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三百一十一章 生为汉人,死为汉鬼!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原是军师计策,那我就放心了。”

    夏侯霸闻言大喜。

    “伯父,我就知道!

    您身为天罡星君名列前茅者,今汉王北伐,取天下就在眼前。

    咱们夏侯家大富大贵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这等关键时刻,您又怎么可能会犯糊涂,舍明珠而投暗匣,弃皓月而就萤火。

    隐忍数载,伺机背叛之事,您岂会去做?

    这不是要阻拦咱们夏侯家今年也加入汉国,以争夺十大世家排位的大计嘛。”

    夏侯惇:“.”

    迎着这位好侄子的眼神,夏侯惇真就是有苦难言。

    不是,咱们夏侯家和曹家世代姻亲,我跟曹公更是大半辈子的交情了。

    怎么在你这夏侯家年轻一辈人眼里,我要是心向曹营,就是在阻拦夏侯家进步,挡你路了是吧?

    这逆子,你爹可还在曹公麾下当大将呢,你真是一点不顾忌。

    不过眼下,无论心底怎么想的,在明面上,他自然不能有所表示,只得勉强微微颔首道。

    “若能相助汉王大业,军师此计也未尝不可。

    只是霸儿毕竟年轻,身份不足,本将或可亲去诈降,以取信曹营。”

    然而他这番说出来,迎上的却是杨弘,陆逊两位军师似笑非笑的眸光。

    【让你亲自去,怕不怕诈降变真降,假投作真投。】

    杨弘轻笑拒之,“镇北将军就勿要多想了。

    两军对阵,主将亲赴敌营,也太过弄险。

    万一曹贼无道,二话不说直接把将军斩了,岂非坏了汉王大事。”

    陆逊也帮腔,“正是此理。

    听说曹军军法严苛,投降之人不分青红皂白,就诛九族。

    将军也就是投的早,若晚上些许时日,只怕落得乐将军之境地。”

    乐进闻之,一双满是怨毒的眸子,深望曹营方向,冷冷发笑。

    “曹贼无道,不念丝毫旧情。

    夏侯将军还是莫要心存幻想,身为主将的你,若敢亲赴曹营。

    只怕那老贼根本就不会思虑什么真降诈降,当场把你斩了祭旗,既能提振军心,又能挫我军锋锐,百利而无一害,其必为之。”

    夏侯惇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又感觉乐进说的很有道理。

    自己真要回了曹营,也不用管到底是真降假降,直接取了首级,便是能避开一切阴谋算计,利益最大化的决断。

    而曹公会做这个决断吗?

    想到自己如今一身星君位,忠义侯,镇北将军.

    夏侯惇默然。

    娘希匹!

    这叫什么事啊?

    袁术这里天天派人看着我,严防死守,生怕我自杀。

    而再回了曹营,不分青红皂白又要杀了我。

    我.

    这一刻,就连夏侯惇都有些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袁营的人,还是曹营的人了。

    又或许自己当年就不该贪生怕死,没第一时间下了决心。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夏侯惇也不再给自己找借口了。

    什么留待有用之身,什么为了更伟大的利益,又什么屈身事袁,以谋天下正朔。

    其实总不过是苟且偷生的借口,看看自己这些年留待有用之身,都做了些什么吧?

    苦心孤诣帮助曹营而一事无成,反而在汉国一事未做,官却越来越大。

    天下还有比自己更矛盾失败的人吗?

    【原来,我早就败了。

    败在阳翟城下受缚,不曾仗义死节的那天。】

    多年受制于人,心底苦涩翻涌,他眸光落在无知而无忧的夏侯霸身上,咬牙问之曰:

    “那霸儿呢?

    我不能取信曹营,难道霸儿就可以?

    曹营会杀我,难道就不会杀霸儿祭旗?

    他是汉王义子,你们怎敢拿他的性命冒险?”

    然而在他这认命之下色厉内荏,实则近乎哀求的反驳下,回应他的却是两位军师冷漠到近乎轻蔑的眼神。

    杨弘冷声问之曰:

    “霸公子,正如镇北将军所言,此去曹营九死一生,汝可愿为汉王效死?”

    陆逊宽声慰之曰:

    “若是不愿,我等再择良策,贪生怕死,人之常情,老师来了,定不罪汝。”

    可夏侯霸一听,什么?岂能给汉王留下,我夏侯霸贪生怕死的印象?

