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207、在俄国历练过的米哈伊尔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当埃蒂安稍微瞄了一眼报纸后,他便赫然看到了这样的标题:《淫荡的剧本!亵渎神圣的俄国人》。

    在看到这个标题后,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的埃蒂安先是一惊,心想消息到底是怎么泄露出去的,紧接着他就赶忙向米哈伊尔表起了忠心:

    “米哈伊尔先生,我向您保证,整个过程我没有将这件事透漏给任何人,而如果您想要调查一下,我一定全力配合您!”

    埃蒂安之所以是这样的态度,除了钱以外,最主要的肯定还是对方的畅销作者的身份,但凡他那些未来将会改编为剧本,那么只要稍微有一点优先权无疑就能吸引来一大批观众。

    而在表忠心的同时,埃蒂安其实稍微也猜到了一点东西,之所以会这样,最主要的肯定还是因为那个剧本署了这位先生的真名的缘故,巴尔扎克写那些浪荡的书籍都得用笔名,这位俄国年轻人竟然如此自信?

    当然,对方再怎么自信都行,只要别迁怒到他们剧院就行。

    想到这里,埃蒂安也是忍不住观察了一下这位年轻人的表情,那些报纸上的很多文章肯定是带有羞辱和嘲讽性质的,但埃蒂安却看不到米哈伊尔脸上有什么表情变化,甚至有时候还因为报纸上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内容会心一笑?

    这么有涵养吗?还是说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不用了,没关系,这样的事情算不了什么。”

    米哈伊尔随口回了这位剧院经理一句后就继续看起了手上的报纸。

    关于剧本的消息米哈伊尔确实没想到竟然会在今天看到,不过就算真的看到了也无伤大雅。

    在俄国的时候,有些同行动不动就号召什么应当把写出那种文章的米哈伊尔送上绞刑架,应当让沙皇的骑兵在米哈伊尔的身上奔跑上几个来回,应当让米哈伊尔被秘密警察带走、严刑拷问.

    就连读者们也相当了得,有些读者来信写的跟恐吓似的,当然也有可能就是在恐吓

    相比之下,法国的同行们有着独属于法兰西的浪漫与温柔,最多就是冷嘲热讽外加用一些具有侮辱性的言辞和比喻,就像什么: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位俄国人在他的国家的时候一定已经染上了英国病,可怕的梅毒已经完全损害了他本就不富裕的脑袋,以至于他竟然写出了这样的剧本。这是一种可耻的暴露癖,他和他的剧本就仿佛公狗和母狗在公开场所肆无忌惮地交欢。

    为了公共秩序和公众道德上的健康,理应将他驱逐出境。”

    虽然不太友好,但是好像也行,毕竟他只是想把我驱逐出境。

    想到这里,米哈伊尔也是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啊~这自由的空气啊!就是稍微有点臭.

    至于报纸上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嘲讽米哈伊尔的不自量力,并且还想拿出一部污秽的戏剧来污染高贵的法国戏剧界,甚至还附上了几幅讽刺漫画,内容大致上就是米哈伊尔在俄国土地上挖呀挖,最后挖到了一块破石头便高举头顶:

    “看!这就是戏剧!”

    毫无疑问,想这些文章大概会引起比之前更大的关注,只因戏剧在这一时期的法国仍具有非常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民众的接受度相当高,并且几乎每一家大报都有专门的剧评栏目,很多戏剧的首演都会吸引评论家、作家和政界人士前来。

    而法国文人的至高殿堂法兰西文学院吸纳新的“不朽者”的时候,诗人、剧作家是加分项,则是减分项。

    当米哈伊尔终于看完手头上的这些东西的时候,埃蒂安还是有些按捺不住地问道:“那么米哈伊尔先生,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不然这部戏剧暂且先放一放,我们先改编您的其它作品。”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条路子,不过改编难度有点大且收益应该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而像茶花女这部戏剧要是能上演的话那收益可太大了,首先很有可能在法国流行开来,就算没那么顺利,那么等米哈伊尔到时候找上那位威尔第将这部话剧改编为歌剧后,这部剧便极有可能在整个欧洲爆火,乃至真正的成为经典。

    因此米哈伊尔在稍微思考了一阵后,还是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没关系,您再等我一阵子就好,我再想想办法。”

    事到如今还能有什么办法?

    莫非你一个外国人还能撬动法国的审核部门不成?

