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苍月大陆之五国争霸 > 第七章南疆南诏国(一)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在南疆那片神秘而富饶的土地上,南诏国历经风雨,已在历史的长河中存续了百余年。南诏国的都城羊苴咩城,城墙高耸,城内宫殿巍峨,街道纵横交错,商贩行人络绎不绝,一片繁华景象。

    这一年,老皇帝驾崩,举国哀悼。年仅二十岁的段兴远,身着沉重的冕服,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皇位。他面容冷峻,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坚毅。段兴远深知,这皇位既是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登基大典结束后,段兴远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上,俯瞰着殿下一众文武大臣。这些大臣们,有的面露忠诚之色,有的则眼神闪烁,各自怀着心思。段兴远的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暗自思忖,这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陛下,如今我南诏国虽繁荣昌盛,但周边各国虎视眈眈,吐蕃屡屡侵扰我边境,大唐也对我南诏有所防备,我等当如何应对?” 宰相赵崇义率先出列,忧心忡忡地说道。

    段兴远微微点头,目光深邃地说道:“赵相所言极是。我南诏国要想长久立足,必须加强军事力量,巩固边防。朕决定,从即日起,扩充军队,选拔良将,加紧训练士卒,以备不时之需。”

    “陛下圣明!” 众大臣纷纷跪地高呼。

    然而,朝堂之下,却有一人对此不以为然。此人正是大将军杨威,他身材魁梧,满脸横肉,此刻正微微皱着眉头,心中暗自想着:“这新皇年纪轻轻,一上位就想着扩充军队,如此劳民伤财,恐非明智之举。” 但碍于皇帝的威严,他并未当场提出反对意见。

    退朝之后,段兴远回到后宫,疲惫地坐在榻上。他的皇后王氏,温柔地走上前来,为他轻轻按摩着肩膀,轻声说道:“陛下,今日朝堂之事,臣妾也有所耳闻。陛下初登皇位,便要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实在辛苦。”

    段兴远握住王氏的手,苦笑道:“皇后,朕身为一国之君,自当为南诏国的未来负责。这一路,必然艰难险阻,但朕绝不退缩。”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走进来,跪地禀报道:“陛下,吐蕃使者求见。”

    段兴远眼神一凛,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与王氏对视一眼,说道:“宣他进来。”

    吐蕃使者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行了一个并不标准的礼,然后傲慢地说道:“南诏国新皇登基,我吐蕃赞普特命我前来祝贺。不过,我吐蕃与南诏相邻,边境时常有摩擦,我赞普希望南诏国能够割让边境的几座城池,以示友好,否则……” 使者故意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威胁之意。

    段兴远心中大怒,但他强忍着怒火,冷冷地说道:“我南诏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宗留下的,岂容他人觊觎。回去告诉你们赞普,若想动我南诏的土地,就先问问我南诏的千军万马答不答应!”

    吐蕃使者见段兴远态度强硬,哼了一声,转身离去。

    “陛下,吐蕃如此嚣张,我们该如何是好?” 王氏焦急地问道。

    “不用担心,皇后。朕既已决定扩充军队,就有信心抵御外敌。” 段兴远目光坚定地说道。

    从这一天起,段兴远开始了他忙碌而充满挑战的帝王生涯。他每日早早地便来到朝堂,与大臣们商议国事,关注着军队的扩充和训练情况。同时,他也深知,仅靠武力并不能让南诏国长治久安,还需发展经济,提升文化。于是,他下令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开办学校,一时间,南诏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积极向上的景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段兴远扩充军队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这一举措却引起了朝堂上一些大臣的强烈反对。以大将军杨威为首的一派,认为此举劳民伤财,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而且可能会引发周边国家的警惕,导致局势更加紧张。而以宰相赵崇义为首的一派,则坚决支持段兴远的决定,认为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证南诏国的安全和稳定。

    两派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朝堂上时常爆发激烈的争论。这一天,段兴远刚刚坐在龙椅上,杨威便迫不及待地出列,大声说道:“陛下,如今我南诏国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可陛下却执意扩充军队,使得百姓赋税加重,民怨沸腾。长此以往,恐会动摇我南诏国的根基啊!”

