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435章 一个名字引发的风暴反转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时光科技疯了?”

    在某个浏览量巨大的科技论坛热帖里,用户“二进制老宅”率先开炮:

    “2011年!手机!AI!这踏马是科幻看多了?手机那点算力塞个贪吃蛇还行,运行人工智能?张总不是去《战斗天使》片场探班了,然后科幻入脑了?”

    跟帖瞬间爆满:

    “哗众取宠!绝对的噱头!坐等发布会翻车!”——“数码小王子”

    “呵呵,我赌五毛钱,最后就是个名字叫‘小梅’的语音助手,比微软小娜早一点?就这敢叫人工智能?”——“看穿一切”

    “楼上+1,现在连谷歌实验室里的人工智能都笨得要死,全靠预设指令和数据库撞大运,手机终端做AI?”——“算法咸鱼”

    微博话题#时光人工智能手机#直接冲上热搜榜首,评论区更像是炸开的万花筒,怀疑、嘲讽、兴奋、不明觉厉混杂在一起。

    “[笑哭]时光手机这是要革苹果的命?问题是iPhone4已经很神了,它还要塞个科幻片里的东西进去?”——“一只喵星人”

    “[疑惑]‘小梅’?这名字也太接地气了……听起来不像很聪明的样子……怕不是个‘人工智障’哦?”——“奶茶不加糖”

    “[震惊]我记得他们《战斗天使》里是不是有个超级电脑叫Melchizedek?难道……真搞成了???不可能吧!”——“电影达人C”

    “[吃瓜]坐等拆机大神评测,要是真能运行个啥智能程序,我直播倒立洗头!”——“不服来战哥”

    “[思考]等等,宁波那个北仑的时光智能计算中心是不是就是干这个的?他们年初就开始建,动静挺大,但不是说搞超算和芯片吗?难道算力是背后的支撑?”

    有人贴出经典电影《霹雳游侠》里智能车KITT的图片,配上文字:“小梅?别闹了,顶多是个复读机版KITT的低保真侄子。”

    更多人则直接甩出:“扯淡”、“不可能”、“想革苹果的命?步子太大当心扯着蛋!”

    即使是相对谨慎的科技媒体,头条也多是《时光科技豪赌人工智能?业内质疑声浪高涨》、《“小梅”来了,是惊喜还是惊吓?》,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这牛吹得有点大”的审视。

    在普遍认知里,这要么是拾光映画为《战斗天使》电影蹭热度的炒作延伸,要么就是时光科技一场注定失败的激进豪赌。

    用户“科技推理迷”试图找到逻辑链:

    “如果手机只是个终端界面,运算在强大的云端服务器完成,那理论上……还真有可能?但实时交互的延迟怎么办?用户体验会很差吧?”

    这条相对理性的评论反而引起了更深的质疑:

    “云端AI?那流量费爆炸了谁赔?我刚换的3G卡,一个月300MB的流量够根本不够用,拿什么支撑人工智能的需求……怀念当初30MB的时候”——“流量侠”

    “安全问题呢!把语音指令、搜索内容、甚至手机操作都传到云端‘小梅’那里?细思极恐!时光科技你有张云超背书也不行啊,数据安全无小事!”——“隐私保护官”

    主流科技媒体的报道也普遍持审慎观望态度。

    标题纷纷用上了:

    “时光押注AI手机,是颠覆还是噱头?”、“人工智能元年尚未到来,手机是否是其最佳载体?”、“专访业内人士:当前技术条件下,智能手机AI助手面临巨大挑战”。

    几乎没人真正相信时光科技能在2011年推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手机。

    在绝大多数网友的认知里,这要么是一个技术概念被严重注水、名不副实的“伪AI”,是借着《战斗天使》电影的热度炒作的“人工智障”。

    要么就是时光科技上演了一场天方夜谭般的豪赌,赌注是整个公司的信誉和在快速成长的高端手机市场的未来。

    “不可能”、“扯淡”、“画大饼”、“收智商税”……这些关键词频繁出现在各个社交平台的角落。

    极少数抱有好奇和期待的声音,也被淹没在庞大的怀疑浪潮之中。

    所有人,无论是唱衰者还是观望者,都死死盯着9月10日的发布会,等待着时光科技如何兑现或者砸掉这个惊天动地的承诺。

    这则广告所带来的并非单纯的惊喜,而是一场席卷了整个数字世界的、充满火药味的、集体性的不可置信风暴。

    就在质疑声浪达到顶点,主流舆论几乎要盖棺定论“这是一场闹剧”之际,一条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如一颗微小的火星,在午夜的某科技论坛角落悄然燃起。

