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 第三百一十四章 局势一面倒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格物苑学员并没有理会大儒的变化,而是继续与百姓们讲解道:“如今,大明现有的火车,动力并不是很强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在,单趟运输也仅仅可以运送十万斤左右的货物,远远达不到动力的极致!”

    “当然了,现阶段的火车,也仅仅是实验阶段,我们格物苑上下,一定会竭尽全力,争取早日将火车的动力全部挖掘出来,然后真正将火车投入到使用当中!”

    听到这样的话语,众人不免又是一阵的倒吸凉气。

    单趟拉送十万斤货物,竟然还不是火车的极限。

    要是真像格物苑学员说的那样,将火车的动力完全挖掘出来后,又该会是什么样子?

    一众大儒们更是如同听天书一般,眼中纷纷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更是难以想象,面前这个看起来并不是很大的蒸汽机,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力量。

    只是身处人群之中的商人们却不这么想。

    通过格物苑学员口中讲述出来的话语,敏锐的嗅觉到些许的商机。

    要是朝廷的火车能够让自己使用的话,只需要一趟,自己便可以从其中赚取几十倍的利润。

    想到此处,这些商人的内心之中,不由一阵的火热。

    更是强行将这份惊喜强行压了回去,因为他们很清楚,谁能够优先使用火车运输货物,谁便可以赚到第一桶金。

    就在这些商人们各怀鬼胎之际。

    格物苑的学员继续开口道:“如今大明的铁路,只有皇城到北平这一条。”

    “当然,这第二条铁路,由北平到草原,也即将修建完毕!”

    “等到将来,铁路遍布整个大明时,又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朝发夕至,绝不是奢望!”

    听到格物苑学员斩钉截铁的话语,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这个交通无比落后的年代,能够用来赶路的车架,只有马车。

    很多百姓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甚至连本地的县城都没有走出去过。

    哪怕是身价不菲的达官显贵们,出行一趟,那也是极其的不容易。

    至于那些远嫁的女子,终其一生与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在出嫁的那一天,最后见上一面。

    而那些迫于生计,走南闯北的商人们,更加清楚,这些话语将意味着什么。

    外出经商,那就是一个玩命的买卖。

    先不说出去一趟多久才能够回归,单单是这一来一回的路上,就已经不知道在生死之间徘徊多少次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便导致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愿意,主动沟通南北。

    原因更是简单到令人发指,只是因为交通不便,出行代价大!

    现在大明有了火车,距离已经不是问题。

    日后若是铁路铺便整个大明时,以往遥不可及的距离。

    放在火车身上,那就叫近在咫尺。

    百姓们能够想到的东西,这些大儒们自然也能够想到。

    尤其是典籍中记载的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只是以往这样的说辞,他们这些大儒们,也仅仅是笑笑而已。

    他们很清楚,读万卷书,他们这辈子或许可以做到,但行万里路,这就有点扯了!

    蒸汽机的作用,在格物苑学员的讲解下,众人多多少少已经明白其作用。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另一个物件上。

    能够与蒸汽机并列摆在一起的东西,就是用脚去想,也能够判断出它的不简单。

    当下便有人开口询问道:“敢问,它是什么东西,又有何用?”

    见有人主动询问,格物苑学员也没有隐瞒,直接解释道:“它叫纺纱机!”

    “此物,乃是由皇孙殿下发明,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纺纱的机器!”

    要说之前的蒸汽机让一众大儒们感觉到震撼,那么这个叫纺纱机的东西,再次让这些大儒们嗤之以鼻。

    只因为大明现在的纺纱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

    也有不少手艺人尝试将纺纱的技术改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如今,皇孙殿下却弄出来这么一个东西出来,未免有些贻笑大方了!

    不用大儒们开口质疑,围观群众之中的商人,便轻蔑的质疑道:“大人,您的意思是说,它可以代替工人纺纱?若只是如此的话,应该没有啥用吧!”

    要知道,自己的手底下,可是养活了不少手艺人,所以,对于纺纱的工艺可是相当了解的。

    听到这样的话语,格物苑学员只是淡淡的笑了笑。

    随即回应道:“你说的不错,纺纱机的确可以替代人工纺纱,只是纺纱的效率却要比人工快上几十倍!”

    “几十倍?”那商人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当即放声大笑道:“小哥莫不是在诓骗我等?我手底下最熟练的纺纱娘,一日最多能纺八两纱线,这铁疙瘩难不成还能一日纺出几十斤?”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议论起来,显然对这番话难以置信。

    纺纱这营生,家家户户多少都有些了解,女子们坐在纺车旁,手指翻飞一整天,腰酸背痛也出不了多少活计。

    要说机器能快上几十倍,简直是闻所未闻。

    格物苑学员却不恼,只是示意助手将准备好的棉花搬上来。

    “是否诓骗,一试便知。”他亲自上前,将一小捧棉花塞进纺纱机的进料口,然后摇动侧边的曲柄。

    齿轮转动的咔嗒声中,细密的纱线如同流水般从机器另一端涌出,转眼便绕满了纱锭。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原本蓬松的棉花就变成了三斤重的纱线,而且粗细均匀,远胜人工纺出的成品。

    “这……这怎么可能!”方才质疑的商人惊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他快步上前,伸手抚摸着纱线,触感细腻光滑,竟是上等的品质。

    要知道,即便是他作坊里最顶尖的纺纱娘,一天也未必能纺出这般好的纱线,更别说如此惊人的速度了。

    周围的百姓更是炸开了锅,惊呼声此起彼伏。

    “我的娘哎,这得省多少力气!”

    “有了这物件,还愁没衣裳穿?”

    “皇孙殿下真是神了!”

    大儒们的脸色比之前看到蒸汽机时还要难看。

    他们原本以为纺纱机不过是哗众取宠的小玩意儿,却没料到竟有如此颠覆性的效用。

    尤其是那位主张“君子不器”的老儒,手指死死攥着胡须,指节都泛了白。

    他毕生钻研周礼,坚信手工技艺乃是“雕虫小技”此刻却被一台机器打得哑口无言。

    格物苑学员的声音响彻会场:“诸位请看,这纺纱机一日可纺纱三百斤,抵得上百名纺纱娘的工作量!如今草原平定,无数羊毛即将运抵中原,有了这纺纱机,不出三年,大明百姓皆可身着暖衣,再无冻馁之虞!”

    “好!”百姓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不少人甚至朝着皇孙殿下的方向叩拜起来。

    他们不在乎什么天道人道,只知道这铁疙瘩能让家人穿上厚实的衣裳,能让孩子不再受冻。

    就在此时,人群中突然挤出几个身着绸缎的中年男子,为首之人对着格物苑学员深揖一礼:“在下苏州布商张万三,敢问小哥,此纺纱机何时能够售卖?鄙人愿出万两白银,先行订购十台!”

    话音未落,周围的商人们纷纷附和,喊价声此起彼伏。

    “我出两万两!”

    “给我留二十台!”

    “皇孙殿下若肯转让技艺,我等愿捐输粮草,助朝廷修建铁路!”

    大儒们看着眼前这副景象,脸色越发灰败。

    他们毕生追求的“经世济民”竟被几台机器轻易实现。

    那位之前质疑火车速度的老儒,此刻喉头一阵滚动,猛地喷出一口鲜血,直挺挺倒了下去。

    会场顿时一片混乱,医官急忙上前施救。

    朱雄英端坐在高台上,神色依旧平静,只是对身旁的侍卫淡淡吩咐:“送老先生下去好生调养,论道继续。”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