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239 带子上朝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吴铭给谢、李二人结了工钱,嘱咐道:“过了今夜,这扇门便要迁回灶房,明日重新开张,卯时之前到店。”

    略一停顿,又说:“你二人这些日子做得不错,往后也少不了要招待那边的客人。不过,眼下仍以吴记川饭为主。”

    权限吴铭给他俩开着,但工作的重心在吴记。

    两人郑重应道:“是。”

    谢清欢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师父,不是说要把乔家改造成雅间么?我看那群工匠似乎只翻修了外部,内里却无甚变化。”

    吴铭不解释,只淡然道:“会有的。”

    谢、李二人对视一眼,心中雪亮。

    不消问,师父定然又要施法变出雅间来,一如当初的土灶变仙灶。

    三人各自回家睡觉,走之前,吴铭没忘记把卧房里的屏风搬回厨房。

    翌日。

    吴铭恢复至以前的作息,凌晨三点四十左右到店,厨房里灯光亮着,却不见人影。

    他推开两界门,熟悉的视角,熟悉的场景。

    当然也有变化。

    吴记川饭一共三间屋子,从东往西分别是卧房、店堂和灶房,灶房毗邻乔家,如今在墙面上开了一扇门,直通隔壁。

    乔家的内部构造原本和吴记相近,不知道经两界门改造后会是个什么模样。

    吴铭满怀期待地走至门前,但见昏暗的过道里,一灯如豆,映照出一条娉婷但鬼祟的身影,正朝雅间里探头探脑。

    这个小谢……

    他快步上前,伸手轻拍在她肩头。

    “啊!!”

    谢清欢浑身一激灵,立时爆发出尖锐的惊叫,扭头一看,惊叫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滚烫的双颊,垂眸赧然道:“师父……”

    “油灯给我。”

    吴铭自徒弟手中接过油灯,借着昏黄的灯光参观改造一新的乔家。

    从灶房进来是一条过道,不甚宽敞,仅可容纳两人并行。

    过道内侧紧挨着两间屋子,门上各悬一布帘,分别绣着“甲”、“乙”二字,这便是雅间了。

    踏入其中,内里并无华丽的装饰,约莫十四五平,还算开阔。青砖墁地,四壁如新,窗棂方阔,当中置一宽大圆桌,周围摆放着八把交椅,隐隐能嗅见桐油的微香。

    这改造竟然还带软装……不对,我之前买的那些桌椅呢?敢情是回炉再造……

    陈设固然极简,胜在一个“新”字,处处透着清爽利落。

    于这市井小店之中,一席能容得下七八亲朋围坐,推杯换盏而不显局促,已是难得的自在去处。

    吴铭十分满意,谢清欢也频频点头,颂扬道:“师父法力无边,弟子好生佩服!”

    “……”

    吴铭算是看出来了,在吴记川饭的一众员工中,数她最擅长脑补,其他人怕不是被她带跑偏的。

    参观罢,师徒俩回厨房里准备早饭。

    李二郎、张关索、何双双、锦儿和孙福相继到店。

    新员工初来乍到,免不了要引见一番。

    得知何厨娘竟在此间掌灶,孙福已是一惊。

    吴铭吩咐道:“小谢,你跟他讲讲店里的规矩。”

    他这徒弟根骨清奇,天赋异禀,忽悠新员工之事非她莫属。

    谢清欢当仁不让,立刻领着孙福进仙家灶房一观,搬出同样的说辞侃侃而谈。

    孙福呆愣了足足十息,满脸敬畏地望了眼吴掌柜,忙又收回目光,磕巴道:“灶、灶王爷?”

    “正是!”谢清欢重重点头,“我带你去看看雅间,往后来雅间用饭的客官便由你接待。”

    她当先朝乔家走去,嘴上话不落地:“昨夜这里还是一片狼藉,但师父说,要有雅间,于是便有了雅间……”

    末了正色叮嘱道:“师父此番下凡历练,意欲从头开始,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得证大道!我等千万不能暴露师父的身份,以免妨碍他老人家修行。”

    孙福重重点头,心底的惊喜和激动一如每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

    能在灶王爷手底下做事,这可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来,这是你的工作服。”

    立契那天订做的,隔天就送到了,吴铭这时拿出来,让他换上。

    孙福自是感激涕零,千恩万谢,不必赘述。

    吴铭将具体的职责告知,他对孙福的定位不仅是雅间的服务员,闲暇时也要帮忙招呼店堂里的客人,做些杂活。

    “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问二郎。”

    “是!李二哥——”

    孙福异常积极,立刻向李二郎请教,有什么活也抢着干。

    李二郎见状,压力倍增,同样一刻不闲,唯恐被新人比下去。

    卖早饭时,吴铭朗声宣布:“教诸位知晓!九月以后,小店便不再售卖早饭!”

