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65章 材料问题——解决!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怀柔基地那充满工业科幻感的“龙腾城”大门在防弹车窗后飞速倒退,深秋的寒风裹挟着零星的枯叶打在车身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

    就在片场众人开始下一场戏份拍摄的时候,洛珞坐上了秦浩的车,飞速驶离了片场。

    车内暖气开得很足,但洛珞的心绪却早已飞离了片场。副驾驶座上的秦浩递过来一份刚刚打印还带着温热的报告,纸张摩擦的声音在寂静的车厢里格外清晰。

    “洛总,最新汇总数据出来了,包括王教授那边材料验证平台的‘伪弹性崩溃’详细诊断报告、改性剂合成路径失败记录、以及星火超算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关键节点数据。”

    秦浩说着把一块黑色“厚板砖”递了过来,这是洛珞专属的电子设备。

    即便洛珞的手机本就是特殊加密的,但随着夸父工程的立项,那个手机最终还是从工作之用转回了生活。

    而关于项目的所有消息,都用这部给洛珞特制的通讯器来传达,保密性远超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卫星电话。

    它不使用公共蜂窝网络,而是完全依赖独立的天通一号和北斗短报文融合信道,基于当时的“北斗一号”试验系统和早期的保密卫星通讯技术发展。

    信息传递并非直接“发送”,而是先以一层1024位RSA加密为基础,再迭加上工程组专用的、定期更换、存储在物理隔离加密狗中的特供混沌加密算法。

    即使信号被截获,破解第一层或许存在理论可能性,但所需算力和时间也极其恐怖,至于之后那混沌加密层更是真正的天堑,密钥与物理设备绑定,无法脱离硬件破解。

    日常待机时,除卫星收发模块处于极低功耗监听状态,其余所有无线信号被物理屏蔽或完全禁用。

    设备内部有信号场强传感器,一旦探测到周围出现异常高强度定向射频扫描,会立即触发本地告警并上报到“星火”中心安全部门。

    这部设备除了洛珞以外,只有秦浩有保管权,就连魏晓峰这个副总,甚至张云超都无权翻看,因为其中有一个线路,是跟那位领导的双向联络线路。

    是的,不是单向联系而是双向,级别之高毋庸置疑。

    “还有沪上李工他们关于‘自适应场引导层’小比例样机的初步测试数据,效果……超出预期。”

    洛珞随手拿起笨重的“手机”。

    触手冰凉沉重,远超普通手机的质感。

    外壳是某种磨砂处理的深灰色合金,没有品牌logo,没有任何标识,只在侧面有几个极细微的凹陷,不细看会以为是工艺瑕疵。

    它的屏幕是2008年罕见的全触摸屏,且覆盖着一层哑光材质,即使在车内昏暗光线下也不会反光。

    尺寸接近一部普通记事本,厚度却有两厘米,像一块加厚的板砖,内部的防护层占据了绝对空间。

    他拇指无声地在屏幕下方一个微不可查的指纹识别区停留了约半秒。

    屏幕瞬间亮起,没有炫目的启动动画,没有运营商Logo,只有一个简洁到极致的黑白界面,中央一个暗金色的“太阳”纹章一闪即逝,随即跳转为加密文档列表。

    此刻,“玄甲”屏幕上展开的,正是其他几个基地最新的报告汇总,而洛珞率先打开的则是王启明关于“伪弹性崩溃”的最新分析报告。

    洛珞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滑动,目光如炬,半响没有说话。

    他思考了一下,没有选择直接赶去王启明的京城基地,他需要更全局的视角。

    “回指挥中心。”

    洛珞轻声开口,随即又通过手中的设备向中心那边发送消息。

    “通知中心,调取合肥基地陈院士最新的激光同步性模型优化版本,整合到参数库,我需要全系统关联推演。”

    半小时后,“夸父”指挥中心。

    洛珞径直走进自己那间被特殊屏蔽的推演室。

    厚重的合金门无声滑开又闭合,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屋内,依旧只有那一张硬木书桌,一面覆盖着潦草公式的白板,以及一台高速终端。

