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割肉十年还骂我白眼狼?我不干了 > 第143章:生意往来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俗话说得好,四海之内皆兄弟。

    那做生意,也肯定是最先跟兄弟们做。

    最东边的大陆,在经历了一年半昼夜不息的建设后,已然初具规模,仿佛从废墟中拔地而起的一座新世界。

    这块曾无人问津的蛮荒之地,如今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楼宇间闪烁着能源光带,夜晚如白昼般明亮。

    异能者们按照故乡的蓝图,一砖一瓦地复刻出属于人类的文明荣光——卫星发射台直插云霄,科学研究院灯火通明,工厂昼夜不停地运转着,新式学校、医疗站、温室农业区次第而起,甚至还设立了娱乐街与文化广场。

    有人笑称,这是他们在异世界“复制”了家园;也有人说,这不过是人类对未来的一次笃信——就算世界覆灭一次,文明终究能重来。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末日之后,异能者虽然存活下来,并拥有了更长的寿命和强大的能力,可人类整体数量仍锐减至极低水平。

    一座能供百万人口使用的自动化工厂,却只需为数千人服务;供需严重失衡,令新大陆的经济生态逐步趋向饱和,甚至“内卷”。

    会议室内,一群顶尖的科研异能者和战略官员围坐讨论。

    “与其让资源积压,不如对外输出。”

    “但我们周围的邻居……”一位年轻异能者皱眉,“科技水平相差太远。”

    “正因为相差太远,才更该带一带。”祝欣轻敲着桌面,语气沉静,“送一些急促知识、机械器具、医疗物资给他们,顺便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特产……我们需要更多的基因样本,植物种子也好,矿物样本也好。”

    “顺便改善一下他们的基础条件,这样才能形成贸易链条。”另一名政务人员也补充道,“我们也不能总靠自给自足来撑。”

    众人点头,这话在理。

    “但派谁去?”有人提问。

    祝欣扬了扬眉:“当然是我们准备好的‘火种使团’。”

    早在一个月前,基地便筹建了一支跨世界沟通队伍,内含外交官、翻译员、医疗组、技术指导、运输保障队伍等二百余人。

    他们经过了七天的培训,熟悉了两国的语言,还各自携带了大量用于示好的礼物。

    而关键的是,这一次出使,得到了祝欣的亲笔信和她儿子秦回所赠的信物。

    秦回虽未自称帝王,但其在大晋的地位可比皇帝。他的信物一出,便是一道急令,直达王朝。

    在这种加持之下,使团轻而易举来收到了大晋宫廷的欢迎来信。

    雨后天晴,使团自东边新建基地启程,沿途穿过三州五郡,进入大梁王都。

    道路虽不通畅,但越野车的动力极强,一路碾压泥泞而过,所过之处,尘土飞扬,留下一道笔直的车辙。沿途百姓围观不已,还有不少人在车辙上跪拜,如拜庙里的神佛一般虔诚。

    这一路的轩然大波,只是开始。

    抵达王都城门时,守门将士严阵以待。

    使者出示秦回的印信与宫中的信物,守城兵卒虽心中惊疑,却也不敢怠慢,连夜上报朝廷。

    当日,使团被允入京,暂居天宁驿。幼帝诏令设宴接待,并召文武百官齐聚殿中,欲亲见“海之彼岸”来的使节。

    宴设于宣阳大殿,金梁玉、柱,香炉袅袅。

    朝臣早早入席,多是满脸戒备与疑虑,也有好奇之人频频偷望。

    为首使节安洛入殿施礼,态度谦和,手捧长匣献上礼物。匣中之物,皆是来自彼方的珍奇之品:精美如云的绸缎,精巧玲珑的镜子,薄如蝉翼的油伞,还有一种通体黑亮、形似笛管的小物。

    “这是什么器具”一名年长侍郎捻起手电筒,翻来覆去看了半晌。

    安洛含笑道:“此乃‘手电筒’,可于黑夜照明,按此一键,便可发光。”

    说着,他在手中轻轻一按——

    “嗡”的一声轻响,一道白亮的光柱陡然射出,如一柄利剑刺破虚空,照在对面玉、柱上,晃得人睁不开眼。

    “啊——”一名近旁太监惊呼一声,连退两步,直扑倒在地。

    其他人也是面色骤变,有人倒吸凉气,有人干脆拔剑相向:“妖法!”

    “且慢!”一名冷静的大臣抬手制止,“此物若真是杀器,怎会光明正大于大殿中展示?”

    “不是杀器。”安洛拱手解释道,“此物并不伤人,仅可照明。于夜行山路、深夜书写极为有用,是我们献给陛下的礼物。”

    众臣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有人悄声道:“这难不成是什么仙法?”

    也有人沉声道:“应当是骗子的戏法!”

    安洛耐心道:“这只是一件灯具,此等物件不算贵重,若陛下同意我们的经商条例,可以派人到我们那里去学这灯具的制作办法。”

    幼帝自始至终未多言,此刻才低声开口:“你们那边,都用这种‘小灯’吗?”

    安洛微笑点头:“举国皆有。”

    “那……那真是个神奇的地方,难怪秦将军去了也不回来。”幼帝喃喃道。

    此话一出,众臣皆默。

    宴后,使团在王都暂留数日。

    使臣送来的手电筒很多,期间,命工匠拆解手电,观其构造,但工匠百思不得其解,又怕擅自拆了坏了贵人的物件,一个个都不敢动。

    小小一物,引发满朝震动。

    布匹、镜子、纸伞皆属食用之物,虽精巧,却不及手电筒带来的震撼。

    哪怕宫里的消息锁得很紧,但百姓还是知道了使臣们送过去的东西,也开始议论纷纷:

    “听说这帮子怪人送了件宝物,可以在夜里发光,亮如白昼。”

    “是不是真仙下凡,送来神物?”

    “若能用此物照夜,咱们夜里看书绣花都不怕了。”

    “那也是贵人用的,怎么轮得到咱们呢?”

    “可是那些使臣说了,可以去他们那里学。”

    而这些议论,正是使团希望看到的开端。

    不是仙人,而是文明。

    不是神迹,而是进步。使团带来的,不仅是礼物,而是一次悄然的改变。

    这一年,被大晋史官记为:“海使入京,献光于朝”。

    起初人们只当是奇谈,却不料这成为日后新纪元的开始。

    使者出使了大晋后,转头又去了大梁,那边也是同样的情况。

    在手电筒的加持下,使团和两国很快签订了条约。

    两国派人去那边学习新知识,学习手电筒是怎么制作的。

    使者团则是派自己的人过来,在大晋和大梁境内勘测,找到合适的矿产,他们会在通知王都以后开采。

    本来朝廷对这个矿的定义还有疑惑,担心他们来挖什么铁矿金矿,在使者团明确地说他们只是冲着一些石矿和一些植物来的以后,朝臣们再无异议。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