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持存逆序 > 第90章 神经体验·虚无中的对话·引(2)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过程极度艰难漫长,数年时间才在体内重建了一个功能性的卵泡库。

    而且,通过这些技术产生的卵子,其基因组的稳定性,发育成健康后代的能力,都已极其严格的验证了。

    当配子重构技术成功后,一位接受转化的个体,最终达到身、心、社会功能的完整统一。

    在转化的数年后,通过超声波和激素水平监测,可以发现在新卵巢中有卵泡开始发育。

    由于卵泡源自自身体细胞的回溯,其携带的遗传物质与个体完全一致。

    意味着,她若通过辅助技术(与jing子结合),生育的孩子将在遗传学上完全是她的后代,而非遗传学上“另一个男性”的后代。

    至此,她获得了生物学上完整的女性功能,身体的转化与生命的延续实现了统一。

    由于大脑被完美保护,她清晰地经历着整个转变。

    她记得自己作为男性社会身份的生活,也正在体验获得女性身体乃至生育能力的过程。

    “同一个‘我’的生命维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

    彻底解决了性别焦虑的核心,身体与自我认知的不调和。

    通过重塑身体去匹配思想当身体甚至拥有了与认知性别一致的生殖能力时,和谐将达到顶峰。

    技术的成熟后,重新定义了“人”的存在。

    性别彻底成为一种可自由选择的,丰富的生命体验。

    一个人可以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根据对自我的最深认知,选择不同的存在形态,并且每一种形态都是完整,真实且具有全部生物学意义的。

    它迫使科学翻越了“形态改变”的山丘,跨过了“内分泌重构”的河流,最终攻克了“生殖潜能”这座最雄伟的堡垒。

    人类凭借理性与科技,最终获得了与生俱来的身体形态进行深层对话,并达成和解与统一的自由。

    真正的完美,在于拥有了选择“完美”定义的权利本身。

    但是,这才仅仅是开始!!!

    能确定的是,个体的核心自我意识,记忆,人格丝毫未变,依然是他/她唯一的“我”,但与此同时,他/她能接收到来自新身体的无比细腻和丰富的内感受信号。

    比如当看到婴儿时,不仅会有基于原有认知的喜爱,还会从新身体的神经内分泌层面自发涌起一种强烈近乎本能的呵护欲与柔情,这是一种生理驱动的情感共鸣。

    发展出对人际氛围,非语言信号更敏锐的直觉,新神经网络对微妙的激素气味和身体语言的电信号处理能力增强了。

    即使没有真正的排卵,大脑也能体验到由人工激素周期带来的一种微妙的情绪,精力和欲望的波浪式起伏,并对此有清晰的内在觉知。

    个体不会感到身体里有“两个我”在争夺控制权,他/她会体验到一种高度统一感知维度被极大拓宽的存在状态。

    “我”还是那个“我”,只是“我”感知世界和自身的方式,同时拥有了两种深刻的视角。

    真正理解了何为“女性思维”,不是通过书本或想象,而是通过一种内活生生的生理——神!经!体!验!!!!

    可是,看似完美的背后,实则隐藏一致命的缺陷,一道永远也无法跨越的鸿沟,又或许,也许是永远,也许在遥远的未来。

    性别,始于受精那一刹那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任何在发育中期进行的干预,都只是对既定路径的修正,无法达到“真正完全”的境界......

    ......

    此刻,滦跟随着神秘视线的指引,观察着一切的变化......

    最终,周围变得空白,慢慢显现出一个光点,飘渺的声音响起。

    “滦,你看那光点,是同为观察者的具现化!”

    “是不是像极了一个焦点,一个被所有眼神汇聚的结点?”观察者低语,声音里有冷静也有疲惫。

    “光点越来越亮,像是照亮过去的伤痕,也像是某种启示。”滦的目光深处有一种探究,“还有,你是谁?”