    他坐到终端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王启明团队发来的那份触目惊心的“伪弹性崩溃”报告:

    失效区域:主能量交换区A-7至C-3区段

    触发条件:温度峰≥2250K,中子通量≥10 n/cms,压力加载速率≥1.2 GPa/ms

    失效表征:非预期超大范围塑性流动,晶格滑移带出现异常扭曲,界面结合能急剧弱化,形成类流动态“熔蚀”通道。

    微观分析:高分辨电镜显示界面附近出现显著元素偏聚,原子空位浓度激增至临界值以上,伴随位错网络崩解。

    改性剂路径瓶颈:高纯WB-4复合基板所需关键“钯-硅-碳晶界改性剂”第Ⅲ阶段合成,因固溶体稳定性差及放大生产时杂相控制失败,成品率

    所有的算式、所有的微观图景瞬间收敛。

    凝成一行行无比清晰的材料设计参数和工艺指令,铭刻在洛珞的脑海中,1580积分简直是物超所值!

    洛珞猛地睁开眼,孔中仿佛还有重构模型残留的星光一闪而逝。

    他没有半分耽搁,指尖在终端键帽上敲出残影,那份凝聚了“龙鳞-G1”全部心血和希望的技术参数文档如同瀑布般在屏幕上快速写下。

    他又检查了一遍关键数据,确认无误后,直接拉动了指挥中心的最高优先级加密通讯线路。

    屏幕上瞬间跳出王启明的面孔,背景似乎还在辐照试验平台附近,显然他一直守在那里。

    “王教授,停止所有原方案的试错,我这边已经算出了新的参数方案。”

    王启明一愣,显然没料到洛珞这么快就有了决定性的进展,而且是“方案”而非建议。

    只是……

    “算出方案?洛总,您是指……”

    他下意识地问道。

    “基于流形计算材料学推演的新型复合基板——‘龙鳞-G1’设计规范,以及对应的晶界改性剂‘脉流-B’的突破性合成路径优化方案,我已经发给你了。”

    洛珞语速快而清晰:

    “核心是七层层状梯度过渡界面结构设计,结合外场诱导原位自组装的全新工艺,预计成品率大幅提升,抗伪弹性崩溃能力提升至少四倍!”

    “立刻组织团队,集中全部资源,按照‘龙鳞-G1’方案进行小规模快速验证,我随后就到。”

    然而王启明首次面对洛珞的指令无动于衷,只是眼睛死死盯着自己这边终端上瞬间弹出的、篇幅惊人却又条理分明的技术文档。

    上面的每一个术语、每一个参数值都冲击着他几十年的材料学认知。

    层状梯度过渡?缓冲层MoBC?外场诱导原位自组装?成品率≥75%?

    他看着那颠覆传统逻辑却又直指问题核心的设计思路和工艺参数,眼神中的焦虑瞬间被一种狂喜和难以置信的亢奋所取代!

    仿佛一个在荒漠中跋涉了太久的人,突然看到远方那片生机勃勃的绿洲。

    随即过了半响,他才反应过来,立马回答道:

    “明白洛总!立刻执行!”

    然后背景里便传来了他布置任务的声音:

    “材料组目标变更!启动代号‘龙鳞-G1’验证计划!快!!”

    看着王启明那张被希望点燃、瞬间焕发神采的脸消失在通讯屏幕上,洛珞身体靠向椅背,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材料上的这座技术冰山,终于是要开始融化了。

    这一刻他突然觉得做总师其实也挺好的。

    之前每次开挂拿到的数据,他都要像面对十万个为什么一样,想尽办法编个合适的理由,但现在就完全不用这么麻烦了。

    他只需要做出指导,然后交代任务就好。

    至于有资格让他汇报的人,也只有那一位,但巧的是,那位完全没可能问及这么专业的技术性问题。

    而其他像王启明这种懂技术的人……他也完全不需要给对方什么交代,任由其自行发挥想象力就好了。

    实在好奇,他一句“项目机密”也能轻易应付过去,而且绝对不会有任何人怀疑。

    而另一边王启明在拿到新的材料参数后,果然如洛珞预料的一样,完全没有追问的打算。

    且不说洛总的数据是对是错,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这些超越当前实验范畴的数据的,这都不是他有资格过问的。