    用户名为“观察员”的账号发帖,只有寥寥数语:

    “刚从朋友那听到个小道消息,有点震惊,时光那个智能机里的‘小梅’,好像和洛神有关……”

    “什么情况,洛神要下台给自家企业站台了?不可能吧。”

    此话一出当即就有人回帖质疑道,明明洛珞就是时光科技的公司老板,现在这早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但要说洛神会站出来给自家手机站台或者代言,那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不信。

    倒不是他们的脑回路有多奇怪,而是洛神至今都没做过一次这样的事,别说产品了,就连拾光的其他影视剧上映,他连个微博都从来没转发过,更别提打广告站台了。

    是的,作为时光科技这个互联网和科技企业的综合集团,以及拾光映画这个集影视音乐动漫于一体的影视龙头集团的老大,洛珞从来没有给自家打过广告。

    即便是微博或者其他账号涉及到的宣发内容,也一定是他自己的戏,只不过随着近几年他自导自演的戏太少,洛珞已经很久没有发过动态了。

    随着这两家集团的扩大,如今早就不是洛珞一个人撑起的时候了。

    拾光映画如今圈内知名的导演、编剧、演员、歌手,还有相关的经纪人、词曲制作人等,大大小小加一块足足上千人之多,这还没算团队里那些不占名额的小助理和打杂的人手。

    单是去年一年,别看洛珞和刘艺菲这两口子一部戏都没拍,但整个拾光去年自己制作发行的电影17部,电视剧21部,歌手专辑13张,单曲不计其数。

    这还仅仅是他们独立制作的,要是算上参与制作和帮别人发行的……那加在一起何止上百。

    时光科技就更加重磅了,从早期的互联网的几个网站开始,时光贴吧、博客、到后面时光云音乐,时光快播等,集影视、音乐等一系列文娱软件的庞大生态链。

    现在更是发展到了,大量的高新科技的实体产业,电池、智能手机,听说还在研发电车。

    不过自家这么多的企业,别说洛珞和刘艺菲亲自站出来代言打广告了,就连公众场合也都不刻意提起,刘艺菲还好,有时候还会强调一下有些作品在时光快播上看,或者在时光云音乐上面去听,但洛神真的是从来都不提。

    这也就导致了在大众的眼里,洛神是洛神,时光是时光,虽然是自家的企业,但二者并不能混为一谈。

    原本二者分割的还没有那么明显,直到去年的时光手机横空出世,大量的粉丝准备无脑的购买,甚至有土豪粉丝一个人下好几单来支持。

    在手机刚发布的当天,库存就被抢购一空,这对于一个刚刚新兴的智能手机行业,以及时光这个刚刚进驻的新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成绩。

    不过这并没有让初做手机的时光有任何的欣喜,反倒是直接站出来劝阻。

    狂欢之下,暗流开始涌动。

    甚至逐渐出现了一些“是粉丝就支持时光手机”、“用三星/苹果……算什么真粉丝”等十分偏激的言论。

    这股盲目、冲动甚至有些偏激的风气,迅速引起了时光科技高层的警惕。

    公司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技术,是生态链,是能够吸引用户让其产生舒适使用度的功能,而不是粉丝的支持。

    况且洛珞本人也从不鼓励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时光科技总经理张嘉文在内部通讯会议上眉头紧锁:

    “不行,必须遏制!洛总的态度大家清楚,他的成就伟大,但他绝不会希望个人的光环淹没整个团队的付出,更不愿意看到粉丝用偶像的名义去道德绑架其他人,尤其是他自己一手打造的事业!”

