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 第三百三十七章 长年烧香,自有神佛庇佑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张英一路小跑着赶过来,额头上都冒了汗珠。

    外头明明寒风呼啸,刮在人身上有点刺骨,他却心急如焚,浑身发热。

    他是真急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慌!

    为啥?太常寺的一个六品郎中,居然在吏部的门口,一头撞在石狮子上自尽了!

    这种事,绝对会载入史册,遗臭万年。

    张英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乾熙帝这辈子最在乎的就是一个名声:一心想做一位圣君!

    他要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一旦出了这档子事,皇帝的脸面往哪儿搁?

    更要命的是,文武百官也不会善罢甘休。

    他打听过了,这个叫申朱墨的郎中,本来干得好好的,突然就被莫名其妙的被评为“不合格”要贬官,纯粹是为了给太子爷的两个门人让道腾位置!

    这下可好了,底层的官员们非得同仇敌忾,炸锅了不可。

    一个不好,就有可能会闹出联名上书这种大动荡。

    毕竟京察的过程中,已经让相当一部分人,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等张英快步走进四知书屋,一眼就看到太子也在,不由得愣了一下。

    在他想来,这一次过来,最好是单独向乾熙帝汇报的。

    不过,姜还是老的辣。作为一名老臣,此时的情形虽让他有点措手不及,却还是很快稳住了心神。

    “臣叩见陛下!”

    张英恭敬的朝着乾熙帝行礼。

    乾熙帝摆摆手道:“张大学士,你也一把年纪了,以后这种虚礼,就不用太坚持了。”

    “梁九功,看座!”

    在奏事的时候赏赐座椅,这可是一种天大的恩宠。

    张英谢恩之后刚坐下,正琢磨着该如何开口,乾熙帝就已经发问了:“张大学士行色匆匆,发生了什么事吗?”

    张英深吸了一口气道:“陛下,刚刚步军统领衙门和吏部来报,太常寺原郎中申朱墨因为不满京察结果,在吏部大门口撞死了。”

    “这是奏疏!”

    一旁的沈叶听了君臣的奏对,一脸的事不关己。

    这次京察,他也就是给年栋梁等少有的几个心腹打了招呼,至于索额图给的那些名单,他压根儿就没理会。

    在他看来,那些人良莠不齐,究竟谁能用,谁不能用,还需要考验。

    正好凑这次京察,筛一筛。

    如果连京察都过不了,那根本就不配进入他的麾下。

    毕竟,他也不是收破铜烂铁的,什么人都照单全收。

    乾熙帝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向来以圣君自居,觉得古往今来,能超越自己的帝皇不多,却没想到,这京察竟然闹出了这等丑事。

    六品官员以死明志,究竟是京察真的出了问题,还是……

    他一把抓过奏折,飞快地翻阅起来。

    吏部邹云锦的奏折上,对于事情的经过并没有隐瞒。而步军统领衙门的奏折后面,则附带着申朱墨的遗书。

    在乾熙帝看来,申朱墨的遗书,字里行间满是怨愤。

    这怨气,不单单是对吏部,也有对自己在太常寺的上司和同僚,尤其是对那几个靠山硬,平日里光拿俸禄不干活的。

    乾熙帝在位多年,对于宫里那点门道儿,也是心知肚明。

    他当然知道六部之中,并不是你干得多,就能提拔得快。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他掌控的朝堂同样适用。

    他乾熙帝提拔自己的心腹亲信也从来没有手软过。

    但是,对于那些勤勤恳恳干活的人,乾熙帝虽不至于快速提拔,却也会给人家一个立足之地。

    没想到这次京察,有人吃相竟然如此难看!

    这让乾熙帝心里很是恼火!

    他的目光扫过名单上两个熟悉的名字,心里就大致有了答案。

    太子究竟有多少门人,乾熙帝虽然不能说全部掌握,却也知道了不少。

    毕竟,有的人在跟随着索额图成为太子一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遮掩。

    甚至还有人主动将这种事情宣扬出去,从而增加自己的声誉。

    这两个人,就是跟随太子的。

    莫非,太子在这件事情上打招呼了吗?

    乾熙帝的目光瞬间落在了沈叶的身上。

    沈叶正琢磨着自己是不是回避一下,毕竟这种事情,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

    可就在这时,乾熙帝的目光却朝着他看来,那眼神儿可足够犀利。

    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莫非,这件事情和自己有关系?

    可是,自己明明没有给谁说过情啊!

    就在沈叶疑惑的时候,乾熙帝已经沉声地问道:“太子,你认识李云深和章志明两个人吗?”

