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殿下请说!”罗贯中又有些紧张,不知道朱允熥想对自己做什么。
从一开始被请回来,罗贯中心里是忐忑的,毕竟他是张士诚的人,在他的认知里面,老朱家的人都是心眼小的。
虽然朱允熥现在客客气气,但罗贯中不认为,真的想对自己客气。
“我想请先生留下。”
朱允熥说道:“你是知道,我们报社也有话本故事,想请你为我们的编辑,同时帮我们写小说,你看如何?”
“啊?”
罗贯中一怔。
留下来,这样好吗?
也想不到,朱允熥是想让他留下,而不是要对他怎么样。
要说留下来,好像也还行。
罗贯中其实不敢拒绝,朱皇帝就是个不容许拒绝的人。
朱允熥是朱皇帝的孙儿,他在想,应该也不能拒绝吧?
如果拒绝了,朱允熥说不定,绑也要绑着自己留下来。
“罗先生认为如何?”
朱允熥诚意满满道:“我是真心邀请先生,留下来和我一起经营大明报社,多写一些能流传千古,流芳百世的故事。”
罗贯中还是有点害怕,不敢拒绝,想着说道:“既然殿下诚意邀请,草民都听殿下的!”
朱允熥还以为他们这些文人,很有骨气什么的,要当一个隐士,又或者害怕朱元璋,担心自己身份问题。
还准备了一些,要劝说罗贯中的话。
但那么爽快答应了!
他还没能反应过来。
“先生,真的答应留下?”
朱允熥问道。
我能不答应吗?
罗贯中心里嘀咕了一句,随后郑重道:“是的,草民觉得,殿下的报社,将来大有作为。”
“那就好了!”
朱允熥哈哈一笑,能够把罗贯中拉拢过来,对大明报社,对他的小说事业,是件天大的好事,又道:“请问先生,《水浒传》是不是在你手里?”
施耐庵刚开始写这书的时候,其实名为《江湖豪客传》,后来作为学生的罗贯中,建议改名《水浒传》。
施耐庵一听,觉得这个书名很好,便有了此名。
“在的!”
罗贯中问道:“殿下是想,也放在报纸上,和三国一起连载?”
朱允熥点头道:“没错。”
“可以!”
罗贯中依旧不敢拒绝。
“先生,我还有一个想法,你稍等片刻。”
朱允熥说着,往书房回去。
其实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没有闲着,做的事情也很多。
其中还包括了,准备新的故事小说。
就是把未来一些网文套路,或者金古小说的大概内容,挑选适合在大明写的,大概列出来,到时候交给签回来的作家去写。
空闲的时候,他还把记得的《西游记》内容,也大概写了写。
就等一个有实力的作者,把《西游记》写出来。
整个大明,有这个实力,能写好的,朱允熥认为应该只有罗贯中了。
不知道以罗贯中的想法写西游,可以写出什么样的风格。
朱允熥带了《西游记》的设定回来,交给罗贯中,道:“先生看一看,是否能写。”
罗贯中疑惑地接过来,但看了一会,震惊道:“殿下,这个故事……似乎很好。”
“可以写吗?”
朱允熥再一次问。
罗贯中说道:“给草民试一试。”
“行!”
朱允熥又道:“先生初来乍到,在应天府应该没有住所,如不嫌弃,可暂时居住在我府上,等会我安排人来和先生签合约。”
什么是合约,罗贯中懂的。
至于住在朱允熥家里,一来罗贯中不敢拒绝,二来身上的钱不多,不住在这里,还能住什么地方?
看到朱允熥还挺好的。
他放心了。
至于写书,那就写吧!
好久没有执笔,为了赚钱,给儿孙们留点钱,写就写。
罗贯中便如此,留下来了。
朱允熥再把他交给杨士奇,让其熟悉大明报社的工作和内部结构。
——
时间,又过了两天。
不过在这天里面,朱允熥收到了一份,吉祥送过来的政令,需要在大明日报上刊登。
内容正是朱元璋的内阁,正式确立下来了。
随着报纸的发行,整个应天府的百姓都可以看到。
普通百姓看到这一份政令,并不觉得有什么,但那些当官的看了,感到很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一方面,有丞相的意思。
另外一方面,又只能当牛马。
可是丞相对文官的诱惑,又有点大了。
让有些官员想要争取一下,却担心这个,又担心那个。
其实朱元璋根本不给他们争取的意思,只是先把内阁提出来,谁能进入内阁,还是他钦点,文官什么态度,他完全不管。
哪怕有人反对,他也不在乎。
“殿下提出的内阁,确实好用。”
杨士奇作为未来的内阁首辅,在这个时候,已经特别赞同内阁制度,又道:“只干活,没有权力,权还是在陛下手中。”
李至刚摇了摇头道:“刚开始,确实如此,但时间一长,不一定了!不是所有皇帝,都如陛下,以及未来殿下那样。”
他这一句话,说得相当大胆。
意思是说,朱元璋和朱允熥在的时候,还控制得住内阁。
未来的大明皇帝,那就不一定。
现在是没有权力,但未来呢?
谁也无法保证。
朱允熥说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内阁的存在,还算是合理的。”
除了未来的军机处,其实朱允熥也暂时没别的办法,对内阁进一步改造。
内阁是可以用的。
但未来会用成什么样,那是未来皇帝应该考虑的事情。
“朝廷政务繁忙,如无内阁,如何处理过来?”
朱允熥说道:“我看过奏章,也处理过政务,其实很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皇爷爷把所有亲力亲为。”
他们都知道,这是个事实。
朱元璋在治国理政方面,真的太努力了。
“殿下的想法,其实是好的。”
姚广孝附和道:“只是不想陛下太累了,年纪大了的人,若是一直那么劳累,对身体也不好。”
这才是重点。
他们听着,慢慢沉默了。
关于对内阁的讨论,今天到此为止。
内阁的出现,成了必然。
就算朱元璋不成立,未来朱允熥自己掌权了,也会把内阁折腾出来。
他可不想,没日没夜,熬夜看奏章那么累。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