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140章 郑和再下西洋1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九天巨幕光芒流转,将洪武十三年奉天殿的目光,从漠北凛冽的朔风与金戈铁马中,猛然拽回浩瀚无垠的深蓝大洋。

    画面豁然开朗!不再是黄沙戈壁,而是碧波万顷,海天一色!

    巨大的宝船如同移动的山峦,劈开雪白的浪涛。洁白的巨帆层层叠叠,吃满了风,鼓胀如天神降下的云阵,遮蔽了半片天空!舰船规模更胜从前,首尾相连,帆樯如林,阵列森严,杀气腾腾中透着帝国远航的磅礴气魄!

    旁白音带着海风的咸腥与金石的铿锵:

    “永乐七年九月!帝驾北狩北京之前,旨意再下西洋!正使太监郑和、副使太监王景弘、候显,奉敕统率官兵二万七千余,驾海舶四十八艘,自太仓刘家港启锚!”

    镜头急速拉近刘家港!港内桅杆如林,帆影蔽日。

    崭新的巨舰与经历过前番风浪、船体犹带风霜痕迹的旧船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支庞大得令人窒息的混合舰队。

    水手们如同蚂蚁般在甲板和桅杆间奔忙,号子声、铁链绞盘声、船帆鼓胀的猎猎声交织成一片雄浑的海上交响。

    一筐筐晒干的肉脯、一袋袋密封的稻米、一坛坛清水、成捆的箭矢、用油布包裹严实的火药桶,被健壮的军士喊着号子,沿着长长的跳板,源源不断地运送上那些如同海上城堡的宝船。空气中弥漫着桐油、海腥和汗水的混合气息。

    天幕上,一幅恢弘的航海路线图同步展开,星罗棋布的异域地名如同珍珠,被一条醒目的朱红线串联:

    “敕使诸国: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宾童龙(占城属地)、真腊(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假里马丁(今加里曼丹岛西南).........卜剌哇(今索马里布拉瓦)、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下游)、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

    朱红的航线从太仓刘家港蜿蜒而出,如同一条充满野心的巨龙,贪婪地舔舐过东南亚的万岛之国,横贯浩瀚的印度洋,最终将龙爪伸向了遥远而陌生的非洲东海岸!

    其范围之广袤,目标之繁多,远超上次,令洪武十三年的观者无不倒吸一口冷气!这不再是简单的护送或宣慰,这是一次志在囊括已知世界、绘制前所未有海图的庞大远征!

    画面快速闪回对比:

    仅仅两年多前(永乐五年二月至永乐七年夏),郑和、王景弘率领的归航船队规模明显小了许多,船只数量约莫只有此次一半。

    画面中,船帆多有修补痕迹,各国港口内,黑压压一片、穿着色彩斑斓奇装异服的各国使臣及其随从,正带着大包小包的赏赐和惊魂甫定的神情,被郑和舰队护送着回到各自的国家。

    而此刻(永乐七年九月),画面切回刘家港。那支刚刚送回使臣、尚未来得及彻底休整的船队,许多船只连破损的帆索都未曾完全更换,船体吃水线附近还残留着异域海域附着的藤壶痕迹。

    疲惫的水手们脸上喜悦尚未褪尽,便被新的、更艰巨的征召令覆盖上了凝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茫然。前番风尘未洗,倦容未消!

    庞大的舰队,如同被无形鞭子抽打的巨兽,喘息未定,便带着仓促修补的伤痕和不容置疑的意志,再次被驱赶着,驶向更加凶险莫测、更加渺茫未知的深蓝汪洋!

    这一次,几乎是倾尽了南京水师能动用的精锐主力!永乐的雄心,带着一种近乎蛮横的急迫感,压榨着这支疲惫之师的最后潜力。

    --

    奉天殿内,朱元璋抚着短须,饶有兴致地看着天幕上那支气势恢宏的舰队,目光尤其在“副使太监王景弘”几个字上停留片刻。他微微侧首,看向侍立一旁、刚从燕王府传旨回来的老太监,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笑:

    “王五十九啊,”老皇帝用的是他赐予的新名,“天幕上那个跟着郑和跑遍天涯海角的副使,也叫王景弘。这名字……听着耳熟。莫不是你小子,二十多年后,还能有这份筋骨,去海上折腾?”

    被点名的老太监王五十九(原王景弘)浑身一哆嗦,差点直接瘫软在地!

