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 第305章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

    会议室中气氛异常凝重,所有人都显得十分严肃,

    窗外是斯德哥尔摩老城冬日的静谧与古典,但会议室内的空气却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压缩着。

    几位物理学奖委员会的成员,以及科学院的重要人物,正围坐在古老的橡木长桌旁,桌面上散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科学简报,以及盘古项目公布的部分技术白皮书摘要。

    核心的议题只有一个,陈辉,以及他带来的可控核聚变成功发电的突破,是否值得,以及是否能够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卡尔亨里克·安德森教授,一位理论物理学家,评奖委员会资深成员,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用指关节轻轻敲打着《自然》杂志的封面,上面是陈辉的肖像。

    陈辉并没有向《自然》投稿,但《自然》主动将陈辉评选为了年度人物,并放在了封面上。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进步,这是一场革命!

    它解决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科学挑战之一,从任何意义上讲,它都完美契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授予人类最大利益’的遗嘱。

    如果我们忽视它,诺贝尔奖将失去其权威性。”

    安德森声音低沉,却没有人能够忽视。

    “卡尔,我完全同意陈辉的成就是历史性的。

    但是,诺奖的传统是授予经过验证、且通常已沉淀一段时间的发现,盘古堆运行了多久?几个月?它的长期稳定性、经济性尚未得到完全验证,这是否过于仓促?

    我们是否应该等待更全面的同行评议和独立验证?或许我们应该再等一年,不必如此着急。”

    埃娃·林德格伦教授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她顿了顿,补充了更敏感的一点,“而且,这成就明显是一个庞大团队的工程,虽然陈辉是灵魂人物,但如何界定个人的贡献比例?这违背了我们奖励个人的传统。”

    来自德国的托比亚斯·韦伯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感慨,“埃娃的顾虑是传统的,但我想强调的是,陈辉的贡献恰恰是可分割的个人智慧。

    新闻已经披露,他不仅提供了那个革命性的等离子体运动模型,这是纯粹的理论与模拟突破,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材料被封锁的情况下,他独自领导研发了不可或缺的高温超导材料和第一壁材料!

    这不仅仅是理论,是理论、材料、工程三位一体的开创性工作,核心思想都源于他一人,这几乎是对经典‘个人贡献’定义的极致诠释!”

    他在马普学会有很多熟人,甚至化学院的负责人胡贝尔与他正是好友,马普学会的事情他也听说了,原本这个荣誉他们也能分一杯羹的,没想到最后竟然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不仅没有分享到荣誉,反而与华夏那边关系闹僵,他们甚至都不好意思派学者过去交流学习。

    “恕我直言,我们还在用旧时代的尺子丈量新时代的巨人吗?等到‘沉淀’?等到所有验证都完成?

    那可能是五年、十年之后!到时候再颁奖,不是我们授予他荣誉,而是他授予诺奖荣誉!我们应该有勇气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不是等历史发生后再去追认。”

    年轻的印度裔教授阿米特·帕特尔激动地加入讨论。

    “但你不得不考虑,即便我们将诺贝尔奖颁给了他,他也很大概率不会来领奖,到时候,被打脸的可还是我们。”

    埃娃·林德格伦教授再次表示了自己另一方面的忧虑。

    这一下,所有人都沉默下来。

    经历了阿美莉卡那件事后,林德格伦教授的忧虑是非常合理的,他们知道,陈辉这并不是针对他们诺贝尔奖,恐怕任何奖项,任何事情,都没办法让陈辉离开华夏半步。

    最后,委员会主席,年高德劭的英格玛·斯文森教授缓缓开口,他的话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诸位,我们都热爱并尊重传统,但我们必须记住,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初衷是奖励那些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成就。

    一百年前,我们或许可以等待。

    但今天,陈辉的工作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意味着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他环视四周,目光锐利。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增量进步,这是一座灯塔,照亮了人类未来的道路。

    如果我们因为拘泥于旧的传统,而未能第一时间在这座灯塔上刻下应有的标记,那么未来的历史学家会如何评价我们?

    他们会说,当历史在敲门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却在讨论程序的细节。”

    “陈辉的贡献,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关键材料,其原创性、重要性和对科学的决定性影响都是毋庸置疑的,我认为,个人贡献的问题,可以通过明确颁奖词集中于他的‘开创性理论模型与关键材料设计,使得可控核聚变发电得以实现’来解决。”

    斯文森教授停顿了一下,说出了结论,“我提议,我们启动一项特别提名和评估程序。

    这不是仓促,而是回应历史的呼唤,我们需要用最快的速度、最严谨的态度,去确认这一切。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我相信,我们将有机会颁发一个诺贝尔奖历史上最没有争议、也最为重要的奖项之一。”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随后,几位原本持保留态度的委员缓缓点了点头,如果这件事属实,那陈辉获奖是毫无争议的。

    只是按照惯例,很少有人能够在取得成果当年就获得诺贝尔奖,往往都是经历了岁月的检验之后,才会将这荣誉颁发给当事人。

    不过可控核聚变的确是开天辟地般的成就,正如帕特尔所说,颁发诺奖给陈辉,不是陈辉的荣誉,反而是陈辉给了他们诺奖荣誉。

    ……

    阿美莉卡,华盛顿,

    威尔逊看着从华夏传来的消息,陷入了沉默。

    此时坐在他身旁的正是神盾局局长弗瑞,至于它的上一任局长尼克,则是因为普林斯顿事件被送上了法庭,判处死刑。

    原本同样被判处终生监禁的弗瑞却官复原职,当陈辉回到华夏后,大家才意识到,弗瑞是多么的高瞻远瞩。

    可惜为时已晚,陈辉此时已是如同龙归大海,他们根本无可奈何。

    弗瑞同样是满脸惊讶,他原本已经很高估陈辉了,可没想到,他竟然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解决可控核聚变的核心问题,这样的恐怖能力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短暂的惊讶之后,他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所有情报,他已经努力过了,现在的一切都是这些家伙咎由自取,他也无能为力。

    七代机、核聚变发电站……

    威尔逊不知道那个家伙还会给他带来多少惊讶,但他知道,如今的阿美莉卡,已经被华夏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甚至只要华夏愿意,他们随时可以统一整个蓝星。

    威尔逊甚至还有些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因为那样,他就可以摇身一变,在华夏的大框架下寄生,这样的事情他们太熟悉了,这也是他能够想到的,唯一可以追赶上华夏脚步的办法。

    可惜华夏甚至连这个机会都没有给他们。

    威尔逊只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

    ……

    “恭喜!”