    要知道现在不比以前了,有汉王义子身份的人,可多了去了,拿张体验卡,人人都敢自称一句吾家四世三公。

    虽然这些人现在还跟自己这个正牌义子没法比吧,但这个趋势,也令夏侯霸感到了一些危机感。

    况且自己确实贪生怕死不错,但回一趟曹营而已,在他看来哪有这么危险。

    伯父夏侯惇回去被杀,是因为他是此地地位最高的统兵大将。

    杀他祭旗,能让军心大乱。

    但自己区区一个小将,杀了又有何用?除了自己汉王义子的身份,杀死自己会彻底激怒汉王外,对军心并无什么影响。

    说不定按照以往听说的汉军传统,当即全军缟素,立地哀兵,战力大增的事迹,都不是一次两次了。

    况且我夏侯霸在曹营也有人脉!

    自家老爹还在那呢,安能眼睁睁看着不顾?

    前些天那个投降的曹安民不是也在洛阳来去自如,全身而退了吗?

    所谓富贵险中求,欲求泼天大功,岂能不冒一点风险?

    念及至此,夏侯霸向着南面行大礼参拜。

    “霸,受汉王大恩,未有回报之机,愿为义父出生入死,百死无悔!

    今,岂惜身保命,畏怯不前?”

    “好!”

    杨弘满意而笑,看向夏侯惇,“镇北将军,可还有话说?”

    夏侯惇:“.”

    见鬼!这倒霉孩子,你还就真的冒着杀头的风险,非得回去坑害你父亲,拉都拉不住?

    见伯父夏侯惇,也默许的自己这等忠义的行为,夏侯霸只觉泼天大功,就在眼前。

    只要此计成功,别的不说,哪怕只是在曹营之中联络上父亲,让他趁着还有曹贼信任,暗中倒戈一击。

    倘使侥幸取得曹贼首级来降,那何止是泼天大功?

    根据汉王去年开的价,这玩意至少值九个泼天大功!

    今年说不定还涨了。

    关键还不像世家纳献土地人口之类的,因为家族人多而各种利益分配问题,于是在个人上就容易被分薄。

    整整九个泼天大功,系于一人,那是明年元日该什么光景?

    家父汉王!

    生父,天罡第一星君夏侯渊。

    大伯,天罡第二星君夏侯惇。

    在下,汉国第一世家子,夏侯霸!

    光想想那日子,都能美的乐出来。

    因而夏侯霸赶忙向两位军师追问之。

    “今霸愿冒险地,为曹军传假讯,示伯父卧薪尝胆之志。

    然,曹军何以信我?”

    对此,两位军师早有准备,只见陆逊笑吟吟为他解释。

    “此事汝莫以为是我等灵光乍现,实则是老师多年布局,只为今日。

    汝至曹营,若遭见疑,可言说镇北将军于我军中多年,大多时间都居于困室,不得自由。

    再说其每每出行,都有大将监督言行,言论不得发乎本心。

    更从未亲身出战一日,出谋一策,等等。

    总之吾等多年限制一位隐忍卧薪之人,岂会无有疏漏之处?

    只是镇北将军常年受困于我大军之中,纵有疏漏,我等也可轻易处理,使他多年未曾找到机会罢了。”

    杨弘也顺势言之。

    “霸公子,尽可放心。

    此局汉王已布置多年,这些年间曹军亦有细作,混入我等营中探查消息。

    此类怪异之处,即便我等严防死守,也早被曹贼探查得知。

    操必也怀疑心,以为镇北将军受我等胁迫。

    只是没有实证,后来又有霸公子当了汉王义子,而镇北将军的官爵也越封越大。

    其更怀疑心,复觉镇北将军真心投汉。

    如此虚虚实实,真假难辨,使他疑虑难安,不辨忠奸。

    否则霸公子以为,出了你与镇北将军之事后,汝父夏侯渊,又岂能依旧深受信重?”

    夏侯霸惊了!

    听两位军师说的一本正经,有理有据的。

    这下别说是曹营中人,便是他这个汉王义子,都要怀疑自家伯父,是不是真的卧薪尝胆,图谋反正了。

    这.天下间,竟然有谎言能说的跟真的一样?

    因为夏侯霸越是回忆他和伯父夏侯惇接触的细节,就越觉得有理!

    别说曹营了,就是他每每看到大伯身为镇北将军,却总是独自居住,不见外人,而外面常有大军守卫,又何曾没有起疑?

    特别是每次和大伯见面,他身侧也总是兵马拱卫,大将贴身,对自己一副欲言又止,偏偏又什么都不说的眼神。

    一次两次还好,相处久了,他又如何能不察觉其中古怪?