    除非就是对剧本再做出一些重大修改,要知道有些东西就算是用钱也没那么好使

    虽然心里面是这么想的,但埃蒂安面上肯定还是点了点头。

    在跟这位剧院经理又聊上了一阵后,米哈伊尔便准备找人了解情况去了。

    其实像负面新闻这种东西在巴黎并不少见,毕竟巴黎的文人们一个个说起来屁股其实都不太干净,但倘若像这样的新闻一连持续几天,那么有些东西便不难看出来。

    而这些新闻发酵个几天后,负面影响也是实打实的,巴黎的正派人士们看到这样的新闻可谓是一个劲地摇头: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得出将妓女当做主角?他究竟是有多么放荡?就算他天天都去那样的场合,为什么还非得把有些东西写出来?”

    “他难道就没有一点廉耻心吗?这样的东西都写得出来,报纸上骂的真好。”

    “这样的戏剧就算上映了我也绝不可能会去看的,还好并未放出。”

    有些正派人士摇头的时候,那些已经渐渐熟悉了米哈伊尔的存在的巴黎人更多的还是惊讶:

    “咦?这不是米哈伊尔先生吗?他又登上报纸了?”

    “这次他又搞出什么大新闻了?他来巴黎后我对他真是越来越感兴趣了,一位毋庸置疑的天才!给他一个法国国籍吧!我愿意天天在报纸上看到他,关于他的新闻总是能让我感到惊讶,世间竟然还有这种人!

    可惜报上一直没有公布他的地址,不然我非得亲自去拜访他不可。”

    “是啊,我倒是想多在报纸上看一看他写的文章。不过这一次,咦?怎么全是一些批评的文章?而且米哈伊尔先生什么时候去写戏剧了?有这个时间他不如多写写!”

    “报纸上这些人为何竟对一部未能上演的戏剧有着如此深仇大恨?不就是一次尝试吗?不过我倒是更想看看《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改编戏剧,就是改编难度应该很大。”

    “不过以妓女为主角的戏剧,我倒还真想看一看是个什么样子.”

    事到如今,米哈伊尔在巴黎确实也是有忠实粉丝的人了,甚至说连崇拜者都有不少,毕竟真正的天才人物从来都不缺乏关注。

    与此同时,一些人因为好奇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确实已经对这部戏剧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某种程度上,这些新闻也产生了一定的炒作效果,但只要审核这一关过不去,所有的这些关注最后都是无用的。

    而就这样过去了几天后,当米哈伊尔经过打听和观察已经对有些事情有了些头绪的时候,让他稍微有点意外的是,他倒是先收到了一份邀约,一份来自巴黎文化界另一位大人物的邀约,即德尔菲娜·德·吉拉尔夫人。

    简而言之,她是一位女性诗人和作家,同时也是巴黎的知名沙龙的主持者,而她的沙龙之所以知名一方面是因为她本人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素养极高,同时擅长交际,能让各类文人、政客自然而然地交流。

    而另一方面,她的丈夫则是报业巨头《新闻报》的老板,因此出现在她沙龙上的文学作品有机会迅速刊登和传播。

    这两方面一结合,她的沙龙自然便有很多人前来拜访,而无论是想要出头的新人还是想要挖掘新人的记者与出版商都会在这里出现,与此同时,由于沙龙的流行和她本人的交际圈,在这其中当然会有一些贵族以及政界人士出现。

    而尽管《新闻报》这两天没少刊登一些关于米哈伊尔的负面新闻,但在邀请米哈伊尔前来的这封信中,对方无疑还是很客气的,甚至说某种意义上还想帮米哈伊尔一把:“您在这里结识到的一些人物或许会对您有一些帮助.”

    尽管觉得有点微妙,但米哈伊尔想了想后还是同意了这份邀约。

    或者说,他本来就有类似的打算,不过巴黎的文化沙龙实在是太多太多,而且往往还牵扯到一些政治派别之类的事情,就比如有人像雨果老师那样正在吃皇粮,有人则是更倾向于哪个哪个贵族哪个哪个派别,当然,还有像巴尔扎克这样一心一意只想搞钱和娶富婆的人。

    总而言之,巴黎这个地方的情况还是太复杂了,以至于米哈伊尔的拜访进度一直都不算快。

    而或许正是因为米哈伊尔的进度不够快,所以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误会。

    至少对于《新闻报》以及其它一些直接受到影响的报纸来说确实是如此。

    毕竟从明面上来说,米哈伊尔目前连载的以及所写的文章几乎全都是在《世纪报》上发表,而且他也并未跟其它家报纸怎么接触,那么这是不是就说明,他是《世纪报》的坚定支持者?

    倘若真是这样,面对竞争对手旗下一位能创造巨大收益的作家,不批评他博得一些关注难道还要主动支持他吗?

