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第258章 奉天讨明大将军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崇祯四年二月八日,阿敏死亡的消息与袁可立生病的消息几乎是一起传到了京师。刘泽清写信在前,用的是寻常驿递;而阿敏的死讯走的是加急军报。

    而就在三天前,八十七岁的老臣王象乾病逝了,比原来历史上多活了三年。王象乾是朱由检手上年纪最大、资历最丰的老臣,没有之一。

    别的什么四朝老臣,都是在万历中后期入仕的,而老王头直接超级加倍,他是隆庆五年的进士,那一年的主考官是张居正!按照大明官场潜规则,他算是张居正的门生,因为干活太努力了,老张还给他写了个匾。

    王象乾和朱由检现在正在用的这几个老头都还差着辈分,但他的逝世却让朱燮元很是伤心。王象乾被朱由检从宣府召回的时候,就已经病得很严重了,双腿水肿,无法行走,典型的肾脏衰竭症状。

    朱由检虽然派遣太医院给他会诊,又张榜招揽名医给他看病,但最终也没能逆转他的病情。不过这一次张榜,倒是逮住了一个胆儿很肥的年轻游医。

    他凭借自己的经验,用一种自然病死枯萎,通体发黑的竹子作为主药,搭配另外几种新鲜草药,成功缓解了王象乾的水肿症状,若非如此,可能老头连崇祯元年都挨不过去。

    在王象乾生命的最后三年里,朱燮元时常抽空去他府上探望。此前,这两人一南一北镇守边疆,并没有太多的交集。朱燮元去他府上,与其说探望,不如说请教。毕竟对于北方边防的了解,没有人比王象乾更权威了。

    而王象乾也没有藏着掖着,对于朱燮元这个六十几岁的后生,有问必答,悉心栽培。他死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藏书、手札等都赠与了朱燮元。不是不想留给儿孙,实在是他儿子都没有熬过他,孙子疏于管教,斗鸡弄狗,也是个不成器的。

    朱由检和内阁众人商量以后,在次日的朝会上评价王象乾:“机警有胆略,善骑射,熟外蕃故事,历任督抚多年,威震九边,可谓‘阅世深而勋业著,享年高而令名存’。”

    礼部提了几个谥号给皇帝挑选,朱由检最终决定赠予他“襄毅”这个谥号,并追封他为太师。

    朱由检与王象乾并不相熟,除了刚开始回京的时候见过几面,随着病情加重,他已经没有办法正常上朝了。但朱由检却非常尊敬这位为大明镇守边疆三十余年的老臣。不仅给了他美誉、美谥,还下令由内廷出资给他风光大葬,立碑著传,极尽哀荣。

    王象乾的死让朱由检生出一丝危机感:老头虽好,但终究会燃尽的。知道袁可立生病以后,他更是一刻都不敢怠慢,果然如刘泽清所预料的一样,下旨召回袁可立。但老袁头这个辽东经略干得太优秀了,把他逮回来以后,他都不知道谁可以取代他的位置。

    此情此景总有些熟悉,虽然这一切看似合理,但这跟之前袁可立在登莱、孙承宗在辽东的遭遇怎么这么像呢?不会是有人想要摘桃子,所以暗中使坏吧?!朱由检召见了北镇抚司提督指挥汤豫,让他派人去登莱,将给袁可立看病的医生请来喝茶。

    如果只是单纯的误诊,赠金遣返;要是背后有人指使,以老袁头的权重,朱由检不介意开开荤、见见血。他好几年没杀人了,别人都以为他举不动刀了呢!什么朱砂、铅霜,这玩意能吃嘛?!到底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朱由检打定主意,等老头回来以后,每天监督他喝三大碗牛奶、两大根胡萝卜。只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袁可立拒绝了皇帝的召回,理由是要打仗了,他走不开!

    阿敏的死是建奴内斗的结果,却并没有如同朝廷预料的那样,使得建奴陷入内乱。他死后,镶蓝旗确实有不少人抄刀子,准备跟济尔哈朗干架,却被赶来的正白、正黄、正蓝、正红四旗合力镇压。

    当然,这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这三兄弟也不是来当义务工的,他们籍此分走了镶蓝旗一半的兵力。济尔哈朗想死的心都有了,他心中滴血,偏还要在这几人面前强颜欢笑,极尽讨好之能事,真就如同莽古尔泰骂他的话一样,他跟条狗一样。

    亲兄弟和堂兄弟还是有差别的。原来人家想的不是跟他合作,而是要将他们这一个旁支吃干抹净。皇太极之前拉拢济尔哈朗,是为了给阿敏找麻烦;现在阿敏死了,济尔哈朗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济尔哈朗不傻,他很清楚皇太极在利用他,但他又何尝不是在借皇太极的势呢?他只是很自信自己可以取代阿敏的位置,并且做得更好,自信自己可以和阿敏一样跟皇太极叫板,而皇太极却拿他没辙,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他完全掌控镶蓝旗的前提之下。

    然而,阿敏却死得猝不及防,他没来得及消化政变的成果,也让皇太极等人找到了动手的借口。

    建奴内部的权力变动也被毛文龙的探子探知了,但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等消息传回辽南的时候,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阿敏的四个儿子死了三个,济尔哈朗和皇太极等人都不承认是自己动的手。剩下的一个带着几百人马逃到了辽南,祈求归附。但守辽南的可是毛文龙啊,让他庇护阿敏的儿子,这怎么可能呢?毛文龙拒绝了他们投诚,数三声,让他们快离开。

    “三!”毛文龙大手一挥,明军枪炮齐发,当场就打死建奴十几骑。而后他亲自带领骑兵出战,追杀奴骑三十里。虽然没有把他们杀光,但成功将阿敏的第三子斩杀,提着三百多颗脑袋美滋滋地返回。还别说,建奴的发辫特别好提。

    “奇怪,咱怎么觉着建奴变弱了不少,永喜,你怎么看?!”毛文龙捋着自己花白的胡子说道。

    尚可喜正在将两根辫子扎在一起,他把两颗脑袋往马具的铁钩上一挂,拍了拍手说道:“义父,我也觉得他们不如从前了。”

    毛文龙眉头一皱,有些不悦地说道:“打仗的时候,你应该叫我什么?”

