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第311章 文化复兴之太学之困李丫鬟的话如同利剑,瞬间刺破了林诗雅心中那层薄薄的喜悦。
太学,这两个字仿佛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李丫鬟话语中的慌乱,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危机。
“太学怎么了?说清楚!” 林诗雅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她转身,目光锐利如刀,逼视着李丫鬟。
李丫鬟喘息未定,语无伦次地说道:“太学的老学究们…他们…他们反对大人您的文化复兴计划,特别是教育改革的部分!他们联合起来,在讲堂上…”
“走!”林诗雅不容她说完,快步走出书房。
她眉头紧锁,面色凝重。
教育改革是文化复兴计划的基石,绝不容许被动摇。
她脚步匆匆,裙摆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焰,急欲扑灭眼前的危机。
一路上,林诗雅的大脑飞速运转,她在思索着对策,分析着老学究们可能的论点。
她深知这些老学究们固守传统,顽固不化,想要说服他们,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她必须尽力而为,绝不能让文化复兴计划功亏一篑。
街边喧闹的声音似乎也安静了下来,仿佛被林诗雅身上散发出来的严肃气息所震慑。
路人们纷纷侧目,看着这位年轻的一品外交大臣,感受到她身上那股压抑的怒火。
来到太学,林诗雅的心情愈发沉重。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
太学门口,几个学生窃窃私语,脸上带着好奇与担忧。
林诗雅径直走向讲堂,她推开大门,一股喧嚣声扑面而来。
讲堂内,老学究们正襟危坐,一个个面色铁青,胡须乱颤,他们如同一群盘踞在古老堡垒中的卫道士,誓死捍卫着他们所坚守的“真理”。
讲堂中央,陈学士,一个满头银发,面容古板的老者,正对着林诗雅怒目而视,他手执教鞭,重重地敲在桌面上,发出“砰砰”的巨响,震得人耳膜发疼。
“林大人,老朽等人在此等候多时!”
林诗雅环顾四周,目光扫过那些怒气冲冲的老学究,感受到他们身上那股强烈的抵触情绪。
她深吸一口气,平复着心中的怒火,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冷静。
陈学士再次开口,声音高亢尖锐,仿佛要刺破耳膜:“林大人,你这文化复兴计划,简直是胡闹!尤其是这教育改革,更是荒谬至极!你这是要毁掉我们传承千年的文化根基!”
老学究们纷纷点头附和,他们或怒吼,或指责,或冷嘲热讽,言辞激烈,态度强硬,空气中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双方的对峙,一触即发。
林诗雅平静地看着他们,内心却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
她缓缓向前走了一步,打破了这份剑拔弩张的僵持,“各位学士,不知……”
林诗雅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各位学士,不知,你们口中的‘传统文化根基’,究竟是什么?”她停顿了一下,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老学究,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还是吸收精华,吐故纳新?”
陈学士被她这番话问得哑口无言,胡须颤抖得更加厉害,他手中的教鞭紧紧攥着,仿佛要将它捏碎。
“你……你这是诡辩!”他怒吼道。
林诗雅却不理会他的指责,继续说道:“我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绝非是要抛弃传统文化,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它!试问,若是一味地死守着过去的教条,不思进取,我们的文化又将如何发展?”她环顾四周,目光在那些年轻的学子身上停留了一会,“看看你们,难道你们甘心,一辈子都活在古人的阴影之下吗?”