    他深知,这种“唯洛神论”不仅会扭曲公司文化,更可能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当洛珞的身份越来越高时,这种狂热对企业的品牌更是巨大的风险。

    几乎是同一时间,拾光映画的总经理温岚也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她看着评论区里关于“买手机支持洛神”的论调,忧心忡忡:

    “洛总为我们搭建了平台,创作了无数可能,但他也只是我们宏大叙事的一部分,我们的成功,是团队、是每一个项目、是广大影迷共同成就的,不能让粉丝的爱变成一种伤害。”

    张嘉文与温岚迅速达成共识。

    两人分别以时光科技和拾光映画总经理的身份,在时光微博官方账号上联合发布了一份措辞恳切、立场鲜明的倡议书:

    《致广大时光用户及拾光映画观众:关于理性看待洛珞先生的倡议》

    “……我们无比自豪并与所有关注者共同见证洛珞先生在各自领域的卓越成就,从银幕的精彩演绎到攻克人类数学难题的堡垒,他的每一步都令人震撼与钦佩。

    然而,近日网络出现的部分言论,将洛珞先生的科研贡献与其影视角色、与他创办的时光科技、拾光映画及其他团队成员的努力进行非理性对比,甚至形成‘踩踏式’支持,这与洛珞先生一贯倡导的理性、专注和尊重多元价值的理念背道而驰。

    洛珞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电影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这些身份彼此独立,成就同样值得尊重:

    他的科研成就,属于国家和人类的共同财富,代表了他在数学、物理等领域的至高探索;

    他的影视作品,是拾光映画团队基于优秀剧本、全体演职人员付出以及广大观众支持的共同结晶;

    时光科技的企业运作及其它子品牌的成长,凝聚了全体员工的心血与智慧。

    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将‘洛珞’标签神化、并以此贬低其他关联方及工作人员努力的行为,请各位粉丝朋友们:

    回归理性的爱与支持,尊重洛珞先生作为个体的多元价值。

    将对他个人的关注,与对时光科技各产品、对拾光映画出品的影视剧的评价理性剥离,避免‘爱屋及乌’或‘厌屋及乌’的偏颇。

    鼓励建设性的讨论,而非盲目的站队和攻击。

    我们相信,真正的热爱,应是懂得界限,懂得欣赏每一份努力的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一个健康、理性的网络环境。”

    这份公告如同一道清晰的分割线。

    倡议发布的同时,两人迅速行动,联系了洛珞最大的几个粉丝后援会的核心“大粉”们。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核心粉丝本身也多是“三观正”、深受洛珞低调务实作风影响的群体。

    他们早已对风向的些许偏差感到不安。

    在官方和核心粉丝领袖的带动下,一场自发的“纠偏”行动迅速展开。

    后援会在各个粉丝群组、超话置顶理性倡议,强调“尊重正主的选择和所有成果”,“专注作品本身,拒绝拉踩攀比”,“分清洛珞个人与关联企业的界限”。

    温和但有力的引导取代了极端的口号,讨论的重点被拉回到洛珞本身的传奇性,而非无意义的站队和“封神”。

    这股源于盲目崇拜的短暂歪风,在时光科技和拾光映画官方的明确表态、核心粉丝群体的积极响应下,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快速降温、消散。

    社交媒体上的言论重新变得平和、理性。

    而这理智的剥离,在随后的“盘古堆点火成功”这件震动世界、改写历史进程的里程碑事件发生时,终于达到了最清晰、最稳固的顶峰。

    当电视屏幕上直播的核聚变光芒亮起,当那个站在国之重器背后、被称为“总工程师洛珞”的身影被清晰标注时,亿万观众的集体认知被彻底刷新。

    即便洛珞还拥有票房冠军导演/编剧/主演的光环,还掌控着庞大的娱乐和互联网科技帝国,但此时此刻,在关乎人类能源未来的史诗级壮举面前,“国宝级科学家”的身份已然巍然独立,显然是后者的身份更加耀眼。

    至于时光科技、拾光映画旗下的相关产业……所有这些曾与他紧密相连的名字,都被主动或自动地、稳稳地、明确地置于了这道藩篱的另一侧。

    人们谈论洛珞时,会说:

    “那位解决了核聚变的洛总工,听说他现在还在电影呢!”

    而非“那个演员,居然搞成了核聚变!”