    “将,将军?!”

    毛文龙鼻子哼哼。

    “那,总镇大人?!”尚可喜换了个说法。

    “蠢蛋,义父是想让你叫他伯爷!”孔有德大声嘲讽道。

    “就你多嘴!”毛文龙狠狠瞪了孔有德一眼,拉动缰绳,率部返回。他的一张老脸有些微微泛红,都怪满桂,跟这家伙待久了,被沾染上了爱炫耀的臭毛病,结果这点小心思还被当场揭穿了。

    三百个脑袋不少了,已经可以上奏朝廷报捷了。毛文龙已经在心中打好了腹稿,就说他们此战击败了建奴几千骑兵,阵斩八百,最后因为建奴援军势大,不得已选择撤退,只带回来了三百首级。

    嗯,虽然兵部大概率不会采信,就连他们带回去的这些脑袋都要一个个验定真假,但战损这边可以作假的嘛。

    虽然他们这次以多欺少,以有备之军打一群惊魂未定的残兵败将,只阵亡了十几骑,但伤亡可以报大一点的嘛。再诉诉苦,说马匹损耗很严重,让朝廷拨点买马银,简直完美。

    毛文龙情难自抑,跟自己的这一大帮义子义孙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毛文龙诸子之首,建奴呼为“毛大”的毛承禄忍不住吐槽道:“爹,你这招早就没用了,人家朝廷早就不信你了。您都东江伯了,几千建奴都斩杀过了,还骗这点军功有意思嘛?”

    “你懂什么,败家玩意!我这叫精打细算,再说了,我这是为了我自己嘛?还不是给你们争功!你义父我已经升到头了,你们可还没有着落呢!等我走了,你们谁人能接替我的位置?!”毛文龙有些气急败坏地辩解道。

    毛承禄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想自己义父这生龙活虎的样子,除非不小心被人拿剑给砍了,只是拼寿命的话,指不定谁先走呢!

    打了胜仗是一件令人非常愉悦的事情,杀几个畜生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撤退的路途上,东江镇骑兵说说笑笑,有的还哼着难听的小曲儿。东江镇的士兵根红苗正,几乎个个与建奴有着血海深仇,他们天然就是与建奴敌对的,能够将这群人逼反,大明死得不冤。

    毛文龙收养认下这么好大一帮义子义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亲卫,他收养的这些人大都是些孤儿,没爹没娘的,他看着太可怜了,忍不住想要照顾一下。他确实有着自己的野心,桀骜不驯、贪慕虚荣,同时也有其铁汉柔情的一面,前前后后收拢庇护了几十万的辽东难民,活人无数,已算是功德无量。

    镶蓝旗易主让毛文龙小赚了一笔,建奴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一段时间,毛文龙注意到辽东境内,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兵力、物资调动的迹象,对于这种情况,毛文龙再熟悉不过了,建奴又要打仗了,而且根据兵力和物资调配的走向,他很确定,这一次建奴不是跑去打蒙古人的,他们好了伤疤忘了疼,又要来大明讨打了,这一次建奴主攻的方向正是辽南!

    三月,皇太极向大汗阿济格提交出师表,自封为奉天讨明大将军,于沈阳城誓师南征,报明廷的杀父、杀兄、杀弟、杀侄之仇!

    皇太极这个小机灵鬼,还真被他找到制度上的漏洞,他虽然不是大汗,不等于他不能统领八旗作战,他们还把杀害阿敏的屎盆子扣到了大明的头上,信誓旦旦地宣称阿敏是被大明锦衣卫给刺杀的。

    这一次,建奴倾巢而出,皇太极连娃娃兵都带上了,统兵十三万,号称八十万,浩浩荡荡地朝着辽南扑杀过来。

    皇太极觉得大明水师是厉害,但谅他们攥出尿来,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运来同样的兵力,这一次他也不求什么夺取辽南土地了,他的目的是闪击辽南,尽量杀伤明军、屠杀辽南的汉民,直到双方再次达到战略上的平衡!

    这厮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居然能做到这么决绝,要知道他们两年前那一战,可是差点把底裤都输掉了,现在居然还敢梭哈,也不知道皇太极这次又是怎么说服其他人的。

    包括袁可立在内,很多人都觉得皇太极疯了,正常人是没办法理解疯子的思维的,即使提前一个月得知了建奴的动向,但明廷依旧被皇太极打了个措手不及,大家知道要打仗,但没想到要打决战啊!

    正常人打仗不都是先用动用少量兵力,相互慢慢试探,逐步考虑增兵的吗,怎么起手就是大招!

    袁可立不是在找借口,面对建奴十几万大军来袭,他是真的走不开!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