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明 > 第93 章 圣旨到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俊哥起了个大早。

    洗漱完毕先去拜见祖母,见祖母已经起来了,俊哥松了口气。

    叔母也在边上,俊哥依礼拜见。

    对待叔母,俊哥不敢有丝毫的轻视。

    自己走的时候叔母还没生,如今生了,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也就因为这个大胖小子,她在家里的地位水涨船高。

    没有人敢说她是从草原来的。

    大家只知道,自己叔母有户籍,是叔父明媒正娶来的,也是自己的长辈。

    自家人若是轻视,外人还不得笑话死。

    不像那个什么什么家,总说她的媳妇懒……

    俊哥觉得那家人没脑子,说自己媳妇懒很光荣么?

    真当别人会同情你,外人听后关上门不知道笑的多开心,比如自己,自己就爱听,还喜欢笑......

    “祖母,我去衙门了啊!”

    “好好做事,听余大人的话,他信任你给了你这个位置,你不能让他丢人,贪钱的事别做,家里现在有吃的!”

    人老了就是这样。

    他们年纪大了,很多事情也看透了,在有吃有喝的情况下,他们就希望子嗣平平安安,所以爱念叨。

    “好嘞!”

    俊哥知道祖母是好心,可他这个年纪就不是老人唠叨几句就能安定下来的。

    他还想去闯闯,去拼一拼,种地太累,比去草原都累。

    俊哥走了,大门缓缓关上了。

    弹了弹新衣衫,笑了笑,抬起头,背着手,缓缓地朝着衙门走去。

    知府衙门三班六房,他现在是户房的一名小吏,种地能成为小吏么?

    在他边上是吏房,管事是新上来的叫什么长......

