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 第544章 再提官制改革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就像大会决定小事,小会决定大事一样。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很喜欢在下朝之后,集合相关的中层讨论要紧的大事。

    本来这方法没问题,毕竟谁都不是神。

    哪怕李承乾这种见识,也不敢说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

    可惜,到了李隆基时期,他开始搞独宠,于是就完蛋了。

    李承乾上位之后,从来不搞什么小会,他更相信真正群策群力的力量。

    同时,也不想给大臣一种,他宠谁的印象。

    一旦出现这种印象,迟早会出问题。

    可现在,群策群力的力量,似乎在他的强势之下,正在渐渐失去效果,一切听他的就对了。

    百官此时懵逼的,他们不知道,李承乾为什么会发火。

    仔细回忆了一下:“庸官,要你们来做什么?”

    哦,原来是为了这个发火。

    房玄龄尴尬的咳嗽了一声,挽尊道:“陛下,您关于蝗虫的理解,臣认为实为高绝至极,真正总结到了关键点上。

    因此,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关于水利方面的事,上次您微服私访归来,那次朝会有说起过,希望各地应地制宜。

    如有圣旨不合时宜,可以上奏疏说明缘由,臣已经交代下去了。”

    李承乾微微俯下身,淡淡道:“既然房爱卿说已经交代下去了,那朕就不再多说了!

    若是今后各地再有水患,或者因旱成灾,再或者有蝗灾出现。

    除非,朕派的调查组都没有发现问题,确实是属于不可抗力因素。

    否则,哪个县出了问题,县令罪无可恕!

    如果是整个州府出了问题,周刺史罪无可恕。

    记住,朕的眼里,只有百姓过得如何,其他都无关紧要。

    百姓过得好,没有政绩也是天大的政绩!

    反过来,天大的政绩也不过是做面子工程,搜刮民脂民膏罢了。

    当然,若是因为事情没有做到位,受灾之后,害怕被惩罚就不上报。

    不要被朕知道,否则,虽然朕不会灭他九族,但从此会在户籍上打上标记。

    三代以内直系血缘,不得再有任何考公行为。

    终身追查,即刻发现即刻惩处!”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

    说是这样说,可百官心中顿时压力山大,暗骂李承乾不为人子,又用大义来压他们。

    虽然李承乾没有说,一旦出了事情,他们这些百官会如何。

    可是,真的出了事之后,肯定是要被追责的。

    哪怕砍头不至于,但随时可能会被罢官免职。

    这是要把他们彻底架起来,逼着他们干活呀。

    逼着他们去监督,不能像以往一样,只听取汇报就够了。

    因为天灾无情,要来的话,不是人能阻止的。

    那出了事情,该算到他们头上的,一定会算到他们头上。

    之前不报,隐瞒这种事情,他们从来没想过。

    百业卫那把刀,他们可没有忘记。

    虽然李承乾已经没有提过了,可是谁知道暗地里,他记了多少小本?

    李承乾心里清楚,旱灾就出现在长安周边,京畿地区。

    水灾出现在洛阳,但他不能明说。

    要不然,那就真的神了。

    可这一次神了,那是因为他历史上当太子,亲自经手过这件事情,当时李世民发了很大的火,他的印象太深刻了。

    但往后的灾害,他就不一定知道。

    必须要借助这次蝗灾跟水灾,把应对的方案弄出来,以后按部就班就行了。

    至于灾后重建和开仓放粮这些,本身就是有一套的。

    唯一的问题是,怕官员欺上瞒下。

    只要没有欺上瞒下,是不需要专门提的。

    本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各自负责各自的事务,也是三权制衡的一个象征。

    但是,李世民为了集权,所以他曾经担任过尚书令,之后尚书令就一直是虚设状态,直到给了魏王李泰一个尚书左仆射。

    一开始,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长孙无忌,全都担任过尚书左仆射或者右仆射。

    换而言之,就是正职不存在,只存在副职。

    后来,随着时间的演变,李世民连中书省和门下省,都不是跟尚书令同样的官职了。

    就像房玄龄,只是从尚书左仆射转为门下省左仆射,这是一种集权的表现。

    尚书省这边,李泰下线之后,类似于让皇帝直接领导,提都没有人提。

    然后,房玄龄就兼任了,李承乾册封皇后的时候,房玄龄就是以这个身份出现的。

    换句话说,现在三省基本上废了,属于房玄龄一个人主持。

    原本还有一个唱对手戏的魏征,是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官。

    那一次,李承乾让他让把侍郎给了马周。

    但马周毕竟年轻,所以现在的丞相,只有房玄龄一人。

    原本李承乾是想着,集权正好,反正他准备大改革官员制度。

    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的事务越来越繁忙,管理这么大的地盘,忙到已经快没有自己的时间了。

    皇帝突然不说话了,大家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自然也不敢说话。

    “诸位爱卿,大唐的地盘越来越大,事务也越来越多。

    每个人要处理的事物,也同样越来越多。

    尔等感受如何,朕不知晓。

    反正,朕自己快要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了!

    就算朕能够坚持,朕的子孙后代也能坚持吗?

    更何况,大唐未来必然更加庞大,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了。

    距离上次,朕拿出改革方案,时间也过去那么久了,诸位爱卿考虑如何呀?”

    这一次,李承乾下定决心,开始改革官制了。

    官制改革之后就轮到兵制了。

    这两个制度改革完毕,旁枝末节的事情,那就得一直修修改改。

    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甚至千秋万代。

    能不能做到先不说,那他借鉴了那么多经验,也把大多数后果,能想到的都想过了。

    再怎么的,也不可能再走不超三百年的老路。

    没有制衡的权利,连他自己都觉得可怕,更别说以后的子孙后代。

    历史教训历历在目,他不想这样。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