    队伍里登时一片呜呼哀哉,抱怨声此起彼伏:

    “罢罢罢!好不容易盼到贵店重新开张,这下倒好!往后这早饭可往哪里去找哟!”

    “吴掌柜端的糊涂,多好的买卖,哪能说不做便不做?听俺一句劝,开店断不能犯懒,莫要同钱过不去!”

    “是极!我等通宵值守,每日就指着这碗热粥吊精神!你这一撤摊,岂不是叫我等常客日日抓心挠肝!”

    众食客七嘴八舌,试图用话语挽住这即将收走的摊头。

    只可惜,吴铭心意已决,九头牛也拉不回。

    忙过早饭,李二郎教孙福刷碗。

    吴铭让谢清欢列个单子,将今日雅间宴席所需的食材写上。

    吴记川饭的雅间和别处不同,一律采取预约制,不仅座位需要预约,部分菜品也得预定,方便备料。

    如今正是蟹肥菊黄的时节,虾蟹自是主打。

    今天中午的两桌分别是欧阳修一家和沈廉叔等富家子弟,菜品已经定下,醉翁一家的席面规格不算太高,沈廉叔则是顶格,菜照着最贵的点,酒要清风楼中秋上新的玉髓,还要请歌伎来助兴。

    吴铭便差孙福去清风楼沽酒,让李二郎去保康门瓦子寻人。

    因沈廉叔没有指定歌伎,李二郎问道:“先去寻师师还是……”

    “先去寻孔三传,刘、徐、李三人谁得空请谁。我知道你不待见徐婆惜和李金莲,但你此番是代我出面,说话行事莫要失了礼数。”

    “二郎省得!”

    李二郎领命去了。

    说实话,吴铭并不完全放心他,所以才让他先去寻孔三传,小孔不带成见,办事更为稳妥。

    过不多时,肉行和鱼行的人送货上门,吴铭将补货的单子交给对方。

    至于虾蟹等珍贵食材,仍然在现代采买。

    等父子俩买菜归来,孙福也已沽酒而归,又是一番介绍。

    吴建军早已知晓,笑吟吟地激励他两句。

    本只是随口画个饼,从灶王爷之父口中说出,便仿佛自带“buff”。

    孙福干劲十足,和闲汉出身的二郎不同,他原是跑堂伙计,又在狄府干了几年灶房杂役,择菜洗菜、杀禽去毛俱不在话下,手脚端的麻利。

    “吴大哥,今日又要炖酸萝卜老鸭汤?”

    何双双见孙福正给鸭子煺毛,故有此一问。

    “不,”吴铭摇摇头:“今日教你一样新菜:带子上朝。”

    “师父,我能学么?”

    “可以。”

    谢清欢扬唇而笑,嗖一下凑至师父近前。

    带子上朝是鲁菜孔府菜中的一道名菜,主料是鸭子和鸽子,炸熟后煨烧入味,做法不难,只是比较繁琐,认真学都能学会。

    这道菜是欧阳修点的。

    事实上,吴铭把这道菜加入雅间的“豪华菜单”里正是图它的寓意:辈辈做官,代代上朝,永为官府门第。

    有这层意涵在,加点溢价不过分吧?

    教学时刻!

    吴铭将煺毛洗净后的鸭子从脊背处切开,里外治净,去嘴去掌。

    过去招待贵客的宴席上讲究三不献,即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鸡头、鸭掌和鱼脊,都不宜上桌。

    鸽子亦里外治净,去掉翅尖,切下小腿,去爪,塞进腹中,用酱油和绍酒腌制半个小时。

    李二郎恰在这时归来,看他一脸的遗憾就知道没请到师师。

    “今天中午谁来?”