    听到这个问题,沈叶的脑子里,瞬间出现了索额图给自己的那本效忠书。

    那上面,确实有李云深和章志明的名字。

    只不过两个人的官职并不是太重要,所以沈叶并没有在意。

    这两个人有什么问题吗?

    皇帝突然问起,沈叶疑惑之下,心里顿时升起了一种不妙的感觉。

    这俩人,莫非牵涉到自己?

    一念之间,他就沉稳地回应道:“父皇,这俩人儿臣有点印象。”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儿臣和他们两个并没有什么接触。”

    不管乾熙帝为什么突然问这两个人,沈叶的原则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没必要撒谎时候,绝不撒谎。

    毕竟作为太子,他的一言一行,都是要被记录的。

    乾熙帝听着沈叶的回答,目光微动。

    太子最近一段时间内,确实和外臣接触不多,总体来看,还是很安分守己的。这也是他最近对太子比较放心的原因。

    更何况,太子对自己,好像也非常不错。

    别的不说,不仅给他修了这小汤山,每日的请安从不间断,就连赚了钱都知道分自己这个老父亲一份……

    想到这些,乾熙帝就觉得自己的心头一软。

    虽然太子对于皇帝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但是太子能当到这个程度,也是非常不错了。

    能为自己分忧解难,又能为自己赚钱,还知进退的太子,并不好找!

    思索之间,乾熙帝的心里猛地冒出来一个想法:莫非,有人在故意针对太子吗?

    毕竟,一个六品郎中,就算被罢官回乡,凭着进士功名也能逍遥度日。

    犯得着为了争一口气,这般的极端暴烈吗?

    京察之中,各个大佬给自己的弟子门生打招呼,这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为什么这个申朱墨死的时候,别的人不提,偏偏就单挑太子的人说事呢?

    种种疑虑在乾熙帝心头翻涌,乾熙帝的思绪快速的扩展。

    他沉吟了刹那,还是朝着沈叶问道:“太子,在这次京察之中,你可曾给吏部打过招呼?”

    “父皇要问,儿臣不敢隐瞒,儿臣在这次的京察之中,确实打过招呼。”

    沈叶在稍微沉吟了刹那之后,就老老实实地道:“儿臣一共打了两个招呼。一个是年栋梁;另外一个,就是代表理藩院和吏部尚书谈了一下理藩院的京察。”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张英垂首而立,默默地听着父子的对答,大气都不敢出。

    他在看到申朱墨的遗书特意点出太子门人时,就意识到,这件事情是冲着太子来的,分明是要把祸水东引。

    因为上面提到的两个人,确实是太子的门人。

    在京察的过程中,给自己的亲信打招呼,本身就是常态。

    如果不能庇护自己麾下的人,那么大佬还怎么能够成为大佬。

    他张英也没少做这样的事情!

    乾熙帝沉吟了刹那,未置可否,转而问道:“太子,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沈叶虽然不想掺和,但是这件事情已经把他拖下水了,他不得不发声。

    甚至可以说,此事让他成了不少人眼中,那操控着京察的幕后大佬,是迫使申朱墨自尽的幕后推手。

    沈叶稍加思索之后,正色道:“父皇,这件事情虽然发生的突然,但是儿臣觉得,我们更应该通过事情的表象看本质。”

    张英对于乾熙帝问太子怎么办能理解,除了给自己儿子一点压力之外,也是考验一下太子的治国能力。

    在他看来,面对这种棘手的事,最好的办法除了安抚死者家属之外,还应该对京察进行一次深入调查,从而转移大家的视线,没想到太子居然另辟蹊径。

    现在太子这话,跟他的感觉有点不对啊!

    “父皇,儿臣觉得,京察咱们沿袭的是前朝,虽然不能说没有丝毫改变,但是改变很小,可忽略不计。”

    沈叶郑重的道:“所以,京察之中,实际上积弊已深。这些问题,也是让群臣腹诽的。”

    “儿臣以为,应当从制度上进行革新,让普通的官吏也有发言权,增加他们的评议权,让他们对京察有一种参与感,方能避免申朱墨这样的悲剧重演。”

    乾熙帝本意是存着考验太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却没想到,太子竟然直指制度根源,给他来了一个剑走偏锋。

    不对,好像太子的话,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一个个念头闪动之中,乾熙帝挑眉道:“对京察进行改制,你说得简单,京察沿袭了这么多年,自有其道理。”

    “想要改变,谈何容易?”

    “既然你说改变,那你给我说说,京察具体应该从什么地方进行改变,又该怎么改变?”

    乾熙帝的话,张英暗暗点头,非常赞同。

    他觉得此时的太子,等于给自己出了个难题,又好像给自己挖了一个坑。毕竟,这京察改制,岂是儿戏?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