    这个人应该是管自己的,因为吏房是管理官吏任免与考绩。

    也就是六房的小吏都归他管。

    六房的设定就是对应朝廷的六部来设定的。

    直白的来说朝廷是一个大家,各地的知府衙门,县衙衙门就是一个个小家。

    职能大小不一样,做的事情却是一样的。

    余令现在的职位任命不了官员,但是任命小吏还是可以的。

    这一点余令研究的很透彻,谁来都挑不出毛病。

    全都是按照大明《会典》的制度走。

    小吏的选拔《会典》有规定,一,是从识字的老百姓中去选,二是从落榜的学子去选,这种落榜指的是秀才落榜。

    第三就是犯官被贬,当个小吏。

    在大明官场里,小吏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小角色,跑腿的,干杂活的。

    但对百姓而言,那是高不可攀的官老爷。

    在地方,官员和小吏的比例可达到一比八。

    在南京,京城这样的大城里,官员和小吏的比例可以达到一比十四以上,甚至更高。

    小吏的数量早就超过了律法规定。

    因为小吏多,所以在地方的治理上也出现了一种情况。

    小吏联合了起来可以欺官。

    这就有点像朝廷外廷官员联合起来欺骗内廷一样,就欺负你无法一一分辨真伪。

    在悄无声息中,余令早就把知府衙门的三班六房换成了自己人。

    现在就算是来了新知府,就算自己去外地公干,政务也能运转起来。

    余令就不怕自己制定的政策会被人全部推倒,自己被架空。

    如今周边的几个县,余令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余令现在很希望自己能成为知府。

    如果自己成了知府,就能把六房的这些人安排到周边各县去。

    就能铺成一张大网了。

    如此一来,各县的弓兵、民壮、火甲、保甲,快手这些维护地方治安的人就可以和长安连成一片了。

    一个县按照二百人来算,十四个县……

    余令笑了笑,把这些鬼画符放到了烛台下。

    余令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被抓的那些贪官都有记载的习惯。

    矿场的那个什么大管事就是这样的。

    字虽然丑的不能看,也不会算账,但他还是把他贪了多少钱计算的清清楚楚。

    一粒麦子是一两银子,一颗绿豆是十两,红豆是百两……

    至于铜钱多少,就用糜子代替。

    他的算账法让王辅臣头都大了。

    因为搜出来了三大罐子的糜子,把王辅臣那一群人的眼睛都看直了。

    一个铁矿管事,家里竟然能搜出来二千多两银子。

    这还不算他女婿在长安城的铺子,这些要是加起来怕是更多。

    这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管事而已。

    这些日子余令一直在想他从哪里搞的这些钱。

    直到对比银子的成色,余令才终于明白朝廷为什么总是没钱了。

    一条鞭法的改变让朝廷失去了铸币权。

    元朝以前,任何人私铸铜币抄家灭族。

    现如今,对比银子的成色,余令发现民间白银和官银出现在了一起。

    这个时候除非朝廷有大量的白银储备。

    要想扭转,就只能用刀子把铸币权收回来。

    若收不回来,就算经天纬地的神人复生,他也玩不了。

    余令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外廷一直要让皇帝花钱了。

    花钱做事是一部分,另一部分怕是为了减少白银的储备。

    若是没有,它迟早会被吸干,就是把田赋加到天,朝廷存不到钱。

    余令觉得这东西太复杂了,想的脑子疼,随即走出门。

    院子里茹慈在散步,如今她已经显怀了,余令轻轻地走了过去,将她环绕在怀里。

    感受着自己男人的心跳,茹慈有些沉醉。

    虽然朱圣人在《小学》里写了很多女子要遵守的礼法,夫妻相处要相敬如宾。

    可茹慈还是喜欢自己的男人抱着自己,茹慈并未觉得这是错的,

    “你叹了一上午的气!”

    “有些事不敢深想,越想越觉得自己无能,越想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太渺小了,实在太渺小了!”

    茹慈把余令的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安慰道:

    “一辈子很短!”

    “不做不甘心!”

    “那就做,不做就更不甘心!”

    余令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茹慈隆起的肚皮,余令觉得自己的胆子要更大一些了,这么小心翼翼的去做太慢了。

    就在余令准备回到书房做计划的时候,昉昉突然跑了过来。

    “少爷,夫人,京城来旨意了!”

    信使来了,望着他那疲惫的模样,余令知道一定发生大事了。

    “余大人,有旨意下来了!”

    说罢,他就把身后的木匣子交给了余令。

    匣子里的东西有三样,一个官印,一套官服,外加圣旨,抖开官服,众人不由自主的发起了惊叹声。

    官服上绣云雁!

    令哥升官了,同知往上是知府,知府是四品,按照律法就是四品。

    以前还是按照纳税粮来的,有三品,四品,还有从四品,后面取消了分级,都是四品。

    虽都是四品,但同是知府一职,见了下府知府见了上府知府还是得行礼。

    因为朝堂里的位次还是以前的位次。

    余令看着旨意,旨意很简单,成为长安知府,练兵,准备下一道旨意来临。

    余令知道下一道旨意就是去辽东。

    余令看了一眼茹慈隆起的肚子,轻轻吸了口气,这辽东自己怎么去?

    自己去了能赢么?

    自己若是去了不是掌一军,而是一偏将受人指挥,大明战斗力其实不弱的。

    但以文御武这个制度太恶心了。

    地方总兵杀一群造反的白莲教教徒还要层层上报,不然就没有调兵权。

    没有调令你去剿匪就是造反,要么等到贼人打到城墙下!

    不是说朝廷的这安排不好。

    嘉靖和隆庆文武双全的猛人比比皆是。

    戚继光就不说了,两广殷正茂、凌云翼,南方抗倭胡宗宪、谭纶、唐顺之、汪道昆等....

    最差的能当地方官守城杀贼,厉害的能干到巡抚总督兵部侍郎尚书。

    如今是不行,这次辽东之战派出去的四位老将的年纪加起来比大明的年龄都大。

    文人就别说了,杨镐是文人里最知兵的一个,他这次肯定是完了。

    自己若无话语权,带着秦人去了,一战之后自己能不能活着不说了,带出去的人都死了,自己怎么来见乡亲父老?

    可旨意已经下达,余令知道,自己是逃不了的。

    余令想的很明白,若是真的去,自己一定要把凉凉君拉上,不然打死不去。

    余令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大声道:

    “如意,升玄鸟旗,击鼓,唤王辅臣,茹让,吴秀忠,等人去知府衙门议事!”

    “小肥,传我命令,去武功卫所,唤三位千户前来议事。”

    命令刚下达完毕,老张匆匆忙忙的跑了过来,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的站到一边。

    坐在地上蓬头垢面的吴墨阳望着余令,忽然嚎哭道:

    “哥,鹿艺泽死了,陈默高生死不知,跟着我们一起去辽东一百多兄弟几乎全死了.....”

    余令闻言猛的打了个趔趄。

    “值不值,就问你们老子这二百两花得值不值……”

    过往一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余令觉得自己的嗓子眼像是被人塞了一块砖头。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