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344章 腾飞的翅膀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赵元佐走后的第二天,刘清明抽个空。

    召开了他主持的第一次乡党委全体会议。

    会议室里,依然烟雾缭绕。

    乡里的几个主要干部都到齐了,王中顺、于锦绣,老会计陈满仓,还有派出所所长沈从新,都坐在下面。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

    一夜之间,城头变换大王旗。

    这个年轻的男孩,自从来到云岭乡。

    一路干掉了多少人啊。

    如今终于站到了最高点。

    刘清明没有说任何关于赵元佐的题外话,他直接切入正题。

    “今天叫大家来,就说一件事,灾后重建。”

    他伸出三根手指。

    “三件事。第一,通路。第二,安居。第三,复产。”

    “路不通,什么都进不来,什么都干不成。这是头等大事。”

    “房子倒了,乡亲们没地方住,人心就不稳。这是根本。”

    “地毁了,牲口没了,不想办法恢复生产,明年大家吃什么?这是长久之计。”

    他的话很短,很直接,没有一句废话。

    在座的都是乡里的老人,听惯了长篇大论的报告,这种开会方式,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我做个分工。”刘清明继续说。

    他看向于锦绣。

    “于副乡长,你任副总指挥。山下几个受灾较轻的村子,道路疏通、清淤、防疫,全部由你负责。需要人手,直接从安置点调配。需要物资,直接跟陈会计对接。”

    于锦绣站起来,干脆地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

    “王主席,你坐镇乡党政,给我们保驾护航。”

    王中顺矜持地点点头:“我听书记的。”

    刘清明对他十分客气:“你是老同志,有你坐镇,我们心里踏实。”

    王中顺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赵元佐时代也好,之前的书记也好。

    从来没有人这么尊重过自己。

    刘清明点点头,又看向甘宗亮和沈从新。

    “最硬的骨头,我来啃。”

    “东山村、神台村,还有几个山边边上的村子,通往外界的路被彻底冲毁了。我亲自带队,目标是用最快的时间打通这条生命线。”

    “亮子,你负责组织青壮年劳力。沈所长,你的人负责维持秩序和沿途警戒,防止有人趁乱闹事。”

    甘宗亮和沈从新同时站起来:“是!乡长!”

    不对,甘宗亮马上改口:“是!书记!”

    刘清明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

    “现在是代理书记,叫什么都行。”

    他环视一圈。

    “各位,从现在开始,云岭乡进入战时状态。我只有一个要求,所有人,都给我动起来。谁在这个时候掉链子,别怪我不客气。”

    会议开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散了。

    但整个乡政府大院里的气氛,彻底不一样了。

    之前是混乱中的一丝希望,现在,是目标明确的巨大动力。

    乡亲们的热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听说刘乡长要亲自带人上山开路,根本不用甘宗亮挨个去动员。

    安置点里的青壮年,乌泱泱地全来了。

    自带铁锹,自带砍刀,甚至有人把家里唯一没被冲走的锅都背来了,说要在山上给大家伙儿做饭。

    刘清明继续带着他们清理路障,一支由一百五十多个精壮汉子组成的开路队,浩浩荡荡地向大山深处进发。

    他扛着铁锹走在最前面。

    “云岭乡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就竖立在工地上。

    几个村子的青壮年分成多支小队,以劳动竞赛的方式。

    你争我夺、你追我赶。

    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将上山的路清理出来。

    当最后一处塌方被清理干净,看着蜿蜒通向山外的土路时,所有人都累得瘫倒在地。

    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

    道路打通,重建工作立刻进入第二阶段。

    刘清明马上组织人手,进入各个村子,挨家挨户统计房屋的受损情况。

    每一户的房子是全倒了,还是半倒,是地基受损,还是墙体开裂,都要详细记录在案。

    这是下一步规划重建的基础。

    一事不烦二主,省建院的陈工带着自己的团队几,拿着各种仪器在几个受灾最严重的山村进行了仔细的勘测。

    两天后,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送到了刘清明手上。

    陈工的结论很明确。

    东山村和神台村做为受灾最重的两个村子,村里的房屋大面积倒塌。

    如果全部按照标准建筑,即砖混结构来重建。

    所需的资金量不小。

    他们的建议是,与其费时费力把建筑材料运上山。

    还不如在山下重建一个新村落。

    报告的最后,给出了一个建议:原址重建经济价值为负,建议整体搬迁。

    整体搬迁。

    这四个字,像一块巨石,砸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刚刚燃起希望的村民们,一下子就炸了锅。

    “什么?要我们搬走?”