    赵崇义闻言,立刻站出来反驳道:“杨将军此言差矣!如今吐蕃、大唐对我南诏虎视眈眈,若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我南诏国如何能在这乱世中立足?扩充军队虽是一时之苦,但却是为了南诏国的长远利益着想。”

    “哼,赵相说得倒是轻巧。扩充军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从百姓身上出。百姓生活困苦,必然会引发叛乱,到时候,不用外敌来攻,我南诏国自己就乱了。” 杨威毫不示弱地说道。

    “杨将军,你这是危言耸听!陛下圣明,自会权衡利弊。扩充军队之事,陛下早已深思熟虑,岂是你能随意质疑的?” 赵崇义气得满脸通红,大声说道。

    “我质疑又如何?我身为南诏国的大将军,有责任为国家的安危着想。陛下,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停止扩充军队。” 杨威说着,竟然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

    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众大臣们纷纷低下头,不敢出声。段兴远看着跪在地上的杨威,心中十分不悦。他知道,杨威在军中威望颇高,若是处理不好此事,恐怕会引起军中的不满。但他也坚信,自己扩充军队的决定是正确的。

    段兴远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杨将军请起。朕明白你关心百姓,担忧国家。但朕扩充军队,并非一时冲动。如今周边局势严峻,我南诏国若想自保,必须强大起来。至于百姓的负担,朕自会想办法减轻。朕会下令减免部分赋税,同时鼓励开垦荒地,发展商业,增加国家的收入。杨将军,你可明白朕的苦心?”

    杨威听了段兴远的话,心中虽然仍有不满,但也不好再强行反对。他站起身来,说道:“陛下既然心意已决,臣自当服从。但臣还是希望陛下能够多听听百姓的声音,不要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朕自会留意。此事就此定论,众卿若还有其他国事要奏,尽管说来。” 段兴远说道。

    然而,朝堂上的纷争并未就此结束。杨威虽然表面上服从了皇帝的决定,但在私下里,却与一些反对扩充军队的大臣们频繁往来,商议对策。他们认为,段兴远年轻气盛,不听劝阻,长此以往,必将把南诏国带入深渊。于是,他们暗中谋划,试图削弱皇帝的权力,甚至想发动政变,另立新君。

    而段兴远,也察觉到了朝堂上的异样气氛。他深知,自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开始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提拔了一些年轻有为的官员,如谋士李逸风、将领张武等。这些人对段兴远忠心耿耿,成为了他在朝堂上的得力助手。

    与此同时,段兴远也加强了对军队的掌控。他经常亲自前往军营,视察士兵的训练情况,与士兵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士兵们对这位年轻的皇帝十分敬佩,纷纷表示愿意为南诏国效命。

    在这场激烈的朝堂纷争中,段兴远犹如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上。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应对各方势力,才能保住自己的皇位,实现自己的抱负。

    就在朝堂上的纷争愈演愈烈之时,边境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吐蕃军队突然大规模集结,向南诏国的边境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一时间,边境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

    段兴远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立刻召集众大臣商议对策。朝堂上,气氛凝重,众大臣们都面色严峻。

    “陛下,吐蕃此次来势汹汹,我边境守军兵力不足,难以抵挡。请陛下速速派兵增援。” 边境守将的信使跪在地上,焦急地说道。

    段兴远眉头紧锁,说道:“朕已下令让大将军杨威率领大军前往边境支援。但路途遥远,恐怕一时难以赶到。如今当务之急,是要稳住边境局势,不能让吐蕃军队长驱直入。”

    “陛下,臣愿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先行前往边境,协助守军抵御吐蕃军队。” 年轻的将领张武挺身而出,大声说道。