    “徐婆惜。”

    李二郎颇有些闷闷不乐。

    他寻见孔三传后,立刻前往邀请师师,怎奈对方已经有约,抽不开身,只好退而求其次。

    没请到便也罢了,他甚至连师师的面都没见着。

    反倒是他素来看不顺眼的徐婆惜,待他颇为热情,不仅邀他进屋详谈,还以茶水点心相待,教他十分难为情,毕竟以前没少“黑”对方。

    今日离近了仔细端详,李二郎发现对方的模样委实不坏,声音也好听,当然,照师师仍然差远了!

    无论如何,这一番接触下来,他对徐婆惜的看法的确有所改观。

    这正是徐婆惜想要达到的效果。

    吴掌柜同欧阳学士交情匪浅,这早已不是秘密。

    她特意遣人打问过,深知孔大所言不虚,在吴记用饭的食客不乏文人雅士、贵客豪商,狄公一家离京之前,狄小官人更是每日必至。

    这位吴掌柜显然来头不小,值得结交。

    旁的都好说,唯独这李二郎,乃是那姓刘的忠实拥趸,这些年两家唱对台戏,数这厮的倒彩喝得最凶。

    放在往日,她自不会拿正眼瞧他,可如今得知他在吴记做工,同吴掌柜说得上话,那就不好开罪了。

    干这行的,逢场作戏是基本功。

    尽管孔大和李二都是对家的人,徐婆惜仍拿出十足的诚意,以礼相待。

    男人最好哄了,只须弯一弯嘴角,说几句好话,再多过节,便也一笔勾销了,何况双方并无实质的恩怨。

    只是这二人的嘴严得紧,她本想探问吴掌柜的来历,可无论她如何旁敲侧击,对方愣是半个字也不透露。

    然而不透露已是最大的透露。

    她更加确信吴掌柜来历不俗,不俗到需要保密的程度,再结合他同当朝文武重臣皆有往来……嘶!

    徐婆惜本欲借吴记结交新的恩客,现下看来,吴掌柜或许才是最应拉拢之人。

    师师不能来,李二郎多少有些遗憾。

    吴铭倒是无所谓,既然客人没有指名,谁来都一样。

    待腌制的时间足够,他接着教学带子上朝。

    起油锅,烧至八成热,分别放入鸭子和鸽子,炸至枣红色捞出。

    烧一锅水,放入葱段、姜、大料、食盐、酱油、绍酒,和鸭子、鸽子同煮,大火烧开五分钟,转至灶房里改用慢火煨炖,须得炖上两个小时。

    继续备菜备料。

    未及午时,李二郎便推门而入,通报道:“掌柜的!欧阳学士来了!”

    孙福已经将欧阳修一家迎进店里,在甲字雅间落座,呈上一应餐具和酒水——供给醉翁的酒水自然是勇闯天涯,四个小欧阳仍然饮用凉茶。

    如今秋高气爽,酒水不必冰镇,常温即可。

    凉菜先上。

    除了卤味拼盘,还有传统版的蒜泥白肉(不放红油),做法谢清欢已经掌握。

    吴铭进灶房里查看火候,盖子一揭,浓香扑面。

    拿筷子戳了戳鸭腿,已足够软烂。

    捞出,放入盘中,鸭子在前,鸽子在鸭子怀里。

    回厨房里勾芡汁,同时吩咐小谢雕两朵花。

    锅中加油烧热,倒一勺煮鸭子的原汤,加少许酱油、味精和白糖,烧开后用湿淀汤勾芡,收浓收亮,淋在鸭子和鸽子上。

    最后摆个盘,放两朵萝卜花,价钱翻一番。

    “走菜——”

    ……

    旬休那日,欧阳发冒死递上考场所作文章。

    出乎他的意料,爹爹竟然没有揍他。

    不仅没有揍他,连一句责备也无。准确地说,自那以后,爹爹再也没有过问他的功课,甚至日常的请安和同桌共食,也不瞧他一眼,好似家里没他这号人。

    唯独欧阳发试图抢食爹爹的下酒菜时,父翁才会抬眸投来一束寒光,教人脊背生寒。

    他冥冥中有种感觉,爹爹似乎已经打心底里将他从欧阳家中除名了。

    “把似乎去了。”欧阳辩的语气略带着幸灾乐祸,“爹爹那日看过你写的文章,气得浑身发抖,直呼今后无颜以见韩持国。若不是娘亲拦着,早把你逐出家门了!”

    韩持国即韩维,乃今科国子监试的主考官。

    欧阳发明白父翁的意思,嫌他的文章给一代文宗丢脸了。

    莫非我的文章当真如此不堪入目?我觉得还行啊……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