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60章 安稳日常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豆腐坊的事情,大郎安排的很好,赵清虎喝了一碗豆浆,吃了一碗豆腐花,拍了拍肚子,自顾自回前厅了。

    取来昨日的礼单跟礼金,赵清虎看了看。

    繁体字,他认识的不多,可是那大大一排名字,开头赵、王、李,都是村里面的大姓,他还是能认出来的。

    此外,繁体字从一到十他也认识。

    通篇看下来,他大概是将整个礼单看明白了。

    礼单一共有三类,通过礼金就能看出来。

    其一,就是村上寻常的庄户人家;其二就是三家至亲;其三就是亲朋好友。

    他这乔迁新房酒,请了村上村户,一家两口人。

    五十岁老人是单独请的,算是尊老,不用上礼。

    村里面的人都是统一的礼金,一口人两文钱,就是一家四文。

    这种礼金是往来的,下一次人家有酒席,请赵清虎一家去,一口人也是两文钱。

    大家谁也别说谁,村里面就这水平。

    至亲不一样,大伯一家没有分家,直接上了一百文的礼金。倒是村长,竟然也给自己上了一百文的礼金,这可是重礼,村长家若是有喜事,自己要回礼的。

    两个堂弟分家了,是两家,他们各自上了二十文礼金。

    剩下是亲朋好友上礼,两个小舅子,各自上了五百文礼金,大姨夫上了两百文礼金。

    姑婆给了二十文,两个妹妹给了五百文。

    看到这里,赵清虎皱眉,把礼单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确认没有出现柳易或是赵清香的名字。

    一大家子人来吃酒席,白吃白喝,还真是有脸啊。

    这门亲断的好!

    秦氏娘家也大方,许是为了给秦氏撑腰,这一次上了一两银子的礼金,算是最豪横的一家。

    绿竹村一百一十三户人家,都是单独立户的,是衙门户籍造册的。

    减了三个至亲户头、村长家的,还有他们老赵家如今五个户头,他跟大郎都是立户的户主,是两个户头,三房、四房一个户头;老两口跟二房还在一起还是一个户头。

    除了这九户,其余一百零四户,各自都是四文钱,就是四百一十六文钱。

    最后算了算礼金,王童生很尽职尽责,不仅礼单写的工整清晰,银两铜板也整理的很好,一百个铜板一串,一共二十八串,两千八百文,还多出来七十六个铜板,此外还有一个一两的银锭子,跟自己心算的一模一样。

    给他的五尺细棉布、两盒点心很值。

    拿来一个钱箱,把铜板银钱全都装了进去,这算是家里面的集体钱箱,总不能啥都收到自己的空间,外面也需要一些银钱。

    赵清虎又看了看空间,金子一百两,银锭子,算来算去,最后算出来一个整数,一千两,不多不少,都是大大小小的银锭子。

    碎银还有八钱,没了立足之地,之前用来放碎银子的箱子,如今被十个金元宝霸占了。

    铜板不少,之前去县城兑换了十两银子,一万个铜板,给了秦氏一千个,让他给这次亲戚家的小孩子包红包,他给了定数,一人五十个铜板,也不知道还剩下多少。

    反正,他的空间还有九千个崭新的铜板。

    将八钱碎银拿出来,丢进钱箱里面,赵清虎直接把钱箱搬进了前院厅房旁边的偏房。

    他们家的前院,有两百多平,一共有大小六间房!

    正对大门,当中一间,空间最大,也是他们家的客厅,是迎客用的。

    此外,客厅左右各自有一个偏房。

    对这两个偏房,左边的,赵清虎将之打造成了茶室,虽然他们家目前还没有过上悠闲喝茶的日子,但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先把装备弄上。

    里面有茶几、板凳,还有两个博物架,都是空空如也,上面啥都没摆放,赵清虎打算去河边找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回来摆上,去石隆山上,也能弄些树根回来。

    反正就看感觉,他感觉对方长得怪,那就是艺术感,多好啊,超越大渊朝数百年的审美观。

    关键是便宜啊,让他摆上瓷器古董,他没钱!怪石头摆上,天荒地老对方都不带腐烂的,肯定比他活得长。

    树根不好保存,送去让王木匠打磨一番,抹上几层桐油,保存上一百年绝对没问题。

    也许,他还能把王木匠从一个半桶水木匠,培养成艺术家。

    右边偏房,则是他们家的临时库房,里面装上了大柜子,可以存放一些珍贵物品,如布匹、钱财、蜂蜜、腊肉腊鸡、鸡蛋鸭蛋鹅蛋等,一共两把钥匙,他自己一把,还有一把给了秦氏。

