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61章 水师来倭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十月十七日。

    苏泽来到东宫,今天又是给小胖钧讲学的日子。

    就在他进入明伦堂的时候,看到方士陶观正在向太子演示什么。

    陶观见到苏泽连忙上前行礼,而小胖钧也对着苏泽说道:

    “苏师傅,您快来看看这件稀罕事物!”

    苏泽走过去,只见小胖钧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罐子,罐子上伸出一个细长的圆管。

    “殿下,还是让贫道来吧。”

    陶观接过了太子手里的器械,然后掏出两块石头一样的东西,塞进了这个罐子里。

    紧接着,陶观拿起水壶,将水注入到罐子里,就见到罐子发出咕咕的声音,有气体从水中冒出来。

    陶观连忙点燃了圆管的出口,一团蓝色的火焰出现在管口。

    “苏师傅,神奇吧!”

    这是?

    氢气吗?

    不对,和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有钠钾之类的活泼金属,以大明现在的技术应该制造不出来。

    而且钠钾这类的活泼金属不是这个样子,在空气中就会氧化反应。

    苏泽迅速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电石!

    电石和水反应,可以产生工业上非常重要的气体——乙炔!

    再看着陶观手里的这个罐子,苏泽确定了这应该就是乙炔发生器。

    苏泽看向陶观问道:

    “这是陶先生的发明吧?”

    小胖钧得意的说道:“看来也有苏师傅不知道的事情,哈哈。”

    陶观却不敢得意。

    他的化学知识,几乎都是苏泽所授。

    在遇到苏泽之前,他这样的炼金方士就是将不同的东西放入炼丹炉中一顿乱烧。

    但是烧出来的东西有什么用,怎么才能重复上一次的实验,这些都全看运气。

    但是在苏泽给他传授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后,陶观的实验有了系统的方法,可以反复进行实验。

    他也有了一套简单的化学体系,可以尝试分析实验产物。

    比如这次的电石。

    陶观说道:

    “上次随着苏翰林去过炼钢厂后,贫道就对炼焦炉产生了兴趣。”

    “贫道将焦炭和几种东西放在一起煅烧,还真给贫道烧出来了东西。”

    “此物就是焦炭和石灰煅烧后的产物。”

    “要说这东西也神奇,原本烧出这石头出来,贫道也没有在意,但是有一次不小心粘上了水,就开始冒出气体,贫道就发现了奥妙。”

    “后来发现,此石遇水则化气,所化之气能点燃,火温还非常高,连钢铁都能融化!”

    这可不是吗?乙炔在原时空最大的作用就是焊接,乙炔燃烧的火焰温度极高,制备又非常的方便,自己怎么把这东西忘记了。

    苏泽连忙对着朱翊钧说道:

    “恭喜太子又得一神器!”

    神器?

    就连陶观也愣住了,他本来是当做新奇事物献给太子的,怎么在苏泽嘴里成了神器了?

    苏泽说道:

    “刚刚陶道长说了,这火焰温度极高,能融钢铁,那岂不是可以用于钢铁加工?工部能得到这一神器,我大明的铁制品又能上一层楼!”

    “此外此物制取方便,平日里是石头状,遇水又能产生可燃的气体,火焰明亮,用作照明岂不是极妙?”

    “这种灯可以用于矿井,野外这些照明不便的地方。”

    “这难道不是利国利民的神器吗?”

    听到苏泽这么说,小胖钧也眼神闪亮,他对着陶观说道:

    “陶卿还真是做出了了不得的东西啊!孤今日要好好赏赐你!”

    全场最傻眼的莫过于陶观了。

    不是,自己胡乱煅烧出来的东西,偶然发现奇特的性质,献给太子取乐的东西,怎么在苏泽嘴里成了国之神器?

    但是苏泽说的好像也没错。

    还有苏泽怎么能想出用来做灯的?

    苏泽紧接着又说道:

    “殿下,臣请陶先生给此物命名。”

    “此物乃是陶先生发现,乃是陶先生的骨血,父母给子女赐名,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陶观连忙说道:

    “殿下,苏翰林,贫道不过是一区区方士,不敢居功,还是请殿下赐名吧!”