    万一再涉及到什么最新研究的超算设备,或者其他高端仪器,他也打听不到答案。

    他最能知道的一个答案也就是——这是洛总自己通过计算材料学推导出来的。

    虽然这在他看来有点离谱,但洛总的成就有哪件是不离谱的呢,多这一件似乎也正常。

    果然,当你优秀到了一定程度,你的成果甚至都不用亲自解释,自会有人帮你脑补。

    ……

    材料的合成路径以及参数都标注的如此清楚,制作就是最简单的事。

    当两个小时洛珞赶到那边基地的时候,第一批“龙鳞-G1”材料甚至已经制作完成了,就等洛珞到来后进行首次实验了。

    龙鳞-G1投入中子辐照实验的第一夜,众人在监控屏幕前几乎站成了雕塑。

    当荧绿色数据流突破10n/cm阈值时,整个实验室落针可闻。

    王启明颤抖着捧起辐射后的样片,电子显微镜下蜂巢结构流光溢彩。

    中子辐照实验室的铅门在身后沉重闭合,王启明将“龙鳞-G1”样片送入粒子加速器的靶室。

    粒子束流强度旋钮被逐格推至临界点,操作屏上中子注量数值开始跃升——10.1010 n/cms。

    这是目前他们的材料从未踏足过的禁区,已经相当于聚变堆芯全功率运行三年的辐射剂量。

    “晶格振动光谱正常!”

    “空位浓度维持在理论值的1.3倍以内!”

    监控席上每一声汇报都是那么的振奋人心。

    当粒子束切断的瞬间,王启明在铅玻璃观察窗后屏住了呼吸。

    三小时后,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揭晓了答案。

    “蜂巢壁面完整度99.7%!”

    技术员的声音喊的都有些劈了,显然是过于惊讶导致的。

    屏幕中纳米级的梯度过渡层如同大马士革钢的迭纹,七层复合结构将辐照产生的原子空位精准束缚在预设的晶格陷阱中。

    最外层MoBC缓冲层呈现出蜂巢状自组织结构,中子轰击造成的位错网络被牢牢锁死在蜂窝壁边缘,就像一个最完美的琥珀。

    热疲劳测试台随即启动。

    机械臂将样片推入两千五百度的等离子体炬下,高能氢粒子流持续轰击表面。

    热成像图显示灼红的蜂巢单元像呼吸般规律脉动,表面温度梯度始终控制在±15K范围。

    “伪弹性崩溃临界点被推升了五倍!”

    王启明在实时数据流中划出那道新的折线——材料屈服曲线在2250K高温下依然保持着陡峭的斜率,这意味着在真实的聚变燃烧室内,蜂巢结构足以承受磁流体冲击波的三次迭加震荡。

    材料单独的验证至此显然已经完全没问题,剩下的就要进入集成验证阶段。

    就是“龙鳞-G1”与沪上基地的微型超导磁体耦合测试。

    这一实验过程又是足足持续了三天。

    七十二小时后,历史性时刻降临。

    总控台中央的“全系统稳态运行”指示灯亮起耀眼的绿色光芒。

    大屏幕数据瀑布每一项都十分喜人——中子屏蔽率99.2%,热交换效率提升40%,磁约束场能耗降低35%。

    王启明捧着最终测试报告走向洛珞,也不知道是他太过激动,还是暖风吹的太大,纸张在他手中簌簌作响。

    洛珞接过报告没有多看,龙鳞-G1能不能行没有谁比他更有信心了,迄今为止系统出品还从未错过。

    如今,继强磁场下的流体问题后,材料的问题也已经解决,也就是说整个前期的验证工作,他们已经完成了一半。

    剩下的就是高强微型超导磁体工程,以及夸父工程最重要的……激光点火系统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