    “告诉我,你记得你最早的名字吗?可称呼我为指引者!”指引者问。

    “呃...”滦无奈的回答道。

    “最初他们不叫它‘瓦解计划’,只是一个内部代号,代号背后,是一堆冷静的表格和看不见的会议室,有人说那是为了现代化和‘文明升级’,有人说那是为了商业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构。”

    “他们用了笑话,节目,榜单和算法,把某些欲望放大,把某些羞耻压平。”另一个声音穿进来,是年长的 声线,她的嗓音像磨过的瓷器,带着裂纹。

    “什么?什么被放大?”滦问道。

    “贪婪,攀比,短视的快感,把礼仪廉耻说成过时,把节制与尊重说成伪善 然后用日常的娱乐和市场,慢慢把这些新风尚合法化,日常化。”她叹气,“真正危险的,不是一次命令,而是日复一日的习惯被重塑。”

    “他们的第一步,是制造可被消费的‘稀缺’。”又一个年轻的声音说道,语速极快,“当绝色变稀缺,媒体把它放大为宝物,广告把它包装成身份,培训班把它变成可复制的产品——你看,那不是美,是可出售的稀缺感,”

    “需求被导向一条极端的价值链,外貌成为资本,身体成为商品,认同感被货币替代,更糟的是,政策与资本有时悄悄联手,用善意和‘公共利益’的幌子为这些链条背书,”

    “戏里的人物并非全是恶人有人为钱,有人为quan,有人为恐惧,有的人以为自己是给大众带来选择,真正的威胁,是当这些选择被强加为‘唯一选择’时,反对者被边缘化,怀疑被标记为‘落后’或‘偏激’,”

    “在说什么?究竟在说什么啊?......”滦无语,沉默!

    “于是他们请来了几位年轻女性,她们曾是榜单的焦点,也曾是社交媒体上被讨论的对象,对话是日常碎片化的叙述,”

    场景变换,虚影展现。

    “最开始我只是想被认可,”一个女孩说,声音平静,“我参加过培训班,学着如何笑,如何站,如何把自己包装成符合期待的样子,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在掌控人生,用外貌换取机会。”

    “后来呢?”有人问。

    “后来我发现机会是有条件的,机会意味着曝光,但曝光也意味着所有人都能评判你的每一寸选择,你不再是完整的个体,而是一个标签,一个可以被筛选的条目,有时候,我连晚上开窗都要害怕被拍到不符合形象的一面。”她停顿,眼里有光。

    场景再次变化...

    “很巧妙,”一位曾在机构工作的内部人说,“先是以提高就业率,增加社会流动为借口,推出一系列所谓‘培训与认证’项目,然后把这些认证和职场优待绑定,慢慢地,‘认证’成了进入某些圈层的敲门砖,最后,谁不接受这些规则,就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周围变得黑暗,滦潜行摸索,未知声音持续传来...

    “压迫往往披着规则的外衣,它让你以为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效率或公平,但公平的规则本身也可能是偏见的装扮,”

    “那些聪明而愤怒的人开始在社交群里互相分享,泄露会议的片段,揭露宣传素材的逻辑,有人匿名写文章,有人组织线下小组,教大家辨识广告和算法的套路,最有力量的,往往不是大声呐喊,而是一点一滴的唤醒,唤醒...”

    突然语气变得温柔,也不知谁在开口。

    “让人看见事实,让人知道,‘稀缺’可以被人造,‘选择’可以被操纵,知道这点之后,人们或许会回头问,我们的欲望是谁在塑造?我们的羞耻是谁在决定?当你开始问问题,体制的神圣外衣就可能被撕裂,”

    “那些掌权者不喜欢不确定性,他们会用新的规则来稳住局面,会用‘安全’来压制异议,更可怕的是,他们会引导公众对抗——比如制造男女对立,地区对立,再把真正的问题藏起来。”