    但是苏泽却十分的坚决说道:

    “能仰观宇宙之妙,俯查天地之机,明物质之变化,陶先生的开创了一个行业,当然有权命名!”

    “这是对陶先生智慧与辛劳的认可,也能防止后世混淆和误传。譬如此次,陶先生是通过焦炭和石灰煅烧实验,偶然得了此物,又反复验证了它的反应特性。此事非他莫属!”

    听完苏泽的话,小胖钧也严肃的说道:

    “陶卿就不要客气了,正如苏师傅所言,此物乃是你的发明,应该由你来命名。”

    既然小胖钧都发话了,陶观感动万分,也没有继续推辞,而是说道:

    “既然此物遇水则生气,又是石状,贫道便斗胆称之为气石吧。殿下,苏翰林,以为如何?”

    小胖钧满意的说道:

    “好,那就叫气石!”

    苏泽又说道:

    “殿下,臣以为气石大有可为,殿下可以投资一座气石厂,按照陶先生的办法生产气石。”

    苏泽又对陶观说道:“再请陶先生努力一下,研究如何用气石加工金属,制作能在矿洞中使用的气石灯。”

    陶观连忙说道:

    “贫道一定会好好研究的!”

    苏泽紧接着又说道:

    “陶先生的发明乃是国之神器,臣还准备帮他申请华阳奖,这样才能鼓励更多人投身实学,发明创新!”

    华阳奖!

    听到这里陶观几乎要晕过去了!

    他自然是听说过华阳奖!

    目前为止,获得华阳奖的两名工匠,一名是发明了滚筒脱毛机的工匠,在拿到了奖金之后,这位工匠在直沽设立了自己的羊毛工厂,已经成了直沽的巨富。

    另外一个是《乐府新报》印刷馆的张毕,他发明了可以排版的铅活字滚筒印刷机。

    获奖之后,张毕直接被朝廷授官。

    自己这个发明竟然能得华阳奖?

    小胖钧也高兴的说道:

    “苏师傅说的没错!”

    小胖钧想的是,如果陶观能以东宫署官的身份得到华阳奖,那母妃就不能再反对自己和方士混在一起了!

    说完了这件事,苏泽又问道:

    “殿下,武清伯那边?”

    小胖钧露出笑容道:

    “今天秋耕后,陶卿跑了几次外大父的田庄,肥田粉已经用上了!”

    肥田粉,就是炼钢厂的炼焦炉副产的氨气和硫酸反应,形成的硫酸铵粉末。

    武清伯接下了《乐府新报》的种田大赛赌约,在家中开出一亩的试验田。

    武清伯李伟中了激将法,为了赢下比赛,用上了好外孙的肥田粉。

    “陶卿也去指导过了,陶卿你说一下吧。”

    陶观这才从刚刚的喜悦回过神来,他连忙说道:

    “是,殿下。”

    “苏翰林,武清伯田庄中,用了肥田的土地,庄稼确实要比别的土地长得更快一些。”

    “武清伯也夸赞此物有用,若是真的能增加亩产,这才是国之神器啊!”

    陶观是方士,但也是读书人。

    他当然知道农业的重要性。

    他对苏泽的佩服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

    真正不居功的是苏翰林啊!

    和自己的发明相比,苏泽随手发现的肥田粉,就能让土地增产!

    更让陶观不可思议的,是苏泽到底是怎么想到的?

    他竟然能从炼钢厂的废气中,发现增产的神物?

    也对,苏翰林就是这样的,他不过是见到了自己的气石,就想到了两种用法。

    难道真的如民间所说,苏翰林是文曲星下凡,生而知之?

    还是说这就是实学?

    陶观第一次对实学产生了兴趣,也许自己是应该好好系统学习实学了。

    紧接着小胖钧又掏出一封信道:

    “苏师傅,这是舅舅从济州岛的来信,算算日子,现在舅舅是不是应该已经到了堺港了?”