    舒尔茨从波恩大学打来电话,自从那次会议之后,他就没有再去马普学会,他没办法跟那群短视的家伙一起共事。

    当然,虽然他之前说过半年这个时间,却没想到陈辉竟然真的能半年时间就完成这个壮举。

    “谢谢。”

    “有空可以来华夏交流。”

    陈辉向舒尔茨发出邀请,他并没有因为上次合作的事情怪罪舒尔茨,他知道这种事情舒尔茨是做不了主的。

    舒尔茨微微摇头,“我现在的研究也到了关键阶段,短时间内恐怕去不了了。”

    “不过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前几天从斯德哥尔摩传来了消息。”

    他没有明说,但陈辉已然明了,从斯德哥尔摩传来的好消息,大概率就是诺奖了。

    不过对如今的陈辉来说,这些虚名根本无关紧要,唯一让他有些迟疑的是,也不知道诺奖能不能奖励只有属性点,若是能,那他说什么都要去试试的。

    为了一个自由属性点,这是值得的。

    当然,得先做好安全准备。

    挂断电话,陈辉坐在办公室中,却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如今盘古反应堆已经稳定运行了半个多月,接下来的,无论是推广还是运维支持,宋韫韬他们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聚变堆小型化,将聚变堆放在飞船上等研究,陈辉并不准备插手,这些研究就留给年轻人们去进行吧。

    【恭喜宿主,成功进入国家科学院、工程院,获得自由属性点+1】

    陈辉正思考着,眼前陡然弹出一条弹幕。

    “成为院士竟然还能获得自由属性点?”

    陈辉大喜,这就是华夏院士的含金量!

    没有犹豫,

    “创造力,给我加点!”

    如今可控核聚变所有关键问题已经突破,他也准备看向下一个目标了。

    随着核聚变发电的突破,如今的华夏已经可以说是能源无限,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例如用近乎免费的能量,将海水淡化成淡水,通过庞大管网输送到全球的干旱和沙漠地区,实现全球农业的彻底革命,终结饥荒。

    又或者建造巨型工厂,直接从大气中捕获过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主动、精确地调节全球气候,逆转全球变暖……

    不止如此,随着能源的成本大幅降低,材料合成的成本也会无限降低,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可以更方便的探索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合成无疑将会推动核聚变再一次进化。

    核聚变的材料是氘氚,这些原材料在海水中有丰富的储藏,也可人工制备,但提炼起来同样需要不小的成本。

    但在月球上,有丰富的氦-3储备,氦-3是比氘氚更优秀的核聚变燃料,氦-3与氘的聚变反应仅产生带电质子,便于磁约束且无放射性废料,并且无中子轰击反应堆内壁,可大幅降低材料损耗和核废料处理成本。

    同时,单位质量氦-3释放能量是氘氚反应的1.5倍,且反应条件更易控制。

    而月壤中氦-3储量达100万~500万吨,是地球储量的200万倍!

    以前大家都只能仰望天空,但随着核聚变的突破,太空航行已然不再是梦想,至少,以现在的技术,去月球的短距离航行已经不再有任何困难,于是,月球氦-3的开采已然提上了日程。

    也有科学家提出,可以利用聚变能量驱动巨型轨道镜聚焦阳光融化火星的极地冰盖,释放二氧化碳,制造温室效应,同时从地下提取水,并制造氮氧大气,将火星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如今地球住了70多亿人,的确太过拥挤,若是能够将火星开发出来,作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无疑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

    不止是火星,金星、土星、木星……太阳系的行星都可以改造成人类星球,并且其上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是巨大的财富。

    甚至有人提出戴森云计划,算是戴森球的简化版,也可以说是戴森球的第一步,建造围绕太阳的无数个由聚变能驱动的太空能源收集站也即戴森云,捕获太阳的绝大部分能量,为后续的戴森球计划供能。

    也有人提出了恒星航行计划,基于聚变推进的恒星际探测器甚至载人飞船将成为可能,虽然速度无法达到光速,但前往邻近恒星系,如比邻星,将从科幻变为一个极其漫长但可行的工程学项目……

    甚至有人提出了数字生命计划,近乎无限的能量和计算资源,可能会让人类重新思考自身的存在形式。

    意识上传、虚拟现实或人机融合可能会成为新的进化方向,彻底摆脱肉体的束缚,以适应漫长的星际旅行或不同的外星环境……

    随着核聚变发电的突破,整个太阳系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向地球人类打开了宝藏的大门。

    而钥匙,就是可控核聚变!

    核聚变发电站并不只是一项简单的技术突破,它就像是给这个时代装上了一台发动机,迅速推动这个时代各个领域的发展。

    核聚变发电带给科学界的狂欢仅仅只是个开始,仰望星空几百年的人类,这一次终于要踏出前往星空的第一步,他们都充满了干劲的提出了无数项目和计划。

    不过陈辉并不准备参与这些计划,这些更多是工程上的难题,其他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就足以解决。

    而他,要去做更有挑战的任务!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