    界限分明,不再混淆。

    他的科研贡献,已经拥有了足够强大的重量,将它与其他一切自然而然地分隔开来,也使得时光科技和拾光映画在各自的领域得以继续茁壮成长,不再过度依赖个体的神化。

    这份分割,是理性的回归,也是公众对一位真正伟人成就的、最崇高的尊重和认可。

    当然了,这也是网络上对时光智能手机能搭载AI质疑的核心原因。

    在公众心里,时光科技除了所有权是洛神的,它的运营和产品跟洛神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自然不至于无脑的支持了。

    然而,很快帖子再次被回复,这次不再是只有寥寥几人看见了,消息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开始扩散。

    这条帖子的内容是:

    “不是代言人,这个人工智能就是洛神亲自研发的。”

    此话一出,舆论瞬间反转,这一消息的威力,远超想象。

    清晨,当大部分用户打开电脑或刷新微博时,“洛珞人工智能”这个关键词组合,如同坐了火箭般蹿升至热搜第一,力压了所有其他话题。

    #小梅是洛珞搞出来的?#、#洛神到底还藏了多少技能?#紧随其后。

    “极客之家”昨天的热帖瞬间变了风向。

    原楼主“二进制老宅”罕见地更新了主楼:

    “……如果是洛珞主导研发?那…还真得重新考量可行性了,坐等发布会,不轻易下结论了。”

    盖楼速度比昨天更快,但不再是嘲讽,而是震惊和讨论可行性。

    “数码小王子”发帖:

    “卧槽!!!如果是真的……这是神迹啊!!刚搞完核聚变就玩人工智能?这跨度是不是太大了点?!但我信洛神!”

    后面排起了“+1”、“如果是他,我信”的队形。

    “科技推理迷”兴奋分析:

    “对上了!这就对上了!北仑那个计算中心根本不是为了普通超算准备的!如果洛珞在盘古堆成功后就悄悄布局AI,用他解决聚变那匪夷所思的思维来搞AI……搞不好真让他再次突破了界限!创造了奇迹!”

    微博评论区更是翻了天。

    嘲讽表情包被撤下,换上了洛珞在科研发布会或电影片场的照片,配文“大佬请开始你的表演!”、“我错了,洛神,请用AI收下我的膝盖!”

    热议焦点变成了:“他真的是人吗?”、“科学家演电影是爱好,演员搞科研是主业?”、“从核聚变到人工智能,这中间的逻辑链在哪?!”

    对小梅名字的吐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梅?叫小洛更好吧!”、“放肆!你还想喊洛神大名”、“突然觉得小梅这名字,朴实中透着一种碾压感…”

    数据安全和流量讨论仍在,但语气变成了担忧而非否定:

    “强哥@流量侠,如果真是洛珞搞的,就算多花点流量我咬牙也上了…”、“@隐私保护官,核心技术掌握在洛珞手里,应该比在国外那些巨头手上安全吧?”

    主流科技媒体的反应极快,网站头条纷纷更新:

    《重磅!洛珞被曝深度介入时光人工智能,AI手机真实性陡增》

    《从聚变堆到AI:洛珞,正在定义下一个技术时代的男人?》

    《颠覆性反转!“小梅”之父可能是他,洛珞再次挑战科技边界》

    仅仅一天时间,舆论的风向完成了180度的大逆转。

    质疑的喧嚣并未完全平息,但已被一种混合了震惊、敬畏和强烈好奇的期待所取代。

    那个名字——洛珞,在公众认知中早已超越“演员”或单一领域专家的身份标签,成为一种传奇和可靠性的象征。

    他那不按常理出牌、却屡屡创造奇迹的轨迹,给了最坚定的怀疑论者一个不得不信的理由。

    毕竟人工智能确实很难,搭载到刚刚兴起的智能手机上就更难了。

    但是……再难还能难过可控核聚变了?

    要说是洛神亲自研发的,那这个消息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有了九成的真实性,剩下的一成,就要看具体的实用性如何了。

    2011年9月初的风暴眼中,“洛珞是人工智能研发者”的消息如同定海神针。

    人们不再争论“会不会翻车”,而是热切地议论着:“洛珞会给我们看什么?”

    所有的目光,所有的争论焦点,都牢牢锁定在了即将到来的9月10日时光科技发布会上。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