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女穿男,我在兽世当巫医 > 第136章 教竹笼初啼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沙沙,沙沙” 轻微的脚步声在身后响起,带着压抑不住的好奇。

    凌渊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篝火的余烬旁,原本忙碌着熏肉的石爪、整理藤条的烬牙,甚至几个正在搬运柴火的年轻战士,都不知不觉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他们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着,牢牢黏在那个造型奇特、结构精巧的竹筒上。

    巧手婶离得最近,她手里还攥着一把刚采的野菜,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凌渊手中的蒸笼,尤其是那稳稳卡在竹筒内部的细密蒸格和那个边缘涂抹着奇特黏土的树叶盖子。那眼神,像是发现了稀世珍宝,充满了惊叹与探究的渴望。她亲眼见证了那些干硬如石的刺骨鱼段如何在雾气中变得油润软糯,那翠绿的野菜如何保持得如同初生。这哪里是工具,分明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巫器。

    “凌渊族长” 巧手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异常响亮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她向前一步,指着那竹蒸笼,眼中闪烁着恳切与不容置疑的坚定:“这东西,这‘雾蒸笼’,你得教我们,部落里不能只有你一个人会弄,这么好的东西,能让娃崽们吃上更软的肉干,能让野菜不蔫黄,能让那些晒得咬不动的鱼干重新活过来必须学,现在就教”。

    她的请求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对,教我们” 石爪瓮声瓮气地应和,他想起昨晚那块鱼干在口中化开的极致鲜香,喉结忍不住上下滚动了一下。

    “族长,教教大伙儿吧” 烬牙也放下藤条,眼神热切。

    “教我们”“教我们” 年轻的战士们纷纷出声,脸上写满了跃跃欲试。就连正在远处熏肉架旁翻动肉块的凌骁,也被这边的动静吸引,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凌渊看着眼前一张张充满渴望和信心的脸庞,心中早有预料。他站起身,甩了甩竹笼上的水珠,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好,那就一起做” 他早就想普及此法,此刻正是契机。

    教学地点就选在溪边资源丰富的竹林旁。凌渊首先强调了选材:“竹子是关键,要老竹,够厚实,够韧” 他指着旁边几根表皮青翠、竹节细密的嫩竹,“这种不行,太嫩,容易裂”。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立刻理解“老竹”的含义。一个心急的年轻战士图快,就近砍了一根看着顺眼的青翠嫩竹,兴冲冲地按照凌渊的示范,用石刀纵向劈砍。“咔嚓”一声脆响,竹筒应声裂开,不是整齐的两半,而是崩成了好几片不规则的碎片。他拿着裂开的竹子,看着凌渊手中完好厚实的老竹筒,挠了挠头,一脸茫然和沮丧:“这,这怎么这么脆”

    “看竹皮颜色,深些的好。听声音,敲着闷实的好” 凌渊耐心解释,拿起一根符合标准的老竹示范劈砍的力度和角度。

    好不容易选好了竹材,劈出了合格的筒身(A段)和用来做蒸格的竹条(B段),接下来是编织蒸格——这是核心,也是最大的难点。

    凌渊将劈好的竹条分给大家,亲自示范如何纵横交错地编织。他手指灵巧地翻飞,坚韧的藤条在关键节点穿梭捆扎,一个紧密、稳固的圆形网格渐渐成型。

    但轮到其他人动手时,问题接踵而至。

    “哎呀” 一个战士力气用大了,刚编了一半的网格在他手下发出“噼啪”的哀鸣,几根竹条应声断裂。

    另一个战士则小心翼翼,但编织得过于松散,网格孔隙大小不一,歪歪扭扭。他试着拎起来晃了晃,整个网格像软塌塌的蜘蛛网一样变形下垂,根本无法承重。“这,这托不住肉啊”他苦着脸。

    还有人手忙脚乱地捆扎藤条,要么没捆紧,网格一动就散架;要么捆得太死,把竹条勒变了形。

    凌渊穿梭在众人之间,不断纠正:“力道要匀,交叉点一定要压实,藤条捆扎要绕十字,固定牢靠,对,这里再加一道…不是这样,松了,重来” 看着地上散落的断竹条和几个形状怪异、松松垮垮的“半成品”,他无奈又好笑,深刻体会到原始技术传播的艰难。

    最后是盖子和密封,凌渊展示了如何挑选巨大厚实的叶片,如何修剪,以及如何在背面均匀涂抹一层薄薄的湿黏土以增加硬度和密封性。

    “涂这个泥巴有啥用,光叶子盖住不行吗” 巧手婶拿起一片自己找来的叶子,虽然也大,但明显薄了许多。她学着凌渊的样子,挖了一小坨湿泥,却笨拙地抹得厚厚一层,边缘还堆了一小圈。她得意地盖在自己刚勉强编好的蒸格(虽然还是有点歪)的竹筒上。

    凌渊没有立刻阻止,只是示意她架在另一个装了水的石罐上,点火。

    水很快沸腾,白色的蒸汽开始升腾。然而,巧手婶的“叶泥盖”问题立刻显现:盖子太薄,受热后边缘迅速卷曲;那堆厚厚的边缘黏土不仅没压紧,反而让盖子无法贴合筒口。更糟的是,她涂抹的黏土厚薄不均,有些地方根本没涂到。

    “嗤——嗤嗤——”

    大量灼热的蒸汽从盖子卷曲的边缘、从黏土没覆盖到的叶片缝隙、从盖子与筒口贴合不严的四面八方猛烈地喷射出来,发出尖锐的啸音,像一群受惊的小蛇乱窜。整个蒸笼上方烟雾缭绕,却根本不是被约束在内部的温柔雾气,而是狂暴外泄的热浪。

    巧手婶被喷出的蒸汽烫得“哎哟”一声缩回手,看着自己那“嗤嗤”作响、四处漏气的“作品”,再看看凌渊那个只有丝丝缕缕蒸汽从盖沿均匀逸出、显得安静而高效的蒸笼,脸腾地红了,又是懊恼又是惊奇。

    “看到了”凌渊指着那疯狂外泄的蒸汽,“这就是密封的重要。叶子要够厚够韧,黏土要抹得极薄、极匀,像一层皮,阴干后才有韧性,才能贴合压紧,把雾气锁在里面做功。厚了反而碍事,薄了或者没抹到,就是现在这样——漏气,费柴火,蒸不熟东西”

    他拿起巧手婶的盖子,小心地刮掉多余的黏土,只保留最薄的一层,又调整了一下盖在筒口的位置,用力压紧。那刺耳的“嗤嗤”声果然减弱了大半。

    众人看着这鲜明的对比,听着凌渊清晰的讲解,再低头看看自己手中各种状况百出的“半成品”,方才的兴奋和自信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畏和“原来如此”的领悟。这看似简单的竹笼子,里面竟藏着这么多门道,选材、劈砍、编织、捆扎、密封,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