    苏泽接过来信,信上的日期是五天前的,以济州岛到堺港的航程,好像还真的快到了。

    东亚航线海上路程很短,这一路上的海盗都被大明水师扫荡完毕了,李文全领着倭银公司的舰队,非常顺利的就抵达了济州岛的军港。

    接下来他们要和大明水师会和,继续北上前往倭国的贸易城市堺港。

    也许是应小胖钧的要求,李文全事无巨细的记录了航海过程发生的事情,还介绍了沿途港口的风土人情。

    不得不说,这位李国舅虽然书读的不多,但是旅行见闻写得极好,他关于沿途停靠港口的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看到李文全信中说一切顺利,苏泽也稍微放下心。

    这一次倭银公司的首航,需要给股东信心,所以本次航行不包含南洋的部分,就是直接从倭国倾销货物,购得白银。

    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海上风浪的问题,毕竟这个时代近海航行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只要能安全带回白银,倭银公司的贸易模式能跑通,那以倭银公司的体量,就能源源不断的给大明带回白银了。

    ——

    十月十八日。

    苏泽的估算的没错。

    今天一大早,护航倭银公司的大明水师舰船直沽号的瞭望手,就发现了堺港出现在望远镜里。

    直沽号的火长张司也登上瞭望台,和海图反复确认之后,确认前方就是堺港。

    直沽号的船长立刻派人报告水师提督李超,李超又派人通知了李文全。

    与此同时,堺港。

    今井宗久正在茶座待客。

    今井宗久,是堺港自治团三十六人众之首,是堺港排名第一的大商人。

    自从茶叶传入倭国后,倭国在宋代点茶技法中,发展出名为茶道的东西。

    倭国的公卿贵族热衷于茶道,而倭国的大商人为了能和公卿贵族做生意,也热衷于精研茶道。

    今井宗久也是茶道高手,堺港的今井家茶座,就是他谈生意的场所,同时也他统治堺港的天守阁。

    这座茶座没有建造在闹市区,而是建造在堺港的港口边缘的一座小山上。

    今井茶座的位置极好,一眼就能看到港口的风光。

    今井宗久的贵客才能来到这个茶座,和今井宗久一同喝茶议事。

    今日来的客人,是如今在倭国声威正盛的大名织田信长的使者,一个名叫木下秀吉的家臣。

    今井宗久其实有些看不上木下秀吉。

    听说织田信长这位家臣,几年前连个姓都没有,靠着军功得到了织田信长的提拔,走到了如今的地位。

    也许是年幼时候营养不良的缘故,木下秀吉身材矮小,像是一只瘦猴。

    只不过木下秀吉是代表织田信长来的堺港,所以今井宗久只能忍着轻蔑见了他。

    “主公派在下过来,是询问为何岛田家的火器又出现在对阵织田家的战场上?”

    今井宗久秘密和织田信长结盟,打压倭国火器的提供商岛津家,本来已经封锁了岛津家的硝石贸易,让岛津家的火器没有了火药。

    可前阵子岛津家突然突破封锁,重新获得了大量硝石,于是岛津家的火器又出现在战场上。

    今井宗久苦涩的说道:

    “是大明国,岛津家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获得了和大明国的贸易特权,从澎湖买回了大量的硝石。”

    “什么!”

    木下秀吉立刻说道:“大明不是禁售硝石吗?怎么会和岛津家做生意?!”

    今井宗久也沉默了。

    今井宗久利用他在佛郎机人中的关系,说服西洋商人不和岛津家做生意,却没想到冒出了大明。

    大明可是世界最大的硝石出产国!

    不仅仅如此,按照一些和今井宗久有关的倭寇来报,大明的火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超过了西洋人的舰队火力!

    当然,今井宗久并不完全相信这些倭寇的说法,大明火器发展已经迟滞了百年了,在当年倭寇战争初期,火器甚至还不如倭寇。

    “请木下君转告织田殿,今井宗久会给织田家提供更多更好的火器。”

    就在两人交谈的时候,一名武士匆忙进来。

    今井宗久虽然是商人,但也是堺港的隐形统治者,他最注重的就是礼仪。

    今井宗久皱眉,正准备呵斥这个不守礼的武士,就听到对方说道:

    “家主!舰队!堺港外海出现巨大的舰队!”

    “什么!?”

    今井宗久也不顾礼仪了,他连忙推开窗户,果然在堺港外海上看到了一排排风帆!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