    “凭什么!我家的地就在这里,祖坟也在这里,搬到哪儿去?”

    “不搬!死也不搬!我生是东山村的人,死是东山村的鬼!”

    刚刚平复下去的情绪,再次变得激动起来。

    故土难离。

    这四个字,刻在每一个农民的骨子里。

    让他们放弃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重建工作,瞬间陷入了僵局。

    刘清明连续开了几次村民大会,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但效果甚微。

    老人们跪在地上,求他不要让他们离开。

    年轻一些的,虽然知道有危险,但一想到要离开家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也是满心的抗拒。

    就在刘清明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找到了他。

    林雪。

    她浑身都是泥,头发乱糟糟地粘在脸上,原本清秀的脸庞上满是疲惫。

    “你的身体……”。

    “刘清明,我没事了,医院检查结果,胎像稳定,我自己也会小心的。”

    林雪更挂念自己的项目。

    十几头种鹿全部存活下来。

    基地虽然没保住,不过好在初创阶段。

    并没有购置昂贵的科研设备。

    损失反而是几个项目中最小的。

    “正好,我们在商量村子搬迁的事情,你们也听一下。”

    林雪听他讲了一遍,点点头:“村里太穷了,山上的环境也不好,如果能趁这个机会,让他们下山来,至少再发生这种灾害,不用那么紧张。”

    刘清明说:“我也是这个打算,全国的捐款加上省里的救灾款,选择异地重建,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方案,不过村民的乡土观念太重,没几个人愿意搬。”

    “怎么可能,以你现在的威望,他们都敢下山走上30公里去市政府请愿,一定是方法不对。”

    林雪想了想,说:“你要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愿景,要看得到,而不是空口白话。”

    刘清明被她一提醒,突然想到了什么。

    他猛地站了起来。

    “林雪,谢谢你。”他兴奋地说道:“实景图,我怎么没想到呢。”

    “你是当局者迷,别忘了,给我的鹿场搞个规划,我要换个地方,之前的那个选址有问题,不够安全。”

    林雪也在认真地琢磨,刘清明说:“还有,加强安保措施,我准备建立一支护林队,每天都要进行巡逻。”

    “你怕他们再来?”林雪说:“明远和我讲了,他为了我,断绝了和京城的关系,我想他们不会再来了。”

    刘清明说:“我从来不相信他人的保证,我只相信自己。”

    “也好,我们本来也要增加人手,光靠几个技术员可不行。”

    林雪也怕了那天的遭遇,天灾也就算了,居然还有人祸。

    她可是吓得不轻。

    刘清明决心已定,马上找到陈工,请他帮忙出几张图。

    建筑设计图和实景图都要,并给予一定的报酬。

    这种好事,他们当然不会拒绝。

    而且刘清明要求并不高,这些图不是拿来施工的。

    而是用来PUA的。

    很快拿到图样。

    刘清明叫来于锦绣:“于副乡长!马上通知所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半小时后,在礼堂开会!紧急会议!”

    半小时后,乡政府大礼堂里坐满了人。

    所有人都不知道刘乡长又有什么新安排,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刘清明走上台。

    他没有多余的开场白,直接拉开身后的墙壁上的红布,露出一幅幅硕大的图样。

    上了色的实景图十分漂亮。

    村民们看着那排列整齐的房子,像是城里人的住宅小区。

    都有些不明所以。

    “我知道,大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刘清明开口,“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我们不能拿自己的命,拿子孙后代的命去赌。”

    台下又开始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所以,我不要求大家搬到外面去。”刘清明的话锋一转,“我们不离开云岭乡。我们只是换个更安全的地方,建一个更好的家。”

    他指着一幅幅的图片。

    “我提一个新方案。把这次受灾最严重的东山村、神台村,还有其他几个山村,合并在一起。就在这个地方,我们建一个全新的村子!”

    “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云岭新村’!”

    全场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胆的想法惊呆了。

    建一个新村?