    而《世纪报》的老板迪塔克出于私心,当然是没怎么提醒米哈伊尔在这方面的事情。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有关米哈伊尔的消息最近在巴黎确实很受读者们的欢迎,正因如此,加布里埃尔才会下意识地想到能用这个消息搞点法郎花花。

    不过对于吉拉尔夫人而言,报纸经营方面的事情一直都是由她丈夫在管,她并未过多的参与,而之所以邀请米哈伊尔前来,更多的肯定还是希望接触一下这位近来很受关注的年轻作家,最好是能再达成一些合作。

    当然,她是这样的想法,但巴黎应当还是有不少报社的老板抱着类似于先给一个下马威,然后有些事情才能继续慢慢谈。

    毕竟正常来说,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即便他再怎么才华横溢,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他能不惊慌能不害怕?而为了保住自己的事业乃至得到更多的东西,他难道不会因为这样的景象而屈服吗?

    这样的想法肯定有道理,不过对于从俄国文学圈里闯出来的米哈伊尔来说,这样的景象还是有点太正常了,没有铁拳也没有流放的大好环境那还怕个卵.

    而说回吉拉尔夫人的沙龙的话,当她按照固定的时间如期举办了自己的沙龙,她也是很快就忙碌了起来。

    就像她在信中所说的那样,这次的沙龙确实来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或者说在巴黎,贵妇们参加沙龙、资助艺术家乃至跟艺术家们调情都是很常见的事情,巴尔扎克就曾想在这样的场合一展身手,可惜他实在是缺乏了一些必要的东西。

    等到终于将一位位重要的客人安置好了以后,吉拉尔夫人这才想起了一位有些重要但又不算特别重要的客人,而一想到他,吉拉尔夫人突然就想到了她所听到的一些传闻。

    最重要的还是着装这一块,巴黎自有巴黎的时尚和体面,普通场合特立独行一下算不了什么,巴黎常常有一些这样的艺术家,但是倘若在一些比较正式且传统人士比较多的场合,那就很有可能被人轻视乃至比较敷衍的对待。

    但偏偏,那些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往往都比较看重他们的时尚与传统,因为掌握了这些事物的风向,某种意义上便意味着掌握着某种权力,一种其他人必须向中心看齐的权力。

    在她们面前特立独行其实算不上特别好的选择,尤其还是今晚那位可能会对米哈伊尔的事情有帮助的人就更是如此。

    正当吉拉尔夫人为没有跟对方稍微提一提这件事而感到有些懊恼的时候,不知何时,一位非常陌生的客人出现在了门口,当他一出现在那里,一下子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不过这些人的眼神多多少少是有一点不满的意味,毕竟在这样一个正式且庄重的场合,怎么会有人穿了一身随意的衣服,拿了一根一看就并不值钱的手杖就来了呢?

    只是有人似乎是认出了他,然后便小声跟身旁的人说了些什么,等到议论声稍稍大了一点之后,又是更多的人朝他看去,不过他们的眼神也称不上太友好,就像刚才说的那样,这一场合要更为正式,且有影响力的传统人士较多。

    面对这样的阵仗,大概无论再怎么轻狂的年轻人都要稍稍收敛一些,但在吉拉尔夫人的观察中,那位年轻人似乎先是看了看他手杖上的某行刻字,紧接着便镇定自若地走上前来,然后跟她说出了他的名字:

    “我是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

    “欢迎您”

    当吉拉尔夫人略有些惊艳地同米哈伊尔说话的时候,其实刚才就落后米哈伊尔一点点的屠格涅夫也是忍不住抹了把汗。

    其实关于这场沙龙的具体消息,屠格涅夫在米哈伊尔来之前就帮他打探的清清楚楚,也正因如此,屠格涅夫其实有劝过米哈伊尔按巴黎最流行最体面的打扮来。

    毕竟这场沙龙确实有那种能够影响到法国内政部的人物在,但对方确实是那种时尚方面比较传统的人士,肯定还是符合对方的心意比较好,但米哈伊尔考虑了一下后依旧是他之前的那副打扮。

    对此屠格涅夫也没什么好说的,支持就完了,但之前的沙龙可能还是小场面,像这种混合着巴黎政界权威人物的大型沙龙,屠格涅夫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担心。

    但如今看来,米哈伊尔还是那个米哈伊尔,就是跟他一起的话实在是有点太刺激了点

    那么最后的话,米哈伊尔接下来应当怎么办?

    屠格涅夫不自觉地把眼睛落到了不远处那几位神情似乎有些不悦的贵妇身上。

    讨好她们吗?

    米哈伊尔好像也不像这种人啊.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