境愈加偏执暴躁。】

    【凡事皆以雷霆手段处置,动辄以死问责,频繁调换内阁大员。】

    【短短在位十余年,他就换了整整五十位内阁重臣。】

    【而整个大明的入阁者总共也不过百余人。】

    【帝和臣之间,已彻底失去了信任与理解,犹如深渊横亘。】

    【朱由检其实也曾想率部南迁,再图中兴。】

    【但各方利益与现实掣肘,使他最终被困于京城,不得脱身。】

    【此时的紫禁城,已非皇权象征,而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巨大囚笼。】

    【崇祯十七年,大明的残光彻底熄灭。】

    【李自成的军队逼近京畿,城防脆弱不堪,守军老弱残兵,未战而溃。】

    【而宫中权贵争相开门投降。】

    【文臣百官四散奔逃。】

    【天子亲自撞钟召集群臣,却无一人前来。】

    【绝望之下,朱由检亲手处死身边的妃子和公主,随即缓缓登上煤山。】

    【回望着燃烧的皇城,他在衣襟上写下血书遗言——】

    【“朕死之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愿以披发遮面,弃冠而亡,碎尸万段亦无怨,惟愿百姓免遭生灵涂炭之苦!”】

    【随后,他在山上的一棵树下,上吊自缢——!】

    【…………】

    天幕中,播放着他临终前的画面。

    那个孤苦无援的皇帝,身边只剩下一名老太监。

    他回头看向太监,低声说道:

    “承恩,你快逃吧,朕不怪你。”

    那名唤作王承恩的太监却跪地痛哭:

    “皇上,奴才生是皇上的人,死也是皇上的鬼。”

    “奴才愿陪您,走最后一段路。”

    崇祯闻言动容,缓缓取下冠冕,跃上绳索,自缢而终。

    王承恩跪于树下,捧起帝冠,泪流满面:

    “恭送皇上!”

    说罢,也随帝王而去,于同一棵树上自缢殉主。

    自此,大明正式画下句点。

    然而,若回望朱由检这一生,他绝非昏庸无能的皇帝。

    他政务繁重,每日批阅奏章至深夜,宫廷内从无奢华饮宴。

    其勤政,几可媲美太祖朱元璋。

    但问题在于——他太急了。

    正因为江山危急,他才焦虑得想立刻扭转败局。

    可正如老话说的那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他的确操劳过度,可手段拙劣。

    尽管满怀热血,却缺乏驾驭时局的智慧与气魄。

    再多的勤奋,也难以挽回危局。

    更何况,他性格中还藏着致命弱点——多疑刻薄。

    在他掌政的十七年间,仅刑部尚书就被换了整整十七人。

    忠臣良将接连被杀,最终竟无人愿再为其出力。

    多重原因交织之下,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王朝在手中崩塌。

    但在最后一刻,他以死谢国,诠释了何为“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他或许不够睿智,不够仁厚,但这份舍身成仁的意志——

    伴随着煤山的晨风,永远流传后世。

    天幕上的视频缓缓暗去。

    所有皇帝神情各异,沉默许久。

    ……

    大秦。

    秦始皇低声道:

    “朱由检,虽非英主,却也忠烈。”

    “平庸之人,却能以命殉国,已是不易。”

    “就凭这一点,他也比宋钦宗、宋徽宗那两个软骨头,强出太多了。”

    “…………”

    始皇帝的口诛笔伐再次落到了大宋二帝头上。

    撇开朱由检的治国手腕不谈,至少他是真的想拯救风雨飘摇的大明。

    可惜事与愿违,志向虽高,天命却不给他一丝机会。

    他登基十八年,九年大旱,九年洪涝,几无一年风调雨顺。

    这样的天灾之年,就算换谁坐那个龙椅,也是一筹莫展。

    到了末年,国库空虚,征银筹饷却收效甚微。

    他完全可以撤往南京避祸,却选择了留下,与江山共赴生死。

    倘若换成赵构、赵佶父子,恐怕早已弃民而逃,远走高飞。

    “君王死社稷……虽死犹荣。”

    嬴政叹了口气,语中含感慨。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