    一个老人站了起来,他是神台村的老支书。

    “刘乡长,这……这怎么行?地怎么办?各家的宅基地怎么办?这得花多少钱啊?”

    他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心里的疑问。

    “资金我们来解决,省里的灾后重建拨款和全国各地的捐款,我们会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宅基地,当然要从新村的房屋占地面积里面扣,咱不能占集体的便宜吧。”刘清明回答。

    他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或疑虑、或期盼的眼睛,加重了语气。

    “我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我向大家保证,这个新村,不是简单的把大家挪个地方。”

    “大家看看,统一风格的房屋,通电、通水,这些都只会比山上的更好”

    “山下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个头疼脑热,生个娃,都方便,孩子上学也不用走山路。”

    “最重要的是,”他停顿了一下,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你们的田地,就在山上,每天早起去田里劳作,晚上回村,也就是多走几步路,咱们会怕走路吗?”

    甘新华起身说道:“庄稼人,多走几步路算啥,只是这么好看的屋子,白给我们建?”

    刘清明说:“乡里所有的村子,今后都将统一建房,让所有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当然,现在我们不宽裕,只能建这种小平房,等以后你们有了钱,还可以翻修改建,造那种小洋楼,那才是真漂亮呢。”

    甘如柏“呵呵”一笑,说:“我们东山村的人,相信刘乡长,你说咋办就咋办。”

    “你这个老东西,开始可不是这么说的。”

    几个村代表相互调侃,气氛轻松起来。

    刘清明知道,他们都心动了。

    农民就是这样子,你只有让他们看到好处,他们才会甘心跟随。

    刘清明本身的信誉,就是最好的保障。

    他手上的资金有限,搞不出前世那种“新农村”的标准。

    一家一幢平房,造价也不会太高。

    否则,他也没办法。

    就算这样还得精打细算。

    这个项目一旦立项。

    还能把乡里原来规模不大的红砖厂、预制板厂和沙石场给盘活。

    也算是一个不小的经济增长点。

    东山村带了头,其他的村子也不甘落后。

    谁不知道,刘乡长从来没有食言过。

    毕竟看到这么漂亮的实景图,谁不想住进新房子呢?

    山里的一切又不会跑,祖坟就在那里,多走几步路的事。

    田地也在那里,还是多走几步路的事。

    而新房子,却是实实在在的。

    政府把事情做到了这一步。

    傻子才会拒绝呢。

    而对于清南市政府来说,避免了在山上搞建设。

    节省一大笔成本。

    又可以增加一个不小的土建项目。

    这都是可以算进年终GDP统计的呀。

    就这样。

    一个三方共赢,不知道谁输的方案。

    在清南市政府工作会议上得到批准。

    七月底,第一支建筑队开进了云岭乡。

    在乡政府重新规划的空地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

    时间很快进入八月。

    刘清明在乡政府接到家里的电话,弟弟刘小寒考了592分。

    超过他的估分整整20分。

    只不过,这个分数没能进入他心心念念的复旦,而是被蜀都省的电子科大录取。

    刘清明倒是觉得这个结果没什么不好,在他的劝说下。

    刘小寒放弃了复读的打算,开学后就会离家。

    虽然有些遗憾,但向往的大学校园,更容易让处于青春期的少年迷醉。

    只不过,对于刘清明来说,他也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作为去年清江省向中央推荐的全国十杰候选人。

    刘清明在第二轮筛选就被淘汰。

    没能进入最终名单。

    女友告诉他,落选原因还是因为去年他的硬实力不够。

    明面上的成绩只有一个公安部的二等功。

    赴京那事,虽然与他有关,却不能算是成绩。

    反而是今年,他的工作成绩,要出彩得多。

    省委宣传部已经决定,将他列入明年的候选名单。

    冲击01年的全国十杰。

    对于这个结果,刘清明并不十分在意。

    重生已经够逆天了,他更愿意低调做人。

    这份淡然,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毕竟那可是全国性的荣誉啊。

    一旦进入档案,得少走多少路?

    殊不知,比起这些东西。

    刘清明更关注一件大事。

    01年九月,华夏完成了最后一轮入世谈判。

    至此,从“复关”到“入世”。

    华夏整整用了15年,才加入世界贸易这个大家庭。

    刘清明知道。

    华夏经济的腾飞,开始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