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跟洛珞这边的激情澎湃不同,有人这几天过得却有些提心吊胆。正是公开质疑过洛珞的聂元以及他背后的慈文。
自从那天媒体大肆报道聂元的新闻之后,马中华便一直在小心着洛珞的反击。
不过左等右等,别说反击了,连份正面的回应都没有,甚至洛珞本人已经接连半个月没有露面了。
这让他不由的把心放了下来。
也许是他多虑了,洛珞并没有那么强势的背景,所谓的学霸拍戏现场解题,也可能是剧组的炒作罢了。
跟他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聂元。
不,应该说聂元是从一开始就秉承着怀疑的态度。
眼看此事渐渐没有了动静,他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发的那篇道歉言论。
他诋毁完洛珞的第二天,在马中华的要求下,面对媒体跟洛珞和群众表示了道歉:
“对于洛珞我其实并不了解,不应该在完全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妄下断言。”
随即还表示收回自己前一天的说辞。
如今他突然觉得这个道歉声明很丢脸,更应该收回来才对,搞得自己像是怕了一样。
就在聂元暗自懊恼的时候,另一边的舒崇福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他审核了一年半的剧,终于过了!
是的,早在2002年底便拍摄制作完的《国家使命》,历时一年半,如今终于过审并迎来首播了。
说起这部剧舒崇福就心酸,按理说作为央视出品制作的正剧,审核流程其实就是摆设。
过流程最快的就是他们了。
然而这次他却被卡了足足一年半。
关键是只有他知道内情,但却一个字都说不了,就连那几个演员问起来,他也只能支支吾吾的表示审核出了点问题,还在协调。
这托词一说就是一年多,如今总算是解放了。
原本一直毫无进展的审核,昨天却突然通知他过了,一点征兆都没有。
而且前脚刚过审,后脚就要上映,三天后在中央八套七点半的黄金档准时首播。
还不是临时补缺,而是硬生生的挤掉了备受关注的大热门《小兵张嘎》的位置。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舒崇福有点懵,怎么前几天还卡着脖子,突然就一路绿灯了?
不过无论为什么,能播出来就是好事,也算了结他一桩心愿。
2004年9月18日,晚上七点半
随着新闻联播熟悉的片尾曲响起,央视八套黄金时段,在《国家使命》片头曲《苍穹之下》的歌声中,这部戏终于拉开了帷幕。
“洛珞这戏拖得可真够久的,而且说播就播,一点不给人准备时间。”
洛珞的家中,洛志辉和张晓燕一同守在电视机旁,正准备看洛珞的新剧。
他们俩现在是洛珞忠实的粉丝,一部戏不落不说,除了《倚天》外,其他几部戏都看了不知道多少遍。
《倚天》不愿多看,原因自然不必多说。
但正版碟片他们也还是买了一套,至于其他几部戏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隋唐》,两人最是喜欢。
除了每次要跳过那段——罗成之死。
也不知道是洛珞演的太好,还是作为演员亲妈的带入,第一次看这段的时候张晓燕就哭成了泪人。
从那以后,两人每次看《隋唐》都必定会跳过这集。
如今的《国家使命》尽管是个正剧,还是对很多人无趣的军事科研剧,但他们家还就比较喜欢这个风格。
因此也是心心念念的好久,如今终于要揭晓了。
电视剧一开始,便从北方大学拉开序幕,随着张嘉译饰演的宋朝出现,直奔主题的揭晓了这部戏的核心——风洞设计。
电视剧的剧情没有太多跌宕起伏,尽管已经做了艺术的夸张处理,但毕竟是讲科研的故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终究有些平淡。
不过随着洛珞角色——谷雨的出场,这部戏在第三集总算是迎来了第一个高潮。
“我解出来了”
在一众专家学者,老师教授研究生争论不休时,教室最后一排突然举起了一只手。
随即看上去不过二十岁的大学生谷雨,便走到黑板前,在众目睽睽的注视下,就这个偏微分方向的应用数学问题,展开了解答。
舒崇福当时灵机一动,让摄影师趁机拍下的画面最终还是派上了用场。
在经过安全局的多重审核,广电总局的重新剪辑下,这段画面最终在避开应用内容部分后,保留了一段,也就是现在呈现出来的这场戏。
“我儿子可真帅。”
看着连老师和专家都一筹莫展的问题,却被他儿子的角色一举突破,张晓燕不由自豪的说道。
虽然她也知道这不过就是在拍戏而已。
是的,这一刻包括洛珞的爸妈在内,所有人都只把这场戏当成了电视剧的一部分。
尽管之前有传出过洛珞现场解题的新闻,但没有人会觉得是以这种比影视剧还夸张的表现方式解出来了。
就像现在电视剧里如此呈现,此刻正有不少观众吐槽着:
“这演的也太夸张了”
明明是正剧,怎么演的像肥皂剧了,不过确实看着蛮爽的。
直到三集全部演完,都没有人有怀疑过这段剧情的内容。
“看完了,睡觉去。”
三集播放完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张晓燕拿起遥控器关了电视,便往卧室走去。
全然没有注意到,此刻正在片尾滚动的字幕里,那个“特别鸣谢”下刚露出的“洛珞”二字。
洛志辉张晓燕没有注意到,大部分正在看《国家使命》的观众也没有注意到,甚至连洛珞自己都对此一无所知。
但这片土地上最不缺的就是观察细致的人。
三天后,一个标题为“洛珞——歼11S的缔造者之一”的报纸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标题下方第一张配图,便是《国家使命》中的特别鸣谢,这里面重点感谢了洛珞在风洞设计中起到的突出作用。
紧随其后的是几天前的一张新闻联播的照片,新闻的内容是当天歼11号战机的首飞任务大获成功。
不过在记者报道拍摄的画面中,右下角的观测台上,一闪而逝的人群里,有一个年轻身影在其中格外的醒目。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