    段兴远看着张武,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张将军忠义可嘉。朕命你率领五千精兵,即刻出发。务必坚守边境,等待杨将军的大军到来。”

    “臣遵旨!” 张武领命后,迅速带领军队出发。

    张武率领军队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了边境。此时,边境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急。吐蕃军队如潮水般涌来,南诏国的守军虽顽强抵抗,但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张武见状,毫不犹豫地率领军队冲入战场。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士兵们见主将如此英勇,也都士气大振,纷纷舍生忘死地与吐蕃军队展开激战。

    在张武的带领下,南诏国的军队暂时稳住了阵脚。但吐蕃军队人数众多,攻势依旧猛烈。张武深知,仅凭自己这五千兵力,难以长久抵挡吐蕃军队的进攻。他一边派人向杨威的大军求援,一边加强防御工事,准备与吐蕃军队进行持久战。

    而此时,杨威率领的大军却在途中遇到了一些阻碍。由于道路崎岖,粮草运输困难,军队行进速度缓慢。杨威心中十分焦急,但又无可奈何。

    就在边境局势陷入僵局之时,段兴远在都城也没有闲着。他一方面继续调遣军队,筹集粮草,支援边境;另一方面,他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吐蕃的威胁。他深知,单纯的防御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寻找机会,给予吐蕃军队沉重的打击,才能让他们不敢再轻易进犯。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段兴远决定派遣一支奇兵,绕道吐蕃军队的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辎重。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谋士李逸风,并挑选了一千名精锐士兵,由李逸风带领,秘密出发。

    李逸风率领士兵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小心翼翼地绕过吐蕃军队的防线,向他们的后方潜行。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行军,他们终于找到了吐蕃军队的粮草辎重营地。

    李逸风观察了一下营地的情况,发现吐蕃军队的防守并不严密。他心中暗自高兴,决定趁夜发动袭击。

    深夜,万籁俱寂。李逸风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般冲入吐蕃军队的粮草辎重营地。他们四处放火,砍杀吐蕃士兵。吐蕃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乱作一团。

    经过一番激战,李逸风率领的士兵们成功烧毁了吐蕃军队的粮草辎重,然后迅速撤离。当吐蕃军队的将领得知粮草辎重被烧的消息后,大惊失色。他们深知,没有了粮草,军队将无法继续作战。于是,他们不得不下令撤军。

    张武得知吐蕃军队撤军的消息后,大喜过望。他立刻率领军队追击,给吐蕃军队以沉重的打击。而杨威率领的大军此时也终于赶到,与张武的军队会合,一起对吐蕃军队进行了最后的围剿。

    在南诏国军队的联合打击下,吐蕃军队损失惨重,狼狈逃窜。南诏国成功击退了吐蕃军队的进攻,保卫了边境的安全。

    这场边境之战,让段兴远在南诏国的威望大增。百姓们对他的英明决策赞不绝口,而朝堂上那些曾经反对他扩充军队的大臣们,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段兴远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实现。

    击退吐蕃军队的进攻后,南诏国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段兴远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要想让南诏国真正强大起来,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在经济方面,段兴远继续推行鼓励农桑、兴修水利的政策。他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同时,他还鼓励百姓发展商业,降低了商业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设立了市场,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为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段兴远还派人开辟了新的商路,与吐蕃、大唐、东南亚等地的国家建立了友好的贸易关系。一时间,南诏国的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在文化方面,段兴远大力推崇佛教。他认为,佛教的教义可以引导百姓向善,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于是,他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寺庙,鼓励百姓信仰佛教。同时,他还邀请了许多高僧大德来到南诏国,传授佛法。在段兴远的推动下,佛教在南诏国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了南诏国的主要宗教。除了佛教,段兴远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开办了许多学校,聘请了有学问的人担任教师,教授学生儒家经典、历史、文学等知识。为了选拔人才,段兴远还设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官场。这一举措,为南诏国培养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