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 第234章 大明朝的牛马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管不管用,不是重点。

    朱元璋重点想知道的是,朱允熥好像懂得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是怎么来的。

    “皇爷爷,孙儿学来的。”

    朱允熥想好了解释,又道:“看的书多了,孙儿什么都懂一些,又想通过研究事物的原理,得到新的知识,孙儿把这个叫做格物致知。”

    现在这个时期,王阳明的爷爷可能都还没出生。

    格物致知这个词,被朱允熥借用,变成是自己的了。

    “格物致知?”

    朱元璋还没听过这样的词,问道:“你又是从哪里学来的?”

    朱允熥说道:“来自《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其实格物致知,最早可以追溯到《礼记》里面,是后人引申出这个成语。

    格物致知最著名的,还是王阳明。

    在明朝的时候,还是有科学研究的机会。

    只可惜,体制问题。

    这些发展不起来,让人叹息。

    现在朱允熥回到大明,一切都将会不一样了。

    他会把科学,也发展起来。

    大明不能没有科学强国。

    朱元璋当然读过《礼记》,听到朱允熥出口便是典籍,甚是欣慰,沉吟了片刻,道:“吉祥,你带下去,找人试一试。”

    “是!”

    吉祥接过了,那一份制盐方法。

    盐的制度,和财政有着直接的关系。

    必须要重视起来。

    朱允熥看到朱元璋还是重视的,也就不再强调这个了。

    只要他们知道制盐的方法好用,成本低、产量高,那么朱元璋的下一步,肯定是要对目前的盐务进行改革。

    完全不需要,朱允熥亲自动手。

    “你来得正好。”

    朱元璋处理完了这些事情,又道:“过来帮咱看奏章。”

    朱允熥想着,提了个建议道:“皇爷爷觉得太累了,可以找下面的人帮忙看奏章。”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淡淡道:“咱好不容易,才把丞相废了,掌握大权,你让咱把权力分下去?”

    这是肯定,不可能同意。

    权力唯有抓在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分散出去,一定不行。

    比如以前的胡惟庸,岂不恣意妄为?

    朱允熥解释道:“皇爷爷,孙儿的意思是,让他们看奏章,但不给他们权力,更不给他们俸禄,他们只是单纯的看,没有任何决定权,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你这里。”

    “嗯?”

    朱元璋听了,微微一惊。

    好像这个想法,值得试一试,应该也还行。

    决定权在自己手中,可以不用把权力分出去,又能减轻工作压力。

    那些看奏章的官员,只能单纯的看,只是他老朱的牛马,连工资都不用发,再给他们一种,以后就是丞相的错觉。

    让官员觉得,自己好像当了丞相,这不得很卖力地干活?

    似乎还行。

    朱允熥又道:“皇爷爷在文华阁,设立一个内阁,把这些看奏章的人安排到内阁去,再从翰林院、国子监等,找一些能力还行的读书人辅助他们。”

    “不用给钱,也不用给权。”

    “随时换人,想换谁就换谁。”

    “把他们当做我们朱家的长工,想压榨就压榨,不就行了?”

    朱允熥还是真心希望,朱元璋可以不用那么劳累。

    那么在未来,洪武三十一年那一道坎,说不定能跨过去,不用累坏了身体而驾崩。

    “你这逆孙。”

    朱元璋听着是心动的,但怎么也得矜持一下,又道:“想法一个接着一个,是不是想让咱当一个昏君了?”

    朱允熥看得出来,老朱不是真的生气,笑道:“孙儿哪能让皇爷爷当昏君?是你想太多了。”

    “行了。”

    朱元璋点头道:“咱考虑考虑。”

    朱允熥起来了,要往外面跑,又道:“皇爷爷,孙儿先溜了。”

    言毕,他已经走出武英殿。

    朱元璋:“……”

    如果换作是朱允炆,巴不得可以留下来看奏章。

    现在让这逆孙看奏章,他还要跑了,那么叛逆。

    不过,他真的对那个只干活,什么都不给的方法,深感兴趣。

    让那些官员,只当牛马,没有工资,更没有权力。

    压榨官员,朱元璋可不会手软。

    想怎么压榨,就怎么压榨。

    “来人,传户部的进来。”

    朱元璋想着,又道:“尽快!”

    他要想商量一下,对商税的改革,好增加大明的财政收入。

    农税能收上来的不多,与其给百姓增加负担,不如把这份负担,转移到商人身上,反正那些商人没几个是好人。

    过了一会,现任户部尚书李焕文,带上几个户部的侍郎来了。

    他们听到朱元璋要改变商税,马上商量出几个方案,再根据方案,讨论可行性,能不能改等等。

    “你们回去,整理一份详细的计划来给咱。”

    朱元璋商量了一会,又道:“咱不想看你们的辞藻,也不要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修辞,你们正正经经地写,让咱一眼就能看懂。”

    “是!”

    李焕文他们先退下去了。

    朱元璋听了朱允熥的话,认为确实要对商税动手。

    历朝历代,没有商人谋反成功的例子。

    反正那些富商,真没几个好东西,朱元璋认为没必要对他们太客气了。

    等到李焕文他们下去后,吉祥小跑进来。

    “陛下,成了。”

    吉祥的手里,还捧着一个碗。

    碗里盛的,是白花花的晶体。

    那些是盐。

    “什么成了?”

    朱元璋抬了抬头问。

    “盐!”

    吉祥说道:“奴婢按照三皇孙殿下给的方法制盐,成了。”

    “那么快?”

    朱元璋也惊了。

    那个新的制盐方法,也太厉害了吧?

    吉祥连连点头道:“就是那么快,又快又好,成本还不高,三皇孙殿下真厉害。”

    如此一来,盐务也可以一起改了。

    “拿上来看看。”

    朱元璋道。

    吉祥把那个小碗,放在朱元璋面前。

    白花花,又细腻的盐。

    是朱元璋从来没见过的。

    “真的是按照允熥的方法做出来?”

    朱元璋还不敢相信,想进一步确定。

    用低成本,更快的速度,生产质量更高的盐。

    朱元璋的第一反应,是大明的盐务,可以完全改了,能把现在卖盐的格局,也变了。

    吉祥肯定道:“是的!”

    “来人。”

    朱元璋想着,喝道:“再传户部的人。”

    刚离开不久的李焕文,听了传召,只能无奈地再到武英殿。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