    “当公众忙于互相指责与撕扯,幕后推手得以更顺利地推进他们的计划,而且,分裂是高效的,因为它消耗了集体的能量。”

    滦想阻止,想问清楚到底在说什么,但声线未变,声音持续。

    “行动需要两部分,第一,建立知识的防线,教育公众如何辨识信息,如何理解算法和媒体运作,第二,重构价值,把尊重,共情,个人主权放回公共讨论的中心。”

    “既有利益阻力,也有文化惯性,很多人已经习惯了通过消费来确认身份,习惯了把别人当作样板和竞争对象。改变不只是制度上的,还要是心态上的。”

    “还需要法律的保障,但法律只能在公众共识之上运作,单靠法规去修补被商业化侵蚀的社会关系,往往像是在为溃堤后的河堤补丁,必要但不充分。”

    “我们曾经在一个社区推广‘完整教育’,教孩子情感识别,媒体素养和身体自主,几年后,那里的青少年在面对诱惑式广告时表现得更冷静,家长之间也更多讨论尊重和界限,小尺度的文化变迁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收益,但它们往往比法律更根本...”

    “先还他们主体地位,给他们话语权,让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在政策上确保个人隐私与表演/劳动界限,在社会层面反对把人的价值单纯等同于外貌或一项技能,要让社会重新学会敬畏生命的复杂与多样,而不是把人压缩成可复制的模板,”

    “每场战役都从一个对话开始,从一群人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开始,你们现在的对话就是一部分,把阴影照出真相,把私下的恐惧说出来,这些本身就是对抗。”

    “被物化的人在公开场合唱出自己的歌,匿名的举报者将文件传给记者,法律学者在公共讲座中拆解“培训”背后的合规伪装,反抗并非一蹴而就,但它有了路径。

    幻象出现,滦感到疑惑,场景模拟吗?像被遗忘角落似的他不知如何做了?做什么都无济于事,就是静静的观察着,速听他们的对话。

    他们的对话又开始了,这次是三个还是,滦分不清了...

    “有些人会说,抵抗会让我们回到保守与闭塞,可真正的开放不是无节制的放任,真正的开放,是在尊重个体自由与尊严的前提下扩大选择,而不是把人当作工具去满足他人的欲望或机构的利润...”

    “我害怕。”一个女人低声说,“害怕被人遗忘,也害怕被当作错误的样本,抗争意味着我可能要失去现在的一切。”

    “失去和获得是并行的两条路。”有人回答,“但所谓的一切很多时候只是被光环遮住的空壳,找到真实的自己,可能比继续戴着光环活着更有代价,但也更有可能带来自由。”

    声线沉默了片刻,然后说,“我们曾经低估了三个东西:人性的复杂,社会的韧性,以及同情的力量,只要我们记住,每一份尊重和每一次倾听,都会在未来某天成为防止操纵的屏障,”

    “照在教育上,照在公共讨论上,照在法律与伦理的边界上,照在每一个被消声的人身上,”

    “最重要的,是把‘被物化的人’还原为完整的人。”年长的 声线补充,“他们不是社会工程的变量,也不是经济模型里的参数,他们是有记忆,有梦想,有恐惧的人。”

    他们的对话继续...

    “梦不是天真,”年长的 声线反驳,“它需要持续的实践,每次我们在街头看到有人因为外貌被嘲讽,伸出手说‘不’,就是实践的一部分,”

    “每次媒体刊登一个被物化者的真实故事,而不是广告的样本,就是实践的一部分,”

    “每一次学校在课程里加入同理心和媒体识读,就是实践的一部分。”

    “记住,摧毁一个民族的礼仪和廉耻需要时间,也需要胆怯的人合谋,”

    “重建它只需要坚持与勇气,让我们把破碎的礼节修补为新的敬重,把廉耻转为对伤害的拒绝。向着更完整的未来迈步。”

    滦闭上眼,心里不再是冷静的观察,而是带着负责的暖。

    对话未完...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