    他扑通一声跪倒,额头死死抵住冰凉的金砖,声音抖得不成样子:“陛……陛下折煞老奴了!二十年后……老奴……老奴这把老骨头,怕是早就化成灰,埋进土里了!宫里头……名字……名字是轮着用的……可……可像老奴这等微末之人用过的名号……”

    他咽了口唾沫,恐惧中带着茫然,“怕是……怕也早被哪位得势的新贵给顶了去……与老奴……再无干系了!”

    他心中叫苦不迭,只盼着赶紧撇清关系,这未来的滔天“荣耀”,他一个洪武十三年的老太监可担待不起,更不敢想自己真能活到七十多岁还去搏击风浪。

    朱元璋“唔”了一声,眼神深邃,不知是信了这番说辞,还是在琢磨这名字轮回背后的宫闱规则。他挥挥手,让王五十九站到一旁,目光重新投向天幕,心思却已飘远。

    殿外广场,勋贵堆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宋国公冯胜猛地一拍大腿,花白胡子都翘了起来,对着身旁的水师老将、航海侯张赫得意道:“老张!看见没?咱说什么来着?!永乐皇帝离开南京城前,一定要把你们水师的家底,连锅端到天涯海角去了!这是调虎离山?这是把老虎直接扔进大海里泡澡去了!南京城这下,可是真‘干净’了!”

    定远侯王弼抱着胳膊,嗤笑一声,接口道,声音不大却满是嘲讽:

    “冯大哥说得透亮!寻建文?这借口用了快七年了,糊弄鬼呢!天幕上不是早说了吗?那个叫帖木儿的凶神,骨头都该化成渣了!坟头草怕是比人还高!还用得着派几万人、几十条大船满世界去打听他的消息?笑话!”

    他环视一圈,笃定地说,“这奉天殿内外,上至陛下,下至咱们这些老杀才,有一个算一个,谁还信这鬼话?”

    被点名的水师将领张赫看着天幕上自己麾下未来儿郎们驾驭巨舰、远航万里的雄姿,眼神复杂。既有对子弟兵远涉重洋、生死未卜的担忧,又隐隐有一丝身为水军将领见证此等壮举的激动。

    他叹了口气,点头道:“二位国公爷洞若观火。不过……经此几番大洋上的风浪摔打,这支舰队若能安然归来,筋骨必然更硬,心气必然更凝。到那时……”

    他顿了顿,带着点水手特有的豁达,“或许真能被永乐爷视为真正的‘自己人’,放心留在近海了。小子们也算赶上了好时候,去外海经经真正的风浪,见识见识天大地大,比窝在长江里强!”

    “自己人?留在近海?”一直抱着膀子冷眼旁观的永昌侯蓝玉,突然发出一声短促而冰冷的嗤笑。

    他抬手指了指天幕上那支渐行渐远的舰队,又虚点了一下北方,眼神锐利如刀,“老张,你想得太美了!还等他们返航被当成‘自己人’?我敢打赌,不等这支舰队回来,永乐皇帝的圣驾,怕是早就搬到北京城去了!”

    他看着周围勋贵们瞬间聚焦过来的目光,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预见宿命的残酷:

    “迁都!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天幕早就露了端倪!北京定为都城,精兵强将、钱粮赋税,必源源北运!到那时,这南京城,这石头城,还剩什么?”

    他环顾着此刻洪武十三年南京城外那旌旗蔽日、营盘连绵的盛况,嘴角勾起讽刺的弧度,“就剩个空架子!一座给祖宗守陵的空城!有没有水师在,又有何区别?水师?呵,到时候怕是想留在南京看家护院,都没那个必要和位置了!”

    “迁都……北京……”这两个字如同冰锥,狠狠扎进不少南方籍贯或习惯了江南富庶的勋贵心头。

    一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可能要离开这锦绣江南,被发配到那苦寒干燥、战云密布的北地边关,不少人下意识地摸了摸后脖颈,感觉一阵寒意袭来,激灵灵打了个哆嗦。

    然而,这寒意中,竟也悄然滋生出一丝隐秘的庆幸!几位参与了“安南退路”密议的勋贵,飞快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种“先见之明”的得意和如释重负。

    ‘幸好……幸好未雨绸缪!’这念头几乎同时在几人心中升起。

    北地苦寒,前程未卜。而遥远的安南(或他们私下谋划的其它退路),气候温润,山高皇帝远,或许……真能成为家族延续的桃源?

    比起注定凋零的南京和风险未知的北京,这条退路,此刻显得愈发珍贵和明智起来。勋贵们摸着下巴或脖领,心思早已随着那远去的舰队和蓝玉冷酷的预言,飞向了不可知的未来。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