    这也是今日闻听两位军师,上来就说什么伯父是曹营细作,隐忍至今,居心叵测后,他反应那么大的原因。

    他当时不可置信的其实并非是:【伯父居然是曹营细作】,而是【不好!我伯父是曹营细作的事发了!】

    这才急言:【不可能!我家四世三公】之语,以第一时间撇清关系。

    而现在,他明白了!!!

    这下全明白了。

    如果所有的反常古怪之处,都是汉王提前数年就开始的布局,那就都说的通了。

    让大伯降了之后,又故意露出这许多反常之处,隐忍数年,只为今朝。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是汉王阴谋论里的常规操作啊。

    毕竟这些消息,并不难查,这么多年,曹贼定也有情报。

    可连自己这个执行计策的人,都不得不信,又何况曹贼?

    “义父惊天手段,以保我父亲在曹营地位性命。

    霸,为之叹服!

    怎不效死命,以谢天恩。”

    眼看着不仅仅是夏侯霸,周围乐进、“李典”等人,没有不恍然大悟,惊叹汉王又一次提前数年布局,手段通天的。

    夏侯惇:“.”

    我他*#&%!

    我不是,我没有!我是真的卧薪尝胆,身在汉营心在曹啊!

    想到这一点,他几乎眼前发昏,心道一声要完。

    就杨弘、陆逊嘴里说的这些,别说外人了,连他自己都得信,因为这本来就是真的!

    越查越信,越信越真,曹公竟亡于我手?

    直至这一刻,他才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毛骨悚然,他好像真成汉国星君,袁氏忠良了。

    一入袁营深似海,从此命运不由人。

    夏侯惇几尽绝望的发现,恐怕就算自己当年一死了之,以这位汉王的通天手段,都能把自个死去活来,活来死去,硬生生刻在袁氏的忠义碑上,为汉国履立战功。

    此时此刻,他再回想起当年阳翟城中,听闻蒋干回来传说汉王食人的一幕,当时不以为意,毕竟以前跟着程军师,也不是没食过。

    但直到今日,他才真正见识到了汉王的“食人”手段。

    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生死成败,只要进了袁营,总能有各种各样的可怖手段,榨干每一份价值,成为上好的袁氏忠良。

    在夏侯惇的胆战心惊下,于夏侯霸的跃跃欲试中,杨弘一脸欣慰的将接下来要夏侯霸带给曹营的消息说之。

    “霸公子,诸事我等自有安排。

    这几日诸将且先假意攻城,以安曹军之心,只等上几日,约莫吕布差不多快到的时候。

    便请你往曹营一行,以镇北将军隐忍多年的名义,传递吕布千里奔袭而来,倒戈一击的消息。

    告诉他们我军遭吕布偷袭,已陷入苦战,请他们出城来援,必可大破我军。

    定使汉王北伐方兴,便断一臂,出师不捷,而军心大挫。”

    夏侯霸拱手一礼,“唯!”

    待众将散去,帐中只剩两人,杨弘、陆逊相视而笑。

    “杨公,我们就这么把计策算在老师头上,他不会生气吧?”

    杨弘笑曰:

    “弘随汉王半生,十数载不离不弃,除了阎公,没有人比我更懂汉王。

    王上向来最好名声,喜好大功,只是常碍于面子,不好直言。

    今闻你我为他博名,必于心底计上一功。

    况且自从朝廷传出此阴谋论,凡事只要推说汉王身上,众皆不疑。

    你看,阴谋论之下,大家听说这是汉王提前数年布局谋划,怎不信心满满,军心大振?”

    他说着眼神欣赏打量陆逊,“此番多亏伯言良策。

    比起你令李典死去活来,反复利用之举,我此前对夏侯惇的使用,确实尚显粗浅。

    我竟还担心他会自戕,每日派人盯着,今日方知,他是生是死,何足轻重?

    不论忠奸,无拘生死,凡能为我王所用者,皆为我大汉忠良!

    伯言不愧为汉王弟子,今日一见,深得真传。”

    陆逊默然,悄然移开眸光,转而言之。

    “杨公以为,吕布偷袭之事,轘辕关那边会信吗?”

    “今正为试之耳!

    其若相信来救,必中我埋伏。

    其若不信,就让霸公子多去几趟,来日等吕布真得来了,其必不救。

    而倘使霸公子不幸,为国尽忠,也是大义所在,可名英烈。

    此不共戴天之仇,汉国上下,誓死以报!”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