她的话语如同春风般拂过,吹散了讲堂内凝重的气氛,一些年轻的学子,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
林诗雅见状,乘胜追击,开始详细阐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她娓娓道来,以其他国家教育改革后文化繁荣的例子为证,阐明了变革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她还提出了一些针对太学教育的具体改进方案,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方式的改革,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让在场的人听得连连点头。
老学究们开始交头接耳,他们脸上的怒色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丝思考和犹豫。
陈学士脸色铁青,但他手中的教鞭不再敲击桌面,而是无力地垂了下去。
林诗雅的演讲还在继续,她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那些原本反对的老学究们也开始动摇,一些年轻的太学学子更是讲堂内,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剑拔弩张的对立,正在慢慢消融。
“林大人,您说的……似乎也有几分道理……”一个老学究犹豫着说道。
“是啊,这教育改革,或许……或许真的能为我大兴带来新的气象!”另一个老学究也附和道。
林诗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就在这时,讲堂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慕容复站在那里,他俊朗的脸上带着一丝担忧,
林诗雅看到慕容复,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快步走出讲堂,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没事吧?”慕容复立刻迎了上去,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语气中满是担心。
林诗雅摇了摇头,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没事,都解决了。”
两人相视一笑,周围的人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心中不禁感叹,这世间,唯有情深,才能如此默契。
就在这时,林诗雅的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她微微侧头,似有所感,却又什么都没说,只轻轻吐出一句,“我们走吧。”
陈学士眼见林诗雅在太学shezhan群儒,竟将那些老顽固说得哑口无言,心中愤懑不已。
他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心中却酝酿着新的计策。
他知道,单凭太学那些迂腐之辈,难以撼动林诗雅的地位,必须联合更广泛的势力。
于是,陈学士连夜拜访城中几位德高望重的文人,这些人和他一样,对林诗雅的文化复兴计划,特别是其中的文化交流部分,深恶痛绝。
他们认为,过多的文化交流会导致本土文化被外来文化侵蚀,最终失去其独特性。
“诸位,林诗雅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长此以往,我大兴国的文化将不复存在!”陈学士声嘶力竭地控诉着,他痛心疾首地捶着桌子,“我们必须阻止她!”
几名老学究被他煽动起来,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他们决定在第二天的文人集会上,公开批评林诗雅的文化复兴计划。
消息传到林诗雅耳中,她并没有慌乱,反而握紧了拳头,眼中燃烧着熊熊斗志。
“很好,既然你们要战,那便战!”
第二日,文人集会如期举行。
气氛异常紧张,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
林诗雅带着钱公子和周文人一同前来。
钱公子是新兴文化的代表,他年轻有为,思想激进;周文人则是传统文化的拥护者,但他并不排斥外来文化,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陈学士率先发难,他慷慨激昂地陈述了文化交流的弊端,将外来文化描述成洪水猛兽,试图激起众人的恐惧。
一些守旧文人纷纷附和,一时间,批评声不绝于耳。
钱公子见状,站了出来,他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讲述了新兴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收获,以及外来文化带来的创新和活力。
他的发言引起了不少文人的共鸣,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人开始倾向于支持林诗雅。
接着,周文人出场,他以渊博的学识和雄辩的口才,阐述了传统文化在交流中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如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丰富自身。
他的发言,让许多人茅塞顿开,明白了文化交流并非是单向的输入,也可以是双向的输出。
最后,林诗雅缓缓站起身,她环视四周,目光坚定而有力。
她总结了文化交流对整体文化复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以确保文化交流在有序和可控的范围内进行。
她的发言,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让人信服。
集会的气氛发生了转变,许多文人改变了之前的看法,守旧势力的批评声逐渐减弱,最终消失殆尽。
林诗雅在文人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她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集会结束后,林诗雅与慕容复并肩而行。
她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慕容复,“你觉得,这场胜利,能持续多久?”
林诗雅乘胜追击,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太学教育改革的成果,将新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普及到各个地方的学堂,让更多的人受益。
这个计划得到了朝廷中一些开明官员的支持,也引起了民间广泛的关注。
一时间,文化复兴计划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人们对新的教育充满了期待。
站在太学的广场上,林诗雅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听着他们热烈的讨论,心中充满了自豪。
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映照出她坚毅而自信的神情。
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新的空气,夹杂着人们兴奋的交谈声,仿佛一首充满希望的交响曲。
她感到一阵暖流涌上心头,这是一种成就感,更是一种责任感。
她仿佛看到了未来,一个文化繁荣,教育昌盛的未来。
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用新式的教材汲取知识,在开明的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地探索,勇敢地创新。
她仿佛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清脆悦耳,充满了活力。
她仿佛感受到了孩子们求知的渴望,热情洋溢,充满了希望。
然而,就在这欢欣鼓舞的时刻,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这美好的景象。
一个礼部的官员匆匆赶来,脸色凝重,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文化复兴计划在资源分配上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官员以各种理由拖延甚至拒绝执行计划。
林诗雅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她感觉到一丝不安,仿佛有一块乌云遮蔽了阳光,空气也变得沉闷起来。
周围的人也感受到了这股紧张的气氛,他们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担忧和疑惑。
“大人,这……”钱公子欲言又止,他的脸上充满了焦虑。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
“我知道了,”她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带我去礼部。”
最新网址:www.00shu.la