    前院这栋主建筑,前面客厅宽敞,又长又宽,空间绝对大,摆上两排太师椅都绰绰有余。

    左右两个偏房,宽度足够,长度跟客厅是一样的。

    后面三个房间,后厅就是库房,放了稻谷仓库,还有一些储存粮食的柜子。

    而前后的差距,从柱子的数量就能看出来。

    前厅左右都有五根柱子,后面的后厅左右只有三根柱子,这就能看出差距。

    而后厅也有左右两个偏房,靠近厨房的,被改造成了餐厅,放了大长桌,他们一家都能坐下。

    另外一边的偏房,直通牲口棚,是存放农具的地方。

    整个前院,除了这六间房的主建筑,旁边搭建了一间厨房,空间绝对足够大。

    豆腐坊的卤水,就是在这里熬煮的,这可是豆腐方子的核心,绝对要保密。

    而厨房对于一整排建筑,是立在西方的。

    西方主杀伐,厨房在西方建造,是郑师傅他们的自主认知。

    摆弄了钱财后,赵清虎又去牲口棚看了看。

    一只羊,是那母羊,已经不产奶了,依旧养着。

    鸡鸭鹅都不在家,三个丫赶着它们外出觅食去了。

    兔子还在,已经有三只母兔子,十二只小兔子,正在啃食青草。

    三个大牲口都不在,牛车被三郎、四郎征用,拉着豆腐去镇上卖豆腐了。

    两头驴在豆腐坊内忙碌,等忙完了,大郎、二郎、五郎,会拉出去吃草觅食。

    牲口棚最后面是一大间长条形蜂房,在后墙上布置了一个个正方形窗口,方便蜂群进出,这堵后墙也是院墙的一部分。

    他们家不富裕,能省就省,都是郑师傅的好手艺跟智慧浓缩的布局。

    总不能,靠近围墙的房间,有了围墙,你还要画蛇添足,再在围墙旁边砌上一面墙壁吧,岂不是浪费材料?

    整个牲口棚,呈现长条形。各种牲口的棚子,是一字排开的。一眼扫过去,一览无余。

    两头猪崽子,则是进了豆腐坊后面的猪圈。

    占地一亩的猪圈很大,前后三排,一共分隔成九个空间,能养十八头猪。挤上一挤,一个圈养三头猪也不是不行。

    家里人手不够,若是养上十八头猪,怕是要把几个郎全都累死。

    “缺人手啊。”

    嘀咕了一句,赵清虎去了后院,自己的院子没什么好看的,已经睡了两夜了。旁边有个小空间,算是小花园,连接四个丫的偏院,还有六个郎的后院。

    六郎目前还小,跟着他四个姐姐住在偏院。

    大丫年纪不小了,很有大姐大的派头,把弟弟妹妹照顾的很好。

    除了大郎有一家四口住着,其余的四个郎,那都是一人一个小院子,美滋滋的。六郎的小院子,目前是空着的。

    过了儿女居住的这一片区域,后面有一面墙壁,中间开了月亮门,进去后,一左一右,一大一小两处空间,小一些的是厕所,旁边挖了水井,还有一片空地,没有夯实的,可以种些花草,除除味。

    当然了,不讲究的也能种些青菜,毕竟,施肥近啊。

    赵清虎安排了六间厕所,下面是石头建构打底,石匠给磨光过的,很滑溜。上面则是砖瓦加上木料。石头开口,是直接连通院墙之外的,往外就是化粪池,挖的又长又深,上面用青石板盖着。

    家里人多,反正六间厕所总是够用的。

    一旁大一些的空间,里面有八间房,房间不大,都是一样的格局,住人没问题。

    按照郑师傅的说法,赵清虎能盖上如此一间大瓦房,迟早有一天家里面也会有驱使的奴仆。

    这六间房,就是给奴仆准备的。

    不得不说,郑师傅是专业的。

    盖房设计的时候,赵清虎可没想到自己也会呼奴喝婢,那都是地主老爷的生活啊。

    可如今,自己还真的有需求了。

    一亩地的猪圈不利用起来,不养上十八头猪,他们家每天那么多豆腐渣,等着让它腐烂了堆肥去吗?

    若真是如此,他们家怕是要被全村的老少爷们戳脊梁骨。

    这可是粮食啊,不能浪费。

    反正大郎提出的,把豆渣晒干了,当粮食储备的想法,赵清虎是坚决反对的。

    家里有细粮,你要吃粗粮,偶尔一两顿换换口味也就罢了,你晒上几千上万斤豆腐渣当储备粮,你想干吗,没苦硬吃?当他赵清虎是能吃苦的?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