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243章 “空中楼阁”的设计方案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在门口按流程签订了保密协议,大家陆续进入,每一个人的落座,都让会议室的气氛无形中凝重一分。

    洛珞则是一个人坐在了会议室的隔壁,这次的会议十分特殊,对于人员的规格和保密性要求非常的高。

    当然了,洛珞没有进去并不是他级别太低。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里面很多人的级别……他们还不知道洛珞的存在。

    出于对洛珞的保护,还是先不公开他的存在,看看那些专家们的看法再说。

    于是,洛珞便独自待在了另一间会议室,面前的大屏幕里,放着的正是隔壁会议室的监控视频。

    随着会议室人逐渐增多,洛珞也认出其中一位,正是曾在他改进长五整流罩气动模型时,专门从空气动力学研究院赶来的资深专家,陈立秋教授。

    人员到齐落座,曹bu长端坐主位。

    他没有寒暄,开门见山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回荡在安静的房间里,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神经末梢:

    “各位,情况紧急且高度机密,这是一份名为‘尘埃之怒’的纳米集群炸弹设计方案,各位都是这一领域的专家,所以我第一时间把大家紧急召集过来,进行初步论证。”

    是的,这就是洛珞熬了一个多星期的成果,终于在昨天晚上完成了设计方案。

    随即在完成的第一时间他就给总装打了电话,无论是把方案直接交上去,还是直接实施制作,都得通过这边才行。

    刘艺菲对洛珞的猜测还是保守了。

    他研究这种东西哪里用提前报备,要不是不依赖总装他自己很难做出来,恐怕他都有直接手搓一个的冲动了。

    这要是拿个真的放在电影里,想想都刑啊!

    而另一边,曹bu长接到电话后认真听取了洛珞对这一研究成果的阐述。

    因为洛珞过往那显赫的成绩,尽管当时已经很晚了,但接到电话后,他一点也没有耽搁,当即便策划了今天上午的这场会议。

    虽然术业有专攻,他对一些具体的设计和操作不甚了解,但基本的参数他还是有个大概的。

    洛珞在电话里跟他说的数据,实在是把他吓了不止一跳,如果洛珞没有夸张的话,那这恐怕是个在新型武器设计里,一个远超目前尖端水平的存在。

    更不要说纳米科技应用广泛,一旦细致的研究分化后,可能还对工业领域有着更加显著的提升。

    他将洛珞的报告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位专家。

    “时间紧迫,请大家快速浏览核心内容,重点评估其技术可行性、潜在威胁度以及……可能的应用价值边界。”

    长条形会议桌光可鉴人,倒映着围坐一圈的十几张面容。

    这些来自装备发展部、顶尖Jun工院所、中科院相关领域,顶尖科技力量的掌舵者们,此刻无一例外,眉头紧锁,目光如炬,聚焦在面前那份名为“尘埃之怒”的纳米集群炸弹设计方案上。

    一时间,翻动纸张的沙沙声成了主旋律。

    方案图集被快速浏览,结构剖面图、爆炸原理模型图、能量传输网络拓扑图……一项项技术参数被映入眼帘。

    那流线型的卵状外壳、蜂巢六边形暗纹、蝶翼展开结构、被力场约束的晶尘立方核心、内部嵌套的微型聚变点火腔室……每一步设计都充满了超越时代的冷峻美感与致命气息。

    几位专家先是快速扫视文字描述,随即目光就被那些极其精准的结构示意图和爆炸原理模型吸引。

    “这个核心设计思路——力场约束十亿级纳米机器人,渗透目标结构后引导微型聚变点火器连锁引爆……理论模型非常自洽。”

    来自军工院的赵总师率先打破了寂静,手指点着方案首页:

    “但关键点在‘微型聚变点火器’和‘纳米机器人集群控制’,这所需的能量密度和控制精度,以我们现有的材料物理和微操控技术储备……”

    他顿了顿,没有直接否定,但语气里的凝重说明了一切——难度高到令人窒息。

    另一位材料学权威也补充道:

    “赵总的担忧很现实,这个方案提出了很多闻所未闻但逻辑严密的新材料物性需求,比如那个‘惰性伪装金属粉末’在特定频段磁场下的响应特性,以及诊断接口描述的那种‘温润磁吸感’。”

    “这……这需要对材料在微观电磁场下的表现有极其深刻的理解,我们现有的材料数据库里,找不到直接对应的参考。”

    是的,相比于方案的可行性,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根本判断不了。

    从设计角度出发,目前他们没有在方案里找到任何漏洞,当然了,前提是方案里写的那些材料参数没有丝毫掺假或者错漏。

    但是,找他们是过来论证的,要是一股脑相信方案,那直接立项研发算了,还要他们干嘛。

    只是,现在要他们说出个所以然来,起码得让他们知道这方案是哪个研究所,哪个团队设计的吧,设计的依据又是什么,他们才更好判断。

    而另一边,曾在洛珞改良长征五号整流罩时有过合作,空气动力院的陈立秋教授————此刻却带着不同寻常的热切,他快速翻看着关于防御机制的部分:

    “等等,看这里!自适应防御逻辑模块描述、动态熵变多相密钥、环境变量耦合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妙啊!这不止是武器设计,更是对未来智能安检漏洞的一种极限推演!完全跳出了我们现有思维框架!”

    他的声音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激动,随即又沉下去:

    “但这套防御系统的算法模型……简直像是经历过无数次实战检验提炼出来的,太精细,太‘真实’了,不像是纸上谈兵的构想。”

    陈教授的话说的有些欲言又止。

    其实他此刻突然有了一个很恐怖的猜想,尽管他的理智一万次在告诉他那不可能,没有人可以在不经过任何实验检测,仅靠算法和模型就设计出这样一套精密的方案。

    但很快就被他脑海里另一个小人反驳了:

    “还真有,同样的数据庞大,逻辑缜密,而且那套方案他还是见证者。”

    只是:

    “为什么会是纳米材料学呢?”

    随着对方案的了解越多,他越是惊叹,也更加肯定了他心中的猜测,尽管他毫无依据。

    “还有这里”

    一位来自精密机械研究所的老专家,指着能量传输网状通道的细节放大图:

    “这个‘三位一体’结构设计,能量传输、信息通道、力场约束融为一体,冗余度极高,理论上确实能大大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但制造工艺呢?微米级别的精密嵌合、复杂力场发生器小型化、还有维持晶尘立方体稳定的手段……这每一项都是世界级难题!一个设计错误,整个结构就可能崩溃。”

    会议室的空调似乎都停止了运转,空气粘稠得如同凝固的铅汞。

    除了低语的分析,只剩下茶杯触碰桌面的细微声响。

    专家们在震惊和困惑中,反复查看着每一个细节。

    他们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自的团队也一直走在这一领域的最前线,但是这份方案还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

    他们实在想象不出,这么一个“空中楼阁”般的设计